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选“中国十大面条”评选的宜宾燃面 错过的乌龙之局的背后秘密

序:

2013年6月,由中国饭店协会等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饭店文化节暨中国首届面条文化节评选出“中国十大面条”,最终入选的中国十大面条包括:武汉热干面、北京炸酱面、山西刀削面、兰州拉面、四川担担面、杭州片儿川、昆山奥灶面、 镇江锅盖面、吉林延吉冷面、河南烩面。而其中却没有社会评价普遍看好的“宜宾燃面”的身影。事后有记者采访了宜宾烹饪协会,协会负责人称并未接到参评的通知;后来的报道称此次“中国十大面条”评选只是一次乌龙事件,参评单位回复最终选出的是“十大面条名店”,且参评店面就只有十家。


落选“中国十大面条”评选的宜宾燃面 错过的乌龙之局的背后秘密

中国首届面食文化节评选出的是“十大面条名店”而非“中国十大面条”

宜宾燃面的意外“落选”引来众多食客的热议,纷纷为之不平,其实这些食客的舌尖早已明白了她的心。说起在宜宾家喻户晓的燃面,每个宜宾人都能说出一番风味,感受不同情怀。然而,真正了解燃面历史的人却太少,网上的相关的内容也过于简单平实,一句“能够点燃的面”真的太过肤浅,作为能够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宜宾燃面会不会有点太过平淡了。其实她背后也隐藏着很多故事和秘密。

落选“中国十大面条”评选的宜宾燃面 错过的乌龙之局的背后秘密

01

宜宾燃面,一段能被点燃的历史文化

宜宾燃面原名“油条面”,起源于清朝光绪年间(1875~1908年)。宜宾处在长江边上,码头非常繁忙,是当时西南著名的商贸重镇和转口市场之一,因此宜宾的码头总是少不了以搬运货物为活计的工人或挑夫,在当时的年代,这些卖体力的人很少有经济能力或时间去附近的馆子消费,简单快捷的饮食方式是他们的最爱。

落选“中国十大面条”评选的宜宾燃面 错过的乌龙之局的背后秘密

宜宾燃面是伴随宜宾码头文化兴起的

而宜宾因驻长江边,地理环境造就了宜宾相对潮湿的的气候,很多人容易受湿气侵染,使得身体呈现弱酸性状态,因此宜宾很早就对碱面这种能够中和身体酸性的食品很是青睐。这些常年与水打交道的工人,身上的湿气往往更重,对碱面的需求则更大,他们比较喜欢食用“较烈的碱面”,就是将水叶子面(水面)甩干后,和上红油(辣椒油)一起吃,越辣越带劲,充满辣气的面条除了能够填饱肚子,还能增添几分力气。而这些面都是由一些走码头的师傅挑担子过来卖给工人的,那个时代赶夜路都是靠灯笼照明,有时候由于灯芯燃尽,不得已将前日未卖完的拌了辣油的面条替代,没想到一点就燃了,久而久之,这种能够被点燃的面条就被民间称谓为燃面。

落选“中国十大面条”评选的宜宾燃面 错过的乌龙之局的背后秘密

燃面能够点燃的由来

燃面是在码头文化盛行期传承下来的,直到今天已经拥有100多年历史,这段能够被点燃的文化记忆也成为了历史的佳话。因此,燃面会燃,是确有其事,不过现在真正能够做出能点燃的燃面的面铺已经很少很少了。几年前莱茵河畔有一家专门做地道燃面的面铺,因为精选上乘的材料和较高的工艺把控,制成的燃面非常正宗地道,也能够点燃,具有观赏和享有双重价值,但是价格却高达38元一碗,并没有多少市民买账,不久后也就停业了。

落选“中国十大面条”评选的宜宾燃面 错过的乌龙之局的背后秘密

02

宜宾燃面,曾被地域禁锢的传承技艺

宜宾燃面和宜宾酒其实一样,对地域和材料选择非常苛刻,别看宜宾燃面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大中城市,可是真正的地道燃面,外面是基本上吃不到的。因为燃面的主材料之一,需要使用宜宾地道的水叶子面,而这种面的保质期却只有1天,保质期一过就会反碱,难以入口。因此宜宾的大小面馆面质绝对是非常新鲜的,可是正因为这种特性要让地道的燃面走出去就非常困难。

