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的大環境下,有多少人慾哭無淚,悔不當初呢?

疫情是一面鏡子,不僅考驗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也考驗了無數人的“金錢觀”和“消費觀”。

我們的國家在這次疫情中表現相當出色,但有多少人在這次疫情中被財務狀況擊倒了呢?

在“疫情”的大環境下,有多少人慾哭無淚,悔不當初呢?

國家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經濟騰飛,國內形勢一片大好。於是各類金融機構,各大商場,供應商,廣告商為了自己的利益,利用各式各樣的宣傳手段告訴每個消費者,“你值得擁有”,要“花明天的錢辦今天的事”,“如果你對自己都不好一些,別人又怎麼對你好呢”。結果無數人都過上了“精緻”的有錢的生活,通過各類借貸平臺來滿足自己日漸增長的享受慾望。

在“疫情”的大環境下,有多少人慾哭無淚,悔不當初呢?

一個剛畢業月薪三四千的小姑娘揹著兩三萬的名牌包包,用著一兩千的化妝品,非品牌不用,花唄用完了,信用卡辦了一張又一張,拆東牆補西牆,每天只能吃方便麵。不敢請假,不敢生病,不敢失業。

在“疫情”的大環境下,有多少人慾哭無淚,悔不當初呢?

有的人還沒有積累足夠的經驗,沒有想清楚經營模式就開始創業,結果揹負巨大債務,有的甚至賣掉了房子,讓家人跟著受累。

又有些人不滿足目前的現狀,盲目擴大經營,導致資金流極度緊張,每天精神極度壓抑。

在“疫情”的大環境下,有多少人慾哭無淚,悔不當初呢?

而有的人卻極度節約,能省一分是一分,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只要還有合適的衣服穿,絕對不買新的。平常自己做飯,去公司自己帶飯。每個月堅持存錢,工作幾年下來,竟然也有一筆不少的存款。

現在疫情一來,以上的幾類人的處境頓時就更加突顯出來。前面幾種人狼狽不堪,而最後一種人,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在“疫情”的大環境下,有多少人慾哭無淚,悔不當初呢?

我們中國人有個理念“有多大能力做多大事情”,還有個觀念叫做儲蓄。這些理念在這些年被很多人認為已經過時了。但在危機到來的時候才明白老祖宗的話是多麼有道理。

在“疫情”的大環境下,有多少人慾哭無淚,悔不當初呢?

中華民族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中國在歷史的長河裡起起落落,但迄今還能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且唯一還存在的國家,就在於這個國家的人民有著極強的“風險”意識,在危機還未到來就想著防患於未然,有備無患。這是與天災人禍長期做鬥爭而取得的智慧。對社會有著極強的適應性。這是一種“保底”的思維,也許不能讓我們擁有最好的,但一定不會讓我們得到最差的結果。

在“疫情”的大環境下,有多少人慾哭無淚,悔不當初呢?

希望大家都能夠審視自己的“金錢觀”和“消費觀”,要節約,多儲蓄,有多大能力做多大事情,不要打腫臉充胖子。時刻牢記裡子比面子重要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