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是和自己在一起(書單推薦)

讀書,是和自己在一起(書單推薦)

原創:樂容先生

當你被問到最喜歡的狀態,你可以毫不猶豫說出來的,它一定是上帝給你創造的能量空間,在這裡你可以做自己。

於我,讀書便是。重拾這個能量場,是在春天發生的,建立一個公眾號,開始寫文,督促自己讀書。作為上班狗,既然沒有詩和遠方,總得想辦法讓眼前的生活不再苟且。

蝸居在城市的出租房裡,刷劇、打遊戲,被網絡平臺鏈接的各種訊息覆蓋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這是大部分年輕上班族的狀態。有一天週末,我猛然從電視劇裡抽離出來,直感到一陣頭暈目眩,接踵而至的是莫大的空虛。我躺在床上,瞳孔放大,盯著天花板,直到兩眼痠痛,淚流滿面。我知道,這是身體給我的警示。

就這樣,空閒的時間我一頭扎進了書海。從2月份到現在,我大概看了20本書,寫了十幾篇文章,有的書反覆看幾遍,做筆記,寫書評。如果你要問我有什麼變化,那就是有了一個更好的狀態,大腦被充氧,時間被流動,少了焦慮,多了與自己的鏈接。

關於讀書。重要的不是記住一個故事,或者一句漂亮的話,而是心與意識的流動。它可以變成你的語言。

昨天,整理了一下我看過的書,決定分享10本寫成讀書筆記。

或許,這裡有你要的書單。

夏摩山谷/慶山

讀書,是和自己在一起(書單推薦)

一本好的書,是可以與之對話的。《夏摩山谷》就是這樣一本書。

遠音在咖啡店裡偶然撿到一本書,沒有署名,內頁夾著一張紙條,上面寫著,你可以帶走。她被書中的故事吸引,循著書中的地名開啟了一段山谷尋覓之旅。

遠音作為貫穿全書的人物,是個孤兒,從小和同性戀的亞瑟長大,十八歲叛逆離開亞瑟在藝術領域獲得財富和社會地位,經過過幾次戀情,也曾結婚生子,有過一個雙性戀比自己小十三歲的愛人,集所有業力於一身。在她的身上,我們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因為我們活著都必然受著原生家庭帶來的傷痛,必將經歷情愛和名利的桎梏,以及所有無法究竟和徹底的工具和方式。

然而,生活在夏摩山谷中的男人和女人們,他們出生於有信仰的家庭,身上有著清潔和適宜的溫柔質地,他們和山谷融為一體,圓滿而珍貴。

書中的人物在不同的時空出現在夏摩山谷,有的在上師的引領下得以遇到真正的愛人,有的留在山谷成為佈施者得以找到生命真正的歸宿。遠音也最終接受所有的發生,與自己達成和解。

山谷是虛構的,它象徵著心靈的修習場。

惜君如常

我只向美好的事物低頭

少年雪白

/雪小禪

讀書,是和自己在一起(書單推薦)

讀小禪的書,不如先讀她這個人。

習書法、唱戲曲、愛烹飪,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大概就是說的她這種早無性別標籤的人。其次,她才是個作家,一個撰寫中國式理想生活的美學家。

我們總是被生活的寡淡困住,從學校的一點三線活到社會的一點兩線,忽略了生活的美。為了便利,住在沒有廚房和油煙的公寓,吃著快餐,依託於一個賬號解決所有的消費和生活需求。為了不被消失,在社交網絡上定期曝光自己的思想言論和生活軌跡,靠著“偽文藝”和“偽精緻主義”吸取精神養料。

我們總是被世俗定義的成功所捆綁,為了逃避現實的焦慮,報一個9.9元的理財課或者英語課,像打了雞血一樣在朋友圈打卡。我們將努力變成了一種偽需求,我們只是想讓自己看起來努力而已。

