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坤:別再讓《驚雷》糟蹋中國樂壇了!

楊坤:別再讓《驚雷》糟蹋中國樂壇了!

文/金錯刀頻道

楊坤:別再讓《驚雷》糟蹋中國樂壇了!

楊坤和《驚雷》的作者MC六道,倆人最近都快被全網罵死了。

到底是喊麥帶火了楊坤,還是楊坤帶火了《驚雷》已經不重要了。

刀哥只記得,上一次喊麥火到全民討論,還是因為當年的喊麥一哥MC天佑,突然消失——沒過幾天,就以吸毒的反面教材登上了央視《焦點訪談》。

楊坤:別再讓《驚雷》糟蹋中國樂壇了!

如果你還沒聽過《驚雷》,不如再洗腦一遍。

事情的起因源於前兩天,楊坤直播的時候有個粉絲讓楊坤來一首驚雷。楊坤聽完直接就懵逼了,下了幾個定義:

“驚雷這歌,我那天聽了一下,我聽到這首歌真的是給了我一個驚雷啊”


“這兒(指著腦袋)沒事兒吧?”


“一聲驚雷把我劈醒了,真的是給了我一個驚雷啊!要歌沒歌,要旋律沒旋律,太難聽知道吧,神馬東西?!”


“噁心,太噁心了,俗氣!”

......

被diss之後,《驚雷》原作者mc六道精心製作了幾條視頻出來回應:

這首歌大家都在唱不同的版本,難道這些人的腦袋瓜子出了問題。


音樂沒有高低之分,大家都喜歡《驚雷》,說明大家都在裡面感受到了快樂。


給人快樂的音樂就是好音樂。

總結一句話,就是我比你紅我有理。

畸形的文化、商業的操作、流量的驅使......中國樂壇被糟蹋也不是一年兩年了,藉著《驚雷》的爆火,我們正好把這件事好好聊聊。

畢竟,糟蹋中國樂壇的,何止是一首驚雷?

1.喊麥到底算不算音樂?

要想判斷《驚雷》到底算不算音樂,首先要知道什麼是喊麥。

喊麥從舞廳、小酒吧誕生,通過利索的嘴皮子、漂亮的斷句功夫,帶著雷霆般的氣勢,再配上勁爆的音樂,不斷挑逗人們的腎上腺素。

從什麼時候喊麥成為一種流行?

最早是MC天佑以喊麥的方式演繹的《一人我飲酒醉》,一夜之間紅遍網絡。

楊坤:別再讓《驚雷》糟蹋中國樂壇了!

喊麥幾乎是沒有門檻的,就是跟著“動次打次”的音樂節奏,把自己的想法用麥克風喊出來。只要你普通話流利,口齒清晰,能帶動氣氛,配上設備,人人都能來一段。

而喊麥的核心只在於一種江湖氣勢,承載這種氣勢的是歌詞。

有網友分享一秒鐘學會喊麥,首先要熟練運用四個字“我,他,這,那”

,選一首古詩,舉個例子:

鋤禾,我日當午!汗滴,這禾下土!


誰知,那盤中餐!粒粒,他皆辛苦!

楊坤:別再讓《驚雷》糟蹋中國樂壇了!

是不是在不知不覺中就無師自通一項技能,雖有搞笑的成分,但不得不提的是,喊麥好像的確如此。

回過頭看《驚雷》的歌詞,幾個來自修真小說的詞堆砌在一起,為了押韻而押韻,品不出什麼內涵。

楊坤:別再讓《驚雷》糟蹋中國樂壇了!

有知乎網友神評:這歌詞,給我幾個包子、饅頭、生煎包,我也能來一段。

音樂的確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是始終有一個門檻,就歌曲的三要素而言,楊坤說《驚雷》不是音樂好像沒有錯。

那《驚雷》為什麼能火呢?

有熱度並不代表它就是音樂,就拿現在很火的《青春有你2》中“淡黃的長裙,蓬鬆的頭髮”來說,大家也很喜歡,也帶給了大眾快樂,那這能算是音樂麼?

楊坤:別再讓《驚雷》糟蹋中國樂壇了!

其實現在很多流行的BGM和曲子,很多人都是建立在其沙雕鬼畜可玩梗的基礎之上,順口娛樂,也未必把他們當做正兒八經的音樂來看。

2.為什麼火起來的土味文化中,喊麥被diss的最慘?

2018年,土味文化成為一種網絡文化存在。

土味文化最初被主流文化關注,還是因為短視頻。這種低門檻的內容形式,讓從一線城市白領,到十八線小鎮的青年,都有了自由表達的機會:

工地小哥開始表演搬磚,農村大媽開始直播幹農活...

盛行於黑土地的喊麥文化也成為了土味文化大軍中的一員。

但縱觀所以火起來的土味文化,為什麼只有《驚雷》這類的喊麥文化被diss的最慘?它和其它爆火的土味文化有什麼不一樣?

