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釘在歷史恥辱柱上的曹操

應該釘在歷史恥辱柱上的曹操

眾所周知很多人都說劉備是在開歷史的倒車,對於曹操他是在抗拒統一,可是你知道嗎?按歷史的前行的角度說,曹操也是阻擋歷史車輪的罪人。因為魏蜀吳三國都沒有得到士族的真正支持。當時最好的結果不是袁氏掌國,就是劉氏復興,這是板上釘釘的。

其實三國中最重要的戰役莫過於官渡,他遠比其他戰役重要的多,他直接影響後面四百年的歷史。如果官渡之戰是另外一個結局。那麼漢之後根本不用亂那麼久的。畢竟當時天下只有大根基的士族才能結束。

就野心家而言,莫過於劉焉和袁紹。前者讓地方坐大。後者讓中央失勢。很多跡象表明這兩人絕不是蠢,他們很有可能是故意的。為什麼是這兩人?就是前文說的,當時天下不是歸袁,就是歸劉。中央總有一天要耗死的。這兩人又各是袁劉兩家的佼佼者,所以各有居心。如果二選其一,帝室還是願意選擇劉氏的,畢竟他是自家人,這從漢末的佈局和走向,就知道的。桓靈時期宗室子弟的劉寵世守陳地、劉焉佔據益州、劉表佔據荊州、劉虞佔據幽州、劉岱佔據兗州、劉繇佔據揚州,可以說開局局面大好,皇家子弟幾乎把大半個天下都收入囊中。可劇情忽轉,劉氏子弟都莫名其妙的被玩到牌桌之下,最後竟然由八竿子都打不著的劉備來收割。這個時候劉氏子弟暮氣沉沉,才漸出歷史,袁氏兄弟就上粉墨登場。可以說三國初期,就是袁氏兄弟在爭奪。袁紹、曹操、劉表一夥。袁術、公孫瓚、陶謙一夥。最後的結果是下象棋玩著玩著玩成鬥地主。袁紹蕩平了公孫瓚,曹操吞併了徐州,劉表幹掉了袁術的首席大將孫堅。世間的天平又迴轉。變成袁紹聯盟內部開始爭天下。很多人說袁紹是白痴,其實不然,要知道曹操這輩子最大的成績莫過於官渡。如果袁紹是個傻子,那曹操只是贏了個傻子,也就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話說回來,如果沒有許攸的告密,曹操真能嬴的那麼順?即便最後袁紹很是時候的死了,他們家諸子內鬥,曹操也還要用那麼多年來平定。所以有個事實可以肯定。三國中有兩國出自袁氏,曹魏出自袁紹。沒有袁紹的照顧,曹操很難有後來的勢力,甚至說曹操如果沒有掌握漢獻帝,都不太可能生出別的心思。東吳出自袁術,沒有袁術的提拔,東吳也很難有後來的基業。甚至說如果袁術沒有貿然稱帝,孫氏都沒有脫離的藉口。最後這蜀漢的劉備與其說是隆中對的成功,不如說是他對他們劉氏自家進行的最後壓榨。

三國時期最大的機會莫過於劉虞接位,因為劉虞是那個時候最大的平衡點。他符合當時最大的主題——反董。人們需要他出頭來名正言順。劉虞這個人是宗室子弟中最有人望的,從他的所作所為,可以看出這人真是個不錯的選擇。畢竟漢獻帝從一定意義上講,確實正當性有些問題。要知道讓十八路諸侯再去扶立漢獻帝,有個很大問題,就是當初十八路諸侯起兵的合法性。所以劉虞才是當時的平衡點,因為他既是劉氏封疆子弟,又有袁氏的認可。當時別說他要稱帝,就是他不死,袁術也是決計不敢稱帝的。

