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世間漩渦瞭解你,點擊上方“關注”,與你聊情感。
(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全落落)
01
“一個富有的單身漢所缺少的一定是一位年輕貌美的太太,這已是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
這是簡·奧斯丁所著《傲慢與偏見》的開場白。
達西就是那個富有的單身漢,他富裕、帥氣、高傲而正直,卻差點因為自己的傲慢失去了愛情。
如果不是他的傲慢也激不起伊麗莎白的偏見,達西一開始並沒有對伊麗莎白一見鍾情。
在他們第一次見面的舞會上,達西拒絕朋友的提議邀請伊麗莎白跳舞,並直言:伊麗莎白還沒漂亮到能打動他的心。
這樣的態度並沒有讓伊麗莎白惱怒,對此,她依然落落大方,以微笑應對達西不禮貌的行為,表現出了她的高情商。
伊莉莎白自主自強,不願被教條抑或說社會的一種文化慣性來束縛自己,雖然對達西“委實沒有什麼好感。不過她還是興致勃勃地給她的朋友們講了這件事情;伊麗莎白性情活潑調皮,能從任何可笑的事物中得到樂趣”。
性格決定命運,他們之間的愛情終究還是戰勝了傲慢與偏見,最終消除隔閡,獲得了最後的幸福生活。
就像看一枚硬幣的正面時永遠要想到它的反面,我們看待一個人也不要帶著偏見,一葉障目只會使自己不識廬山真面目,只願身在此山中。
當你對一個人的看法是片面的,不去加以綜合分析的話,那麼只會得到片面的印象,片面的總結,也無法客觀地面對事實,做出正確的決定。
試想,達西如果還是以一開始的偏見看待伊麗莎白,沒有注意到她身上真正的魅力,沒有意識到這就是他一生中苦苦追尋的愛人,他們能夠衝破世俗的羈絆,階級的差異最終走在一起嗎?
性格可以改變,看人的眼光也會隨著性格的改變而變得寬闊。
做個有主見,有思想的人,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02
簡·奧斯丁是英國十八世紀後期最重要的小說家,她在小說中的中心思想貫徹了她本人的愛情觀,在那個時代,歐洲國家各階級、男女之間不平等是一種莫大的悲劇,而簡·奧斯丁始終鼓勵個人價值,提倡精神自由。
她的作品時刻提醒我們要辯證地看待眼前的一切,提醒你不管是做事還是待人,都要儘量客觀理性,不要以魯莽的浪漫毀了自己的一生。
讓傲慢的達西后悔自己的所作所為,反覆解釋和表白,兩次求婚的伊麗莎白是誰?一位普通的落魄鄉紳之女。
在當時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的時代背景下,勢利的母親迫不及待地安排女兒釣金龜。
在思想保守而閉塞的家庭氛圍下,她依然保持自己的思想獨立性,堅持平等、尊重的婚姻。
在這一點上,她和《簡·愛》裡的女主角是一樣的,無論是社會給予她們的階級侷限,還是現實生活讓她們無法自由生活,她們還是一樣遵循自己的內心,為自己的幸福做主。
所謂命運由性格使然,伊麗莎白身上的人格魅力牢牢吸引住了達西的目光,每次遇見,都給了他不一樣的觀感體驗,也顛覆了他從前對這樣家庭條件下女孩的刻板印象。
大家聚在一起談詩的時候,達西說:“我一直習慣於認為詩歌是愛情的食糧。”
伊麗莎白坦率地說出自己對愛情的珍重:“對於健康、堅貞而又美好的愛情來說,是這樣的。任何事物都滋養那種已經是很強壯的東西。但是,如果那愛情只是一種微不足道、弱不禁風的意向的話,我相信,一首好的十四行詩就能把它的營養完全榨乾啦”。
達西不得不重新審視她,他們後面的幾次相遇也有著較為激烈的討論。
看似矛盾重重,冤家路窄,但思想的碰撞反而讓他們更為靠近。
這個過程使得達西逐漸的發現出身一般的伊利莎白有著不一般的思想,漸漸愛上了伊利莎白。
03
