苏联痛定思痛,调整人员改变战术,但依旧在芬兰受挫

自1939年底冬季战争爆发开始,因为苏联的自大与芬兰人的坚毅勇敢,使得苏联军队一再受挫,更因为不接受国际调解,苏联被赶出了国际联盟。于是苏联领导层开始调整部署,为接下来的攻势做准备。

参加过瓜分波兰的谢苗.铁木辛哥将军,被任命为苏联的新国防委员和芬兰战场的指挥官,他曾是北高加索、基辅和哈尔科夫军区的指挥官,经验丰富。

苏联痛定思痛,调整人员改变战术,但依旧在芬兰受挫

谢苗.铁木辛哥

铁木辛哥向斯大林保证,可以拿下芬兰的主要防线——曼纳海姆防线,但绝不轻松,会牺牲很多士兵。斯大林承诺,他无需对伤亡数字负责。铁木辛哥的参谋长是朱可夫,曾在哈拉哈河击败日本人。

克利缅特.伏罗希洛夫因指挥不利,被降为苏联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基里尔.梅列茨科夫被降职为西卡累利阿地峡上的第7军军长。部队也重组为第7军和第13军。

苏军变化最大的是战术,之前各单位之间不够协调,开炮没有明确的指向,地面部队无法呼叫火力支援,甚至还有误伤友军的事件存在,因此苏联军队再次进行训练。新的战术主要是拉伸芬兰的防线,被称作“啃咬”,装甲部队先刺穿曼纳海姆防线,然后步兵跟上,最后打破整段防线,使芬兰军队被迫后撤。

苏联痛定思痛,调整人员改变战术,但依旧在芬兰受挫

苏军经过训练得到了紧密的兵种协同,并且炮兵也拿到了正确的测绘图,空中侦察也确定了芬兰人大部分的防御工事。苏军痛定思痛,全面修改问题,可谓是万事俱备。但实际战斗又出现了问题。

“……情况非常符合逻辑,随着北方道路的激战,芬兰人发现敌军被一片片的孤立起来……像蠕虫一样蜷缩起来,他们拥有装甲和炮兵,但只是停下来防御,芬兰人别无选择,只能包围他们,不久,西方记者向全世界报道芬兰人的新型战斗策略,但对芬兰人来说,mottis是令人反感的,但却是必要的邪恶之举。”mottis可以理解为包饺子。

苏联痛定思痛,调整人员改变战术,但依旧在芬兰受挫

苏军被分割包围,有些是坦克部队,有些是步兵部队,有些是补给队,甚至有些是司令部。如果是卡车或坦克部队,弹药充足防御力强,芬兰人就在他们四周修筑阵地,围困至敌军断粮,即使可以空投食物,大部分也都被芬兰人拦下。

​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苏联高层的命令,所有拿下的领土,都必须坚守到最后一个人,不准后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