牿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精神性分析(二)

牿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精神性分析(二)

二,惶恐不安的精神症候

影片開頭所說的父母一代身處於“對前途的不安與惶恐”之中,這種主要來自於海峽兩岸之間的緊張政治形勢造成了他們上述的“精神病症候”,並在懸而未決的形勢下被飼養成一股強大的“異化”力量緊緊攫住了這些父輩們,使他們脫身不得。對其的反抗,如果可以被稱為反抗的話,就是影片中幾乎每個人都在唸叨的“鄉愁”:小四學校裡的保安與校醫院護士說起青島和它良好的地下排水系統,以對比出臺北一下雨就積水的不良狀況;小四的母親參加汪狗一家的聚會,除了汪狗開玩笑似的說的從美國偷點原子彈反攻大陸之外,就是夏老師看到小四母親的手錶的對大陸那頭老伴兒的無盡與傷感的思念;汪狗到小四家看到收音機會清晰地說出購買它的地點:上海永安公司;小四的媽媽自顧自地說起與小四的爸爸在大陸相識的故事。除了這些最為明顯的段落,還有的就是這些來自大陸的人對自己家鄉方言乃至口味的堅守—最典型的莫過於學校裡操著四面八方的方言的老師們和那個跟小四打招呼的騎自行的小販的叫賣著“包子饅頭豆沙包”,那裡面是河南的鄉音和代表性食品。“鄉愁”是他們的集體意識,是從其投身的“父親—國民黨”那裡無法滿足的慾望,於是在無處安放之際退化為“口唇快感”,即片中人隨時隨地的“唸叨”。這是他們因為隨時間的流逝而日趨“虛無化”的故鄉讓他們產生“失去身份感”的焦慮性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