正是兩個人都重新審視了對對方的印象,才使得當初的不理解和不認同化為烏有,兩個人逐漸深入地瞭解對方。
達西是一個優秀的男人,善良而睿智,但是他在人際關係中表現出的是一種耿直、無視禮教的真性情,換句話說,他在人際關係上的處理方式是有些粗劣的。
伊麗莎白自尊自愛,敢想敢說,達西身上的耿直在她看來是一種傲慢,所以她有力地回擊,絲毫不會讓步。
接觸瞭解多了,達西被伊麗莎白身上不卑不亢、毫不虛偽做作的氣質深深打動。
他情不自禁向她求婚,但是伊麗莎白這個時候還對達西存在誤解,毫不客氣地回絕了,就像拒絕柯斯林那樣。
在她眼裡,她與迂腐的柯斯林沒有愛情,不會幸福,她與傲慢的達西也不會幸福,之前的兩件事讓伊麗莎白對達西的人品產生了巨大的質疑,她這樣的女子不會為婚而“昏”,更不會屈從於現實中所謂的金錢物質。
達西被毫不留情地回絕,還被當面指出自己的種種不是,卻不輕言放棄,而是寫了一封信向伊麗莎白澄清一切。
這個時候,他們兩個人才清楚地明白,原來之前的一切都是傲慢與偏見搞的鬼,他們片面地看待對方,也就無法看到對方好的那一面。
最後,伊麗莎白通過那封信瞭解自己錯怪了達西,參觀達西的莊園後,兩人相談甚歡,伊麗莎白也拋棄了之前的偏見,以全新的角度看待達西的為人。
最後,在達西的幫助下,她還挽回了家族聲譽,最終伊麗莎白看見了一個真實的達西,答應了達西的第二次求婚,與達西走到一起。
04
達西與伊麗莎白的愛情故事讓我們明白,盲目自大會讓一個人帶著偏見,也無法客觀地看待這個世界。
給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
美術課上,老師在黑板上畫了一隻手,手握成拳狀,一根大拇指高高豎起。“這代表什麼意思?”老師指著那隻畫在黑板上的手問。
“稱讚別人。”學生們齊聲回答。
然後老師沿著那隻手繼續畫下去,畫出了一個人。原來,畫上的人豎起大拇指,並不是在讚美別人,而是用另一隻手在一張畫紙上描摹自己那根豎起的大拇指。
任何時候,都不要匆匆下結論;任何時候,都不要片面地看問題,而要看到事物的全貌。
我們看待一個人也是一樣,不要只看到別人的缺點,而是也要發掘他們身上的優點,辯證地看待一個人的人品,才能超然物外,有客觀的心態。
為什麼說片面地看待一個人,是不可取的?
無論是傲慢還是偏見,都不足以瞭解一個人。
“然而,達西卻又有高傲、不苟言笑、挑剔苛求的一面,而且他的舉止言談雖然很有教養,卻給人以拒門外的感覺。達西卻總是處處不斷地得罪於人。”
達西在通過與伊麗莎白深入接觸之後,才明白自己之前的傲慢是無禮的,會給他人帶來誤解的,於是他改變了自己對伊麗莎白的態度,以誠懇的語言取得了伊麗莎白的諒解。
伊麗莎白本身是溫柔的,面對他人的傲慢,她也依然保持冷靜,說的最刻薄的話是:“希望達西先生能娶德包爾小姐,這樣卡苔琳夫人就能作他的丈母孃了!”
這句話風趣幽默,卻帶著尖利的諷刺意味。
伊麗莎白的觀察力比姐姐敏銳、性情缺少姐姐的柔順,她做出的判斷任憑別人怎樣對她奉迎也不會輕易地改變。
她尊重自己的靈魂,看重人格,她認為如果因容貌而愛,很快就會厭倦;因金錢而愛,也不會長久。
伊麗莎白說:“我只是決心要按我自己的意願和方式建立起我的幸福,而不去考慮你或是任何一個與我毫無關係的人的意見。”
事實上,她的偏見和過度的自尊也在後來的自省中消失殆盡了,在看了達西的信後,她已經明白自己對於達西的看法也並非全面客觀,自己也有愛慕虛榮的一面,也自然對對達西的感情轉向理解和惺惺相惜。
因此,想要看得清事情的真相,更好地瞭解別人,就不能片面地看待。
不管是俯視還是仰視,不管是從冰山一角還是簡單地半覽一局,都無法真切認識到一個人或一件事物的優缺點。
自己的所見所聞固然重要,但是有時候,一些真相會隱藏在冰山之下,我們無從知曉,恰恰是因為我們忽略了自己沒有看到的那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