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實體店的思變

東西公社攜手“街商助手”(公眾號)服務個體工商戶和微型企業。

疫情下,實體店的思變

圖片來源自網絡

此次全國性疫情,讓我們看到了中國人之間久違的溫度。在天災面前,國人的同理心恢復了。可以預見,如同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一樣,整個社會的人文情懷會持續發酵。

危機一定會過去,日子還是要繼續,真正壓在心頭的是小微企業,尤其是實體店鋪的未來在哪裡?2019年實體店鋪艱難度過,2020年經濟大環境不會有很大的提升,那麼實體店鋪該如何規劃,才能夠度過難關,走向未來呢?

疫情下,實體店的思變

圖片來源自網絡

疫情下,實體店的思變

圖片來源自網絡

首先,實體店鋪與網絡的結合必須完成。傳統實體店鋪獲客的三大途徑:人流量、回頭客、熟人圈。實體店的途徑同質化,長期存在,實際上是分流了這個群體的客源。而且,隨著城市配送的快速發展,那些集中採購,成本更低的連鎖店,正在蠶食實體店鋪的這部分市場。由於這個市場小而散,因此整體擠掉的可能性不大,但沒發生的不是不會發生。實體店鋪一定要有危機感;

疫情下,實體店的思變

圖片來源自網絡

疫情下,實體店的思變

圖片來源自網絡

疫情下,實體店的思變

圖片來源自網絡

其次,實體店鋪必須建立通暢的融資渠道。前十年,有很多老闆以沒有銀行貸款和金融機構借貸為榮,那麼往後十年這將成為“老派”商業邏輯的致命傷。要知道85後乃至90後已經進入,他們是“玩轉信貸”的一代人,他們對於市場上的金融工具極其熟悉,使用起來更是得心應手。很多思想僵化的老派實體店被年輕人幹掉就是因為類似於“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觀點所累,面對新生代競爭對手咄咄逼人,敢打敢拼的商業精神,疲於應對,最終被淘汰出局。

疫情下,實體店的思變

圖片來源自網絡

最後,每逢大災難之後,市場的消費力和消費慾望都有一個噴發式的增長,同時這種增長必然伴隨著消費結構的變化。實體店鋪,作為中國經濟的毛細神經,必須能夠敏感且迅速的做出反應,捕捉到這種變化。

疫情下,實體店的思變

圖片來源自網絡

我們在2017年-2019年間,與超過千家實體店鋪進行了溝通。負面信息和情緒居多,城市改造、同行競爭、大環境疲軟等等等等,不一而足。但我們仔細觀察和分析之後可以肯定的說,這不是實體經濟本身的冬天,而是傳統商業思維的冬天。大量數據顯示,在2020年開始的下一個十年中,以實體店鋪為主要形態,以互聯網為主要平臺,以國家扶持小微企業政策為主要趨勢的春天,即將到來。

疫情下,實體店的思變

圖片來源自網絡

關注我們,街商助手將陪著小微企業走向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