落选“中国十大面条”评选的宜宾燃面 错过的乌龙之局的背后秘密

宜宾燃面用料苛刻,要走出去非常困难

燃面师傅在宜宾可以算得上一个供不应求的职业,燃面的制作工艺非常传统,是真正靠师傅一把手带 出来的,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很大一部分学徒都很浮躁,一旦掌握了些许皮毛功夫,要么立刻跳槽去拿高薪,要么辞工自己当老板,这也是为什么宜宾和全国各地的城市燃面虽多,但是不正宗、不地道的主要原因,而这种粗放型的技艺传承一定程度给宜宾燃面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

宜宾燃面被禁锢在宜宾,技艺传承又受到不会风气侵袭,真正的名家大师已然不多,如果任其发展,正宗的宜宾燃面可能就将绝迹于江湖了。

落选“中国十大面条”评选的宜宾燃面 错过的乌龙之局的背后秘密

03

宜宾燃面,拥有一颗展翅翱翔的心

宜宾是一座兼容并包的城市,让燃面走出宜宾,走向全国或全世界是宜宾烹饪界的宏愿。1961年,朱委员长到宜宾视察工作,品尝了正宗宜宾燃面后赞不绝口,给予了高度评价,说“几十年来未吃到过这种面了,希望继承下来”。受到鼓舞后,宜宾烹饪界的有志之士立志要让宜宾燃面冲出宜宾、享誉中外。

自此宜宾燃面就同她的名字一样,一点即燃,一走就红。

1990年,四川省举办的“名特小吃”评选活动,宜宾燃面首度出征则受到广泛关注,一举夺魁,摘取“四川省名小吃”金奖;

1997年,杭州市举行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的认定活动,宜宾燃面作为参选选手之一,在众多小吃种类中脱颖而出,当选“中华名小吃”。

2010年5月,由宜宾燃面第三代传承人曹祉清带队,以中国面食代表的身份与全国各地70多种面的同台竞技,经过世博会层层筛选,

力压担担面、热干面等“名面”,最终脱颖而出,与阳春面一道进入上海世博会,并作为上海市宴请客人的名小吃之一,参加了“中国世博·上海外滩中华名小吃展销会”。现吃现煮的1000份宜宾燃面短时间内被“一抢而空”,彻底征服了各国媒体与挑剔的美食家,在世博会上一炮走红。

落选“中国十大面条”评选的宜宾燃面 错过的乌龙之局的背后秘密

宜宾燃面亮相上海世博会一炮走红

2010年7月,宜宾燃面制作工艺正式成为宜宾市翠屏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11年6月,宜宾燃面入选了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红极一时之际,宜宾燃面遭遇了“中国十大面条”评选的乌龙事件,再次坚定了宜宾做强做大“宜宾燃面”这张名片的决心。自此,如何将地道的燃面味道呈现在全国/全世界面食爱好者的舌尖成为了当代宜宾烹饪界人士的新目标。

2014年,曾有过食品加工项目经历的邓全翔和他的合作伙伴立志穷尽毕生精力推广宜宾燃面和宜宾面食,他们申请了商标,几乎吃遍了宜宾所有面馆,找寻最被宜宾人认可的燃面,寻找优质食材,通过反复试验终于制作出“可以带走的燃面”,以方便面的形式成功在宜宾大小超市上架,并逐渐扩散到了全省、全国市场,让更多的人有了接触宜宾燃面的机会。


落选“中国十大面条”评选的宜宾燃面 错过的乌龙之局的背后秘密

研制的可以带走的燃面,让更多的人认识宜宾燃面


落选“中国十大面条”评选的宜宾燃面 错过的乌龙之局的背后秘密

宜宾燃面,是绝大多数宜宾人早餐的必备选择,她的存在造就了宜宾人民热情好客的传统品格,点燃了宜宾人民奋进拼搏的坚强韧性,更彰显了当代宜宾人扎根故乡志在千里的壮志豪情。宜宾燃面是一种美食,能够勾起您舌尖的欲望;宜宾燃面更是一种底蕴,深深嵌入西南半壁古戎州的灵魂,燃烧的灵魂!不屈的灵魂!

我是宜宾小小生,分享宜宾故事、洞悉宜宾现状、解析宜宾未来,让我成长和进步,喜欢我的观点,赞成我的看法,请点击我的头像关注我,欢迎到宜宾来,我请您吃燃面哟~。

400多年辉煌历史铸就的宜宾“半边寺” 岂可轻易“作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