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海南解放70週年 | 瓊崖革命鬥爭和渡海解放海南島戰鬥勝利來之不易

紀念海南解放70週年 | 瓊崖革命鬥爭和渡海解放海南島戰鬥勝利來之不易

解放海南島戰役烈士陵園內的紀念碑。 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傑 攝

■ 海南日報記者 習霽鴻

“解放海南的英烈永垂不朽”。

位於海口市金牛嶺公園的解放海南島戰役烈士陵園(以下簡稱陵園),四周樹木蒼翠,鳥語花香,公園裡的晨練聲依稀可辨,一切寧靜而美好。凝視著陵園裡那座船形的紀念碑和牆上密密麻麻的烈士名單,海南島解放戰役的磅礴畫卷便在眼前徐徐展開。

陸地猛虎化蛟龍

“紀念碑整體像一支乘風破浪的帆船,寓意70年前渡海部隊乘船登陸海南島。”海口市委黨史研究室徵研科主任科員周琪雄介紹道。

從陸地到島嶼有多遠?跨海作戰有多難?陸軍要變海軍,要準備足量的船隻,要經歷巨浪顛簸和長途跋涉,甚至還要應對海上作戰。

1950年初,考慮到海南島上有馮白駒領導的瓊崖縱隊,有根據地和游擊區可以做登陸後的依託,小批偷渡更容易成功,既可以增加島上力量,也可以為野戰軍主力大規模強行登陸積累經驗,毛澤東主席同意採取分批偷渡的作戰方針。

隨後,人民解放軍渡海作戰兵團主力第40軍、第43軍進至雷州半島地區,通過各種手段蒐集情報,還成立了海情調查組,掌握瓊州海峽的水文、氣象情況和規律。

為了解決船隻問題,解放軍使出渾身解數,最終蒐集了2000多隻船,並招募船工水手1.2萬餘人。船不少,能用的卻不多。兩個軍迅速抽調有修船技術的幹部戰士,建立了修船廠,僱請當地會造船、修船的老漁民指導,並從中挑選出40多隻比較大的機帆船,用木板和沙袋加固,安裝上武器,以便渡海作戰。

為提高渡海登陸部隊的組織指揮和作戰能力,渡海作戰兵團兩個軍以海為操場,船為課堂,苦練技術,領導機關甚至也搬到海邊,搭起草棚,親自組織指揮訓練。通過兩三個月的日夜苦練,實現了渡海作戰兵團提出的“把陸軍變為海軍陸戰隊”的要求。

當地群眾還成立了醫療衛生組、洗衣組、運輸保障組、情報報知站、擔架隊、茶水供應站、糧食供應站等,在部隊駐訓的400餘公里的地段上,為部隊服務。

在海峽這頭,瓊崖縱隊也根據第十五兵團的統一部署,加緊進行接應渡海登陸部隊的準備工作,積極開展反“清剿”鬥爭,摧毀國民黨守軍沿海地區的防禦工事,破壞其防禦部署。

在渡海作戰部隊準備登陸的沿海地區,普遍成立了秘密組織,組織開展後勤保障、擔架救護、帶路嚮導、傳遞情報等工作,積極準備為渡海登陸部隊籌送糧秣,搶救傷病員,運送彈藥,站崗放哨。

木船無畏伏怒波

1950年3月5日,第118師第352團渡海加強營共799人從雷州半島起渡,計劃在儋縣(今儋州市)白馬井地區登陸。

半途,天空中出現國民黨軍4架戰鬥機,加強營一面準備對空射擊,一面偽裝成漁船,混入出海打魚的漁船中,並擺出預先偵察到的國民黨軍空軍識別聯絡信號,騙過了巡邏的國民黨軍飛機和軍艦。準備登陸時,加強營還是被國民黨軍發現。敵人海軍、空軍輪番轟炸,海岸上的國民黨守軍也向登陸部隊船隻開火。雙方激戰過後,加強營取得勝利,並與瓊崖縱隊接應部隊順利會師。

這次偷渡成功,極大地鼓舞了渡海作戰兵團的勝利信心。

3月10日,第383團加強營配屬團炮兵連、警衛連、偵察連共1007人,從廣東省湛江市起渡,預定在瓊東北文昌縣之赤水港至銅鼓嶺一帶海岸登陸。然而,半途忽遇狂風巨浪,有的木船被打翻,桅杆被打斷,兩隻船100餘人就此失聯。其餘部隊於11日按原計劃成功登陸,並在擊潰國民黨軍三個連後,由當地游擊隊接應,與瓊崖縱隊勝利會師。

1950年3月26日、3月31日,第二批偷渡部隊分兩撥渡海,順利與瓊崖縱隊會師。

兩批部隊偷渡成功,使海南島上的先遣登陸部隊有了近一個師的兵力,大大增強了接應力量,為主力部隊大規模渡海登陸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4月16日,第40軍和第43軍組成的西、東兩路軍起渡,17日到達臨高角、玉包港一帶的海面,並在瓊崖縱隊第一、第三總隊和解放軍先遣登陸部隊的接應下搶灘登陸。

4月19日,第四野戰軍司令部對第40、第43軍第一梯隊勝利登陸海南島發出賀電:“由於你們的勝利登陸,海南島上的敵我力量起了一個根本的變化,20多年堅持戰鬥的瓊崖縱隊和瓊崖人民,在你們的協助下,一定能全殲島上敵人,勝利結束中南地區的最後一戰。”