我喜歡《惜君如常》裡所說的:“一日三餐便是最大的驚天動地,日常被溫柔相待便好。”如果找不到人生的意義,就試著做好一日三餐吧。

如果你覺得生活百無聊賴,就看看這三本書。讓這些文字帶你領略古代文人的生活和傳統文化之美。在這裡,你會找到一百種有趣的生活方式,體會到另外一種意義上的成功。

傾城之戀

紅玫瑰與白玫瑰

易經

/張愛玲

讀書,是和自己在一起(書單推薦)

看張愛玲的小說,總讓我想起高中時讀的那篇《天才夢》,便覺得唏噓不已。年輕時的她奇裝異服、性格乖張,一句“出名要乘早”何等的桀驁,晚年卻落得客死他鄉無人知曉的淒涼下場。

相比《紅玫瑰和白玫瑰》,我更偏愛《傾城之戀》和《易經》。前者故事裡的人物刻畫太過清醒和刻薄,接近通俗小說的格調了。她將世俗和人性攤開了講,讓人如鯁在喉。

後者不管是《傾城之戀》還是《易經》,她始終存有溫情。

《傾城之戀》中的白流蘇和範柳原兩人雖然以情場高手的姿態鬥法,但怎麼看也是帶著調情意味的。況且,戰爭的傾覆最終成全了他們的愛情。就像書中所說:“他們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僅僅是一剎那的徹底的諒解,然而這一剎那夠他們在一起和諧地活個十年八年”。

而《易經》作為張愛玲的一部自傳體小說,描述了她與母親之前的愛恨糾葛,也寫了戰爭的殘酷,但在結局她終究給了自己一個圓滿。和現實中不同,她沒有死在異鄉,而是冒著生命危險回到了上海。

古都/川端康成

讀書,是和自己在一起(書單推薦)

《古都》的寫作背景是日本傳統生活的瓦解,川端康成用他一貫晦澀感的傳統日本調描述了古都裡一對孿生姐妹的故事。

“小姐,這可能就是我一生的幸福了。趁著沒人瞧見,我該回去了。”小說淡淡的結尾,打破人們關於中國式圓滿結局的所有想象。如果說古都是一個故事,它是不完美的,它就像一個終究消逝的夢,一如書中的千重子依然過著小姐的生活,而苗子終究回到杉山。

相比這個故事,我更被後篇的《名人》所震撼,全篇以圍棋戰記呈現,記錄了名人的告別賽。那天停電,我是點著蠟燭讀完《名人》的,我再次被川端康成刻畫的細節藝術美所襲擊。

他記錄的是他心中的故鄉,就像沈從文筆下的《邊城》,記錄了年代消散、轉變中的一切美好。儘管他們不能長存,但終究是美好的。在我們的記憶中,一定都存在著一個美好的夢。

東京一年/蔣方舟

讀書,是和自己在一起(書單推薦)

“重獲新生的歌德其實並沒有變成一個新人,就像在東京度過的一年並沒有把我變成一個新人,我們只是更像自己本該成為的樣子。”

年少成名的蔣方舟遇到了寫作和人生的困惑,獨自前往日本東京生活了一年。這本書記錄了她一段完全真空的生活,沒有目標與意義,被迫面對自我。

她說:“被迫的認真與被迫的隔離,把我從之前一直在被動加速的跑步機上的生活中解救了下來,重新獲得了觀察和思考的能力。”

有時候,我們走得太快,會忘了來時的路,也迷失了前往的方向。這時候,不如停下來,讀一讀這本書,和蔣方舟一起走進日本的美術館,一起走進異國的街道。

人生終要有一場觸及靈魂的旅行/畢淑敏

讀書,是和自己在一起(書單推薦)

這是一本旅行記,非常有趣,就像自己親身經歷了一樣。

我記憶最深刻的是一篇題為《如果你沒有看到過鑽塔》的遊記,敘述了作者親自登上石油平臺所感受到的一切。常年聽著無窮無盡的驚濤拍岸之聲,卻無法感受到岸的存在,那種孤獨和艱難很難想象。

我們無法過一百種人生,但讀書可以增加你生命的長度。人生終要有一場觸及靈魂的旅行,如果不能在路上,在書中體會也很不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