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中藥湯劑的“偏見”(臨沂戴美友專訪-科普)

看中醫、喝湯藥,似乎是中醫治病約定俗成的步驟。自古至今,中藥湯劑都是中醫治病用藥的有力武器,在中醫事業發展中佔據統治地位。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中藥湯劑也在不斷改進,過去那種大夫處方,病人取藥回家熬藥的時代也有變化。例如:現在許多醫院和中醫診所都用上煎藥機,開展代煎中藥業務。特別是中藥配方顆粒的出現,更讓許多人感到歡欣鼓舞,感覺喝中藥也能像服感冒沖劑一樣簡單,不再像過去“熬湯藥、喝苦水”那樣麻煩了。誠然,在幾十年臨床實踐中,筆者對中藥湯劑也產生了許多“偏見”,以致在給病人處方開藥時都不願讓病人服湯藥。

一、抓中藥讓人不放心

記得1987年在淄博市中醫院內科門診實習時,有位老太太向大夫報怨:你開得三付中藥不一樣嗎?為什麼我服第一付藥時,感覺是苦味;服第二服藥時,卻明顯感覺是酸味;而服第三付藥時,又感覺是甜味。大夫也納悶:同一張方子取三付中藥,怎麼會出現三種味道呢?

仔細檢查處方發現,方中含黃連、五味子、甘草等中藥成分。大夫恍然大悟:這一定是藥房司藥人員的“傑作”,他們的“大把抓藥”,肯定是“分配不均”造成了這個後果。苦的那付應該是黃連放多了,酸的那付五味子多了,甜的那付甘草多了。

不久,又遇一位老太太氣呼呼地找大夫大發雷霆:稱本來我取中藥治噁心嘔吐的,結果服你開的中藥煎服後不但沒管用,還嘔吐的更厲害了。質問大夫是不是處方中有毒藥而中毒了?大夫仔細查看所處方藥,就是旋復代赭湯加減方,沒有什麼有毒中藥成分。

大夫也莫明其妙,自言服藥後症狀應該減輕,怎麼會加重病情呢?忽然似有所悟,就問老太太:一種叫旋復花的中藥你煎藥時包煎了嗎?老太太一頭霧水,還自言自語地反問道:什麼旋復花?只是取藥時司藥人員專門給了一小包中藥,我回家煎藥時看是一種黃花,和其他藥沒有多大區別,就放在一起煎了。

大夫大驚說:那就是旋復花,必須用紗布包煎,以防止其自身的毛毛刺激咽喉,引起噁心嘔吐。可老太太稱取藥時根本沒人告訴她,她也不知道這味藥需要包煎。

像這樣因中藥湯劑引起的問題還真不少,有些問題讓人印象深刻。最近,又遇到一病人拿著一大袋中藥飲片找大夫,稱藥房人員說太忙,不能給分付抓藥了,所以都放在一個大包裡,讓病人回家自己分開。病人很氣憤,大聲說“這麼一大包,讓我們回家怎麼分開?”這讓大夫也很無奈。誠然,病人如何分開,又如何把握準確,尤其把十幾味中藥抓到一起放在一個袋子裡,病人怎麼可能平圴分成多少付藥呢?從此也可看出中藥運用之混亂。可以想像,司藥人員若太忙,加之責任心不強,讓他們抓藥也不可能準確到哪裡去。如此,怎能保證中藥最終療效,中藥飲片煎服的弊端也暴露無遺。

二、熬中藥讓人不放心

可以說煎熬中藥是一項技術活,正確煎煮有許多技巧,也是取得療效的保證。首先是煎藥時間難把握,另有先煎、後下、久煎、包煎、另燉、烊化等等,並不是每位病人都會煎煮的。許多病人煎煳鍋、煎藥不正確等帶來許多問題,最終都會影響療效。所以說讓病人煎藥真有點“強人所難”。

曾經給一病人開湯藥7劑,結果她回家熬藥時,有2付熬糊鍋,浪費掉了。其實熬中藥很有講究:鐵鍋、鋁鍋不用,因為它們可能與中藥材成份發生化學反應,所以要求用砂鍋、搪瓷鍋之類。再有就是煎藥火候與時間等問題,例如治感冒藥類中藥多含揮發油,煎煮時間不宜過長,否則有效成份揮發沒了;而人參、烏頭之類補養藥或有毒中藥,則需要久煎,否則有效成份沒煎出或毒性成份沒破壞,這都是問題。這些問題別說病人不知道,連一般中醫大夫都不一定掌握。所以熬中藥不講究,如何能保證療效治好病呢?

誠然,大多數醫院都有煎藥機給病人熬中藥,但煎藥機代煎中藥也問題不少。曾遇到一病人取5付中藥,醫院中藥房用煎藥機給熬了70多袋,病人回家放到秤上一稱竟然有14斤水。據稱因為下午煎藥人員快下班了,結果水放多了。所以臨沂中醫名老中醫劉啟廷院長就常告誡病人:想治病就自己熬,想糊弄自己就在醫院找煎藥機熬,不怕花錢就拿中藥配方顆粒。

三、中藥飲片讓人不放心

1、中藥材質量難保證。雖然國家對中藥材有嚴格的質量標準,有關部門不斷加強檢查力度,但由於中藥材營銷多為開放式,環節頗多,所以中藥材摻雜使假自古就有。如果進藥人員不懂藥材或把關不嚴,假冒偽劣藥品很容易被混入使用。所謂“開真方、賣假藥”便是如此。要知道同一種中藥材,由於產地、品質等諸多因素不同,其價格也相差甚遠。“藥材好,藥才好”,中藥材質量無保證,中藥湯劑療效自然無保證。

2、炮製加工無保證。中藥材並不是採摘下來就入藥,許多都需要加工炮製才能變成中藥飲片使用。所謂炮製是對中藥材進行必要的加工處理過程,包含炒炙等很多內容。最常見的說法是“見子必炒,見仁必搗”。過去看中藥房都有這些加工器具,現在看看醫院中藥房還有這些設備嗎?司藥人員都通過嚴格培訓了嗎?是否能非常負責地把大夫的處方抓好分勻?當然中藥材批發市場恐怕也沒那麼精細,更讓人擔憂的是真正懂中藥材加工炮製的人員還有多少?

隨著臨床工作的不斷深入,對中藥湯劑的問題發現越來越多。實在,目前中藥配方顆粒還沒普及,在營銷中還有許多限制,價格也較湯藥貴些,但它畢竟少受外界影響,可以放心些用。而現在由於許多人認識到中醫的好處,中藥湯劑價格也越來越高,“草根樹皮不值錢”的廉價中醫時代已經過去,現在中藥已然成為“富貴藥”。價格昂貴的中藥,若再沒有好的療效,讓中醫人情何以堪?

【按語】: 本文曾發表於2017年12月7日《中國中醫藥報》第5版,但標題等部分內容被編輯修改的不是本人初衷,故重新修訂後在此發表,以饗讀者。同時歡迎朋友們見仁見智,發表高見,展開討論,以深入探索中醫運用中藥的未來發展方向。


戴美友介紹:

中醫專家,主任醫師。1988年畢業於山東中醫藥大學中醫系。善治胃腸疾病、肝膽疾病、心腦血管病、咳喘病、婦科病、皮膚病、不孕不育、腎虛症、情志病、頸肩腰腿痛、月經失調、靜脈曲張、皮炎痤瘡等,對許多疑難雜症有獨特治療效果。

文中所出醫方僅可參考,不可未經醫師診斷,擅自使用;投稿或者專欄合作請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