劉虞死了,劉焉老了,劉表沒什麼進取心,所以註定當時的中心是袁紹,四世三公這塊牌子畢竟太有影響力,當時的士人,對於袁紹上臺是很認可的,他們對袁紹的失敗,都很詫異。至於曹操為什麼能贏袁紹,其實所謂的能力,那都是扯淡。真正的原因就是曹操為了對付袁紹,從小就扮豬吃老虎,他已經研究透了袁紹,而袁紹卻一直沒拿他當回事,一直以為曹操就是他的一個附庸,他已經在曹操人生最需要幫助的時刻,連續幫助了他四次,在他的眼中曹操還是他當年的小老弟,一直到官渡開打,袁紹都沒有像重視公孫瓚那般,重視曹操,結局也就可想而知。所以後來曹操遇到孫劉就傻眼了,尤其孫權,根本就是曹操一點都不瞭解的人物,再加上劉備也照貓畫虎的扮豬吃老虎,也老早開始研究曹操,所以才有了後面的赤壁和漢中之敗。而劉備也和曹操一樣,過早暴露了自己優點和弱點,讓東吳可以去研究,所以才有了夷陵之恨。而孫權和司馬懿都總結教訓,很善於隱藏自己。

其實三國之所以有那樣的結局,是因為魏蜀吳都沒有得到士族的支持。那個時候最重要的不是武力,不是民心,也不是你代表什麼先進生產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得到士族的支持,誰能獲得他們最大的支持,誰就能嬴。所以他們也在不斷調整。

其中最失敗的就是蜀漢劉備安排後事,有許多隱患,其實就現實而言,劉永、劉理更得蜀漢民心。如果是劉禪上位,他應該娶得是益州派的女兒做皇后。而後來軍政大權都在荊州派手中,這樣勢力根本不均衡,矛盾越結越大,最後在爆發中死亡。

曹魏最厲害的君主不是曹操,而是曹丕,曹操確實很有魅力,但他最大的對手不是孫劉,而是士族,這是曹操真正不敢稱帝的原因。可以說曹操一輩子都沒有戰勝士族,曹操沒有做到的,曹丕通過九品中正制緩解了士族的敵對,天平也由此轉向。轉向的結果是一定會是北方來總結,但是一定不會是曹家,不然也不會丟掉江山。

現在很多人把曹操當神一樣吹捧。可是你看看曹操真正的一面,敗袁術,他不過是袁紹的僕從。滅呂布,不過是劉備、呂布狗咬狗。平劉表,也是等人家死了,才敢動手。徵西北,也是韓馬內鬥。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得自管仲的尊王攘夷。他的屯田,老早就有。他並沒有什麼開創性的東西,也沒有想象中那麼的神乎其神,他在三國時代固然出類拔萃,但放到歷史長河中,真的不算什麼,在一定意義上他都遠不如孫權。

三國真正做的最好的是東吳,可以說東吳是三國中最成功的政權,蜀漢到了劉備父子手中一天不如一天。而曹魏所佔的地區,本來就富庶,那塊地方到了曹氏手裡並沒質的飛越。而且他們的民族政策為以後帶來後患。唯有東吳,自他始,江南開始登上歷史舞臺。換句話說,曹魏在北方,雖然對外戰爭贏率很大,但總體是收縮的,對外領土並沒有的增長。而東吳卻是向外擴張的。如果多給點時間,三國可能性最大的反而是東吳,從他和士族的融合就能看出來,尤其從東晉衣冠南渡中,看出他們做的很多事已經非常成功了,他們給了東晉夯實了統治基礎。但是東吳沒有一以貫之,各種努力,隨著黨爭戛然而已。

劉虞破滅,袁紹失敗,三國勢弱,天下耽誤那麼久,總要力量來收拾,最後歷史給了小士族司馬家機會,不過小士族,就是小士族,他畢竟弱的很,再加上制度的不先進,皇權再一次旁落,也這是必然的。最後馬與王不得不共天下,接著連續又讓那麼多個強族凌駕於晉室之上。天下大勢,浩浩湯湯,最終還是大士族的楊家走上歷史舞臺。三國時代他們家就是大士族,從霸王分屍的楊喜算起,他們又何止四世三公,按當時地位也只有皇族和袁家能超過,只是三國時代沒有強人。所以歷史終究會回到他的原點的,袁紹失去的,終於在楊家手裡重新拾起。而曹操從一定意義上講,才是開歷史倒車的,因為沒有他的抗拒,就不需要再動亂那麼多年,讓我中華差點就此總結。他讓本該早點登上巔峰的中華文明等待了四百年,從這個意義上講,曹操應該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應該釘在歷史恥辱柱上的曹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