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雙春年,是旱是澇?有了答案!農民:先做好準備

點擊右上角【關注】,掌握更多種植技術,實現豐產豐收!

今年是閏年閏月“雙春”年, “雙春”指的是一個農曆年中有兩個立春節氣,閏月則指的是有13個農曆月,有閏月的年份便是閏年。

由於2020年第一個立春在正月十一,第二個立春為臘月二十二,再加上今年有兩個農曆四月,所以今年便是閏年閏月“雙春”年。

農村老話說“雙春年,雨連綿”,在有閏月的年份,陰雨天氣會比其他年份多,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對農事有哪些影響呢?

2020年雙春年,是旱是澇?有了答案!農民:先做好準備

和往年相比,今年春季的降雨量比往年卻多了很多。華北地區年降雨量很少,尤其是“春雨貴如油”的春季,記得有些年份中,春天一場雨都看不到,為了不耽誤農時,農民只能自己抽水來種瓜種豆。

對於今年雨水多的情況 ,有農民卻說,別看今年多一個月,但是卻多做不了一個月的工,因為閏月的年份降雨比往年多,一下雨農民就不能像往常一樣正常勞作,只能待在家中,所以在農村還有 “吃得了閏月的飯,多做不了閏月的工”。

我們先來看一下為何會出現閏月,很多人會將農曆和陰曆劃等號,其實農曆並不等於陰曆,農曆是在陰曆的基礎上,再結合陽曆而來,閏月便是陰曆和陽曆結合後的產物。陰曆是月球圍繞地球一週的時間為一個月,12個月加起來的時間為354天,而陽曆是根據太陽圍繞地球一週的時間為一年,共365天或366天,當陽歷和陰曆結合在一起時,陰曆年份每年都要比陽曆少11天,為了減少兩者之間的差距,便每三年就會有一個閏月的出現,有閏月的年份便是閏年。

雖然現在距離閏四月還有一段時間, 但是已經到了降雨較多的時候,儘管現在僅僅在農曆二月的中旬。農村中關於節氣的俗語都是老農們根據生活和勞作經驗總結出來的,還是很有道理的。

據氣象部門推測,今年出現澇災或旱災的幾率要比以往年份大很多,所以今年農民要提早做好抗澇抗旱的準備。

專家分析近年來總體氣候情況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專家周兵介紹,根據世界氣象組織氣候聲明,近50年來,中國年平均雨日數總體呈現下降趨勢,主要是小雨日數減少比較明顯,暴雨日數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呈現增加趨勢。小雨日數的減少意味著乾旱風險增加,暴雨日數增加意味著短時強降水事件頻率增加、澇災風險增加。

來源:網絡,感謝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