1、土味不等於低俗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被全網封禁的MC天佑,曾在某直播平臺中的一段喊麥視頻中讚揚冰毒,歌詞裡都是些“冰毒你真乖,吸完想XX......”等低俗的詞彙。

一時的獵奇能博眼球,但真正能持續爆火的土味文化絕對不是靠著低俗。

例如,火到國外的手工耿,在YouTube上,他的視頻有動輒百萬級別的觀看。

靠的是什麼呢?“100多項鐵藝發明,沒有1件有用”的土味作品。

楊坤:別再讓《驚雷》糟蹋中國樂壇了!

但凡是看到手工耿作品的人,想到的不是“土”,反倒會冒出“工匠精神”一詞。

因為他的作品包括創意,堪稱絕活,一般人真的做不出來。

他的土味文化,是褪去了粗糲和庸俗,土中帶著點酷。

2、土味不等於抄襲

前面提到《驚雷》剛火就陷入了抄襲醜聞,抄襲似乎成了喊麥的共性,從網上“借用”一段十秒左右的背景音樂,重複個20多遍,一首土嗨喊麥就此誕生了。

但真正能持久火下去的土味文化,也必定不是靠著抄襲。

比如,秒殺維密的中國鄉村男孩——陸仙人,他把鄉村過道當做國際 T 臺,穿著自制“禮服”,氣定神閒地邁出了吉娘娘的步伐。

楊坤:別再讓《驚雷》糟蹋中國樂壇了!

網友紛紛圍觀驚呼:毫不誇張地說,他把鄉村時尚做到了極致。

再比如華農兄弟,這兩個淳樸並且有點可愛的農村人,不靠獵奇,不搞博眼球的東西,憑著著1000只竹鼠,給觀眾還原了一個真實的農村生活,微博光速圈粉至85萬,所有視頻b站播放量平均達到100w以上!

楊坤:別再讓《驚雷》糟蹋中國樂壇了!

這些“土味文化”博主,雖然土,但是個個都是民間高手,雖然平凡,但都記錄了生命的不平凡。

而靠著低俗、抄襲,辣眼睛博眼球的喊麥文化,註定難逃一死。

3.為了流量,沒有什麼是娛樂圈不敢做的

喊麥會出現,並不稀奇。稀奇的是,它居然會火。

但如果在過去幾年,你對中國的娛樂圈稍有了解,也就見怪不怪了。

我們處於一個流量時代,一切向流量看齊。在他們看來,只要有流量,就一定有利可圖。

為了流量,沒有什麼是娛樂圈不敢做的,哪怕明知自己做的是屎,也會持續不斷地餵給用戶。

關於這點,大家感受最深的,應該不是音樂圈,而是電影圈。

幾年前,電影圈有種旱澇保收,甚至能大舉收割韭菜的模式:IP+流量明星。

郭敬明的《小時代》系列是開山鼻祖。兩年時間,四部《小時代》接連上映,而且質量極其穩定——每一部的評分都不到5分。但是,有流量加持的《小時代》系列,還是以17億的票房成為中國最掙錢的系列電影之一。

楊坤:別再讓《驚雷》糟蹋中國樂壇了!

2016年,還是頂級流量的鹿晗主演的《盜墓筆記》上映。這部妥妥的爛片,看它還不如看黑人抬棺、墳頭蹦迪,最後居然也狂攬10億票房,拿下2016暑期檔冠軍。

2017年,《戰狼2》火爆全國時,吳京還在採訪時說過,有投資人要求他在片子里加入一個流量小生。吳京的號召力和電影質量,在有些人看來,還是沒有流量看起來可靠。

吳京表示,資本要qj他,他不受,所以寧願不要投資。

楊坤:別再讓《驚雷》糟蹋中國樂壇了!

結果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戰狼2》大殺四方,把同期由楊洋、劉亦菲主演的《SSSS十里桃花》完爆成渣——電影圈的流量,出現了第一次標誌性的失靈。

去年夏天,據稱耗時6年,投資高達3.6億的“科幻鉅製”《上海堡壘》上映,票房慘敗,投資者賠到了姥姥家,也終於讓他們看清了了鹿晗所謂的6000萬粉絲,究竟有多大水分。

最重要的是,電影圈學到了一課:流量不是萬能的!

時至今日,電影圈對流量的迷信,基本已經被市場無情地打破。

然而,音樂圈的流量迷信,始終還沒被打破。在音樂圈,依舊流量至上。

鄭鈞在一個訪談節目上曾感慨:“我們原來最早的時候,排行榜,這個歌是誰唱的,其實都不知道。但這歌,好聽啊,它就會火。現在是因為,周圍的人告訴你這個東西很火,是因為這個人很火,然後他們就認為這個歌也應該火。但是我一聽,這就是屎啊。”

楊坤:別再讓《驚雷》糟蹋中國樂壇了!

換言之,一首歌會火,不在於它是好是壞,而在於它是否自帶流量。

完全的本末倒置。

前幾天,周杰倫的《東風破》入選Billboard“影響世界1000首歌曲”,讓刀哥想起一個有點悲哀的事實:都2020年了,華語樂壇影響力最大的,居然還是周杰倫。

那可是2000年就出道的歌手。

經典流傳多年,流量轉瞬即逝,但所有人還是在向流量看齊,甚至不惜一次次刷新下限。

最可憐的,還是中國樂迷。

楊坤:別再讓《驚雷》糟蹋中國樂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