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BITDA VS PE估值方法

(請大家關注微信公眾號阿俊筆記)平常寫東西,基本直接上來就是把知識點直接分享出來,很少會跟大家交流什麼,今天說多兩句先哈,我自己CFA真的還沒過,老實說,很多知識還是有待提高的,但是就是希望平常寫寫東西,一方面幫助自己對某些知識點加深印象,另一方面也是想和一些對投資有興趣的朋友一起交流進步。(更多希望是討論交流)

一、 好的,回到今天討論的主題上,我們平常所說的PE估值法是什麼?

EV/EBITDA VS PE估值方法

如果同時把分母分子都乘以總股本,那麼市盈率就=總市值/當前報告期年化淨利潤

但其實PE估值法是存在一定問題的,因此,在某些行業或者個股的估值上面已經不再使用PE估值法,大多數人運用的是EV/EBITDA估值,這是啥?

二、EV/EBITDA 又稱企業價值倍數,是一種被廣泛使用的公司估值指標。 公式為,EV÷EBITDA 投資應用:EV/EBITDA和市盈率(PE)等相對估值法指標的用法一樣,其倍數相對於行業平均水平或歷史水平較高通常說明高估,較低說明低估,不同行業或板塊有不同的估值(倍數)水平。EV/EBITDA法估值公司價值:公司價值EV=市值+(總負債-總現金) =市值+淨負債

EBITDA(Earings before interest,tax,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利息、所得稅、折舊、攤銷前盈餘)

EBIT加上折舊和攤銷就是EBITDA——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的利潤,可以看做是企業經營現金流的代表,而不是字面上稱的“利潤”。

EBITDA(Earings before interest,tax,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利息、所得稅、折舊、攤銷前盈餘) =營業利潤+折舊費用+攤銷費用 其中,營業利潤=毛利-銷售費用-管理費用

如果您對間接法下的現金流量表熟悉的話(如下表所示,不考慮其他情況),就很容易理解EBITDA為什麼可以代表企業的經營現金流。因為企業的“經營現金流”是由淨利潤加回折舊和攤銷、加或減營運資本的變化調節得到的。

EV/EBITDA VS PE估值方法

三、兩個估值方法的實質區別

從上述公式裡面,我們不難看出,分子EV考慮了淨負債,而分母EBITDA把利息,所得稅,折舊和攤銷剔除。

這個邏輯是什麼?

1、如果一個企業靠的是大量負債來做大營收、淨利潤,從而做大市值(當然這裡也涉及ROE水分問題,往後會有專題文章討論ROE騙局的問題),而另外一個企業靠的是提高毛利率,加快運營週轉率,來做到跟你同樣的淨利潤,而如果前者資產負債率是90%,後者是20%(假設同一個行業,其他數據均一致),如果你給他的估值都一樣的話,我覺得這裡是有明顯偏頗的,因為明顯前者是有可能會發生債務風險的,因此,一年多前,我曾經和我的老師謝老師關於融創的估值方法討論了很久。

2、如果該行業是一個重資產行業,那麼,折舊攤銷佔比高擠壓利潤率,扭曲了真實的估值(因此分子要減去折舊攤銷)。

3、如果這個行業的折舊攤銷佔收入比高於其他行業,,經營活動淨現金流顯著高於歸母淨利潤。(因此分子要減去折舊攤銷)。

4、遞延所得稅資產可能導致公司所得稅率差異較大,對淨利潤有“干擾影響”。(因此分子要減去所得稅)。

(當然EV估值方法在某些地方也是存在問題的,我們往後再說,今天只說他的優點先,同時也引出我今天為什麼寫這個分析的原因)

昨天,有看到別人發了一個貼,意思就是他的投資方法最對,別人看K線的都是錯的。我覺得啊,每個人都企業的理解都不一樣,盈利的方式都不一樣,只要他能贏錢,持續的贏錢,那麼這個方法就是適合他的,他就是對的。就好像估值這個東西,方法也有很多,但你也不能隨便否定任何一個估值方法的道理是一樣的。可能,少一點武斷的結論,多一點邏輯的分析,實在的知識和方法可能更好一點。

最後,寫這個公眾號也有一段時間,原創文章也不少(應該也是有點乾貨的),挺不容易的,希望大家讀完覺得還可以的話,就幫忙轉發一下,讓更多的人能關注阿俊筆記,一起討論,一起成長,如果可能因為不方便的原因,那希望您能記住阿俊這個人,就是還是比較喜歡學習,研究,有一定投資理財能力,還是比較靠譜的,就可以了,謝謝。(請大家關注微信公眾號阿俊筆記)

EV/EBITDA VS PE估值方法

請大家多多關注微信公眾號:阿俊筆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