殲敵解放海南島

渡海作戰兵團第一梯隊大舉渡海登陸成功後,時任國民黨海南防衛總司令部總司令薛嶽急調5個師馳援澄邁美亭、黃竹地區,企圖消滅威脅其正面的第43軍登陸部隊。

4月20日,解放軍第43軍在美亭、黃竹地區,與從嘉積馳援的國民黨軍正面碰上,當即將其包圍於黃竹、美亭、大路南,並佔領了加嶺、那利、譚城等阻擊陣地。解放軍相繼進至美仁地區及茅草山等地,並佔領風門嶺、平頂山、裙帶山等一線阻擊陣地。

此時,國民黨軍在空軍支援下,分東西兩路向加嶺、譚城、風門嶺、平頂山等陣地發起猛攻,對第43軍實施反包圍。第43軍第127師、第128師在兩面作戰的不利情況下,頑強奮戰,第128師一舉殲滅了國民黨軍5個連。21日上午,國民黨軍又派出三個團兵力增援。第127師一部於風門嶺一帶頂住了國民黨軍兩個團的13次反撲,該師第381團第1連僅剩下13名輕傷員,仍堅持戰鬥,保住了陣地。

21日,解放軍第40軍進至澄邁,直插美亭東西兩側,與第43軍主力形成對在該地區國民黨軍的合圍態勢。第40軍第120師第358團於澄邁東北方向殲滅了國民黨一部,掩護主力進至美亭東西一線,側擊國民黨軍殘部。國民黨守軍發現渡海登陸部隊援軍到來,軍心動搖,全線崩潰,遂向海口、府城一線撤退。

22日,第40、第43軍在白蓮地區擊潰國民黨軍第62軍和第32軍第252師主力及教導師的抵抗,並殲其一部,其殘部向海口、府城逃竄。23日拂曉,解放軍乘勝佔領了府城,當日又解放了海口。24日,渡海登陸第二梯隊陸續登陸,隨即與第一梯隊投入了追擊戰。

25日,馮白駒率海南黨政軍領導機關人員進入海口,與鄧華率領的渡海作戰兵團領導機關和部隊勝利會師。

美亭決戰後,薛嶽見大勢已去,扭轉敗局已不可能,向國民黨軍發出全線撤退“向南轉移,船運臺灣”的命令,他本人也於22日逃往臺灣。

解放軍豈能遂爾意?渡海作戰兵團和瓊崖縱隊分三路迅速追擊,緊緊咬住退守的國民黨軍。經過連日追擊戰,至5月1日,北黎、八所兩港被中路追擊部隊解放,至此,戰役勝利結束,海南島解放。

在瓊崖革命鬥爭和渡海解放海南島戰鬥中,許多英雄付出了生命的代價。“1957年,為紀念長期堅持瓊島革命鬥爭和英勇渡海作戰中犧牲的烈士,廣東省海南行政公署、海口市人民委員會和中國人民解放軍海南軍區司令部、政治部開始修建這一陵園。原址建在白沙門戰鬥遺址,1983年遷至現址。”周琪雄指著陵園裡的烈士墓,告訴海南日報記者,陵園共有李振亞、王白倫、黃魂、王業熹、符明經、劉秋菊等單體烈士墓180多座和烈士骨灰樓一幢,瓊崖地下學聯烈士墓也安置於該陵園內。

海南日報記者看到,烈士墓後有一座革命烈士名錄牆,牆上鐫刻著海南革命戰爭中犧牲的18861名瓊崖烈士名字。近兩萬個名字,令人悲痛。

轉過身,聽一聽陵園外的晨練聲和嬉鬧聲,看一看陵園外自由奔跑的人們,望一望車水馬龍的城市,為有犧牲多壯志,日月已然換新天!烈士可以安息矣,今人將接過接力棒,繼續奮鬥,建設家園!

(海南日報海口4月22日訊)

記者手記:不畏新命題 苦練新本領

■ 海南日報記者 習霽鴻

勝利的背後並非一帆風順。在採訪過程中,我瞭解到,許多解放軍戰士不習水性,起初得知要渡海作戰時,不少戰士不知所措,失了以往的勇猛。

經過一系列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艱苦的海上實操訓練,解放軍戰士們漸漸恢復了鬥志。指戰員們一致表示:“為了解放海南島人民,完成祖國統一的大業,我們願拋頭顱灑熱血,勇往向前,決不後退!”甚至有戰士咬破手指,血書戰旗說:“這面用鮮血染紅的戰旗,我們一定要把它插在海南島上!”

從3月5日至5月1日,解放軍戰士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完成了自己對黨和人民的承諾,勝利解放海南島。

當下,海南也面臨著建設自貿港的全新命題,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有待摸索。在摸索前進的過程中,也許會遇到“婁山關”“臘子口”,也許遭遇各種“暗礁險灘”,但我們要以“踏平坎坷成大道,鬥罷艱險又出發”的頑強意志,以“越是艱險越向前”的無畏勇氣,不畏新命題,適應新形勢,苦練新本領,作出新貢獻,奪取新時代的新勝利。

原標題:在瓊崖革命鬥爭和渡海解放海南島戰鬥中,許多英雄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取得來之不易的勝利 日月已然換新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