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定思痛:从原油宝引发的思考

中行“原油宝”事件自4月20号一直霸榜金融圈,舆论的风口也更多的倾向于投资者侧,毕竟作为一方弱势群体,亏光了本金不说,还倒欠银行巨额债务,这对于疫情下全球经济萎靡工作收入锐减的普通民众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痛定思痛:从原油宝引发的思考


随着整个事件不断发酵,更多专业人士不断从各个方面剖析并给出针对意见,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中国投资者的成长史往往是伴随着一次又一次的“惨案”,每一位投资者都是用真金白银“验证”着教科书内的经典案例。

痛定思痛:从原油宝引发的思考

思考1:风险评估昭示是否需要监督?由谁监督?

通过网上投资者给出的信息来看,“原油宝”产品的风险已经远超PR5,这和2018年6月中行官方微信公众号宣传的“对于没有专业金融知识的投资小白”目标人群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

试想一下,让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去战场打仗,他除了运气,还能依仗什么呢?

一款标榜“小白投资”的产品,怎么可能与一个单一的期货合约挂钩呢?期货的投资方法又怎么是一个“小白”能简单学会的呢?

一项金融产品的风险评定是否应该由专业的第三方机构给出而不是产品开发者自己避重就轻的描述一下!


痛定思痛:从原油宝引发的思考


思考2:对投资者的筛选如何完善?

虽然金融业监管对机构的要求是基于审慎原则的“了解你的客户”。但是,因为各种目的,很多机构对于客户风险评级也不过就是几个简单的“选择题”,然后再签署协议。

这些无非就是要证明,你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如果有问题了,你要全兜底!

先不论这种做法是否合适,就是投资者风险评估这一点,几个选择题能完全展现吗?除了工作、教育、投资经历之外,现阶段的行情、投资模式和策略的变化都能对投资者产生影响。

比如说,行情好的时候,哪怕30%以上的亏损我也可以接受,但是行业极度萎靡之时,20%的亏损对我来说也是很重的!

投资者的筛选和持续跟踪目前还是空白。


痛定思痛:从原油宝引发的思考


思考3:产品销售应该严格管理!

很多金融机构的销售人员在过往教育中是没有相关的风险教育经历,仅仅是通过一些“宣导会”做了简单培训,对于产品本身的设计理念、规则和风险点了解并不深!

就拿我们大多数人都经历的保险销售来说吧,大家听到的都是这个产品如何如何好,收益如何如何高,保障如何如何全面等等。世界上哪有如此完美的产品呢?没有一点风险吗?

比如,有一个业务人员给我推销一种保险,说是年收益5%,按照他们给出的投资方案,我自己试算了一下,在最理想状态下,年化收益确实达到5%,而这种理想条件仅仅存在于理论基础上。

每一款金融产品都会有风险,但是销售人员能向客户介绍出来几点呢?吹嘘式的销售金融产品,遗患太大!


痛定思痛:从原油宝引发的思考


总结

对于金融产品来说,创新是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不能拿投资者的血汗钱当作创新的实验费!

各位读者有什么想法和建议呢?欢迎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