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尚法”的大背景下,為何狂草很流行?

唐朝是我國古代封建王朝中最為繁榮強盛的一個,它在政治和經濟上的成就暫且不論,就其在文化上的取得的成就已經令後世讚歎。唐朝的繁榮不是沒有原因的,表面上唐代看起來比其他朝代的社會氛圍更加寬鬆,實則不然,在這樣寬鬆的背景下有嚴格的法度的支撐。在書法藝術領域唐代的書風是“尚法”,所有的書法作品,所以的字體都有嚴格的書寫規則。

一、寬鬆的社會氛圍下為何會出現唐書“尚法”的審美特徵

每個時代的書法都有其時代特徵,不同的社會背景下產生的藝術審美特徵是不同的,清代書法家梁巘寫過一個評論書法的筆記名為《評書貼》,在《評書貼》中概括了各個朝代的書法特徵,“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態。”

唐代與宋代恰恰相反,“法”和“意”是完全相反的概念,“法”是指規則,有一定的限制,而“意”比較關注人的內心,根據書法家自己的想法來寫書法作品。唐代書法是最講究法度的,唐朝在歷史上是一個開明的朝代,相比其他朝代,它更崇尚自由,按理說應該沒有特別嚴格的法制法度,為何會形成“尚法”的書風呢?

魏晉南北朝時期各國陷入混亂,隋朝統一後存下時間較短,隨亡後唐朝統一,經濟政治和思想文化上都急需統一,唐初期的統治者大多賢明,所以在經濟政治和思想文化上都得到了統一,統一的背後是嚴格的法制法度的確立與實行。書法作為思想文化的一部分也得到了相應的統一,它自身的發展規律也要求務必跟著唐朝統一的大趨勢走。

唐朝“尚法”的大背景下,為何狂草很流行?

科舉制度在唐代逐步完善,唐代納賢取士的制度森嚴,唐代在培養人才上下了不少功夫,如設國子監,為國子監配備專門的博士,又如唐代設弘文館,設學士,教授人才,這些機構的設立都需要制度的支撐與維持。

唐朝的社會比較重視書法等藝術的發展,由於制度的完善和經濟的發展,唐朝的統治者重視思想文化的統一與完善,唐代朝廷內的很多官員都是著名的書法家,如歐陽詢和褚遂良等。

“尚”的意思就是尊崇的意思,“法”字的意思一直比較穩定,就是嚴格的秩序何規範,“尚法”就是尊崇嚴格的秩序與規則,書法中的“尚法”就是指寫字時要嚴格遵守書寫的規則,這樣寫出的字才能被當時人所認可,才能有資格被認為是一個規範的書法作品,才能符合當時的審美特徵。

所有在這樣一個法度制度完善的朝代書法“尚法”的書風形成是順應歷史發展潮流的。

二、唐代尚法精神下出現狂草的原因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的

中國書法歷史悠久,作為我國特有的一種藝術形式,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書法發展在唐朝時一個轉折,書法在唐朝得到完善,發展最為完善的就是楷書和草書了。唐朝的楷書整齊有度,端正嚴謹,是“尚法”最為明顯和集中的體現,再說唐朝的草書,唐草書雖然看上去難以辨認,書寫飄逸,但是它卻是法度最為嚴謹的一種字體,不然,任何人隨便塗鴉之作都可以被認為是衣一幅草書作品了。

楷書和草書在形式上是兩個極端,那麼它們為何能在唐朝同時發展呢?以寫楷書著稱的顏真卿為何能和以寫草書著稱的書法家懷素在一起探討書法作品呢,這是因為唐代楷書和草書都具有尚法的特點。

唐朝“尚法”的大背景下,為何狂草很流行?

草書為何會在唐代“尚法”的背景下產生呢?書法與書寫漢字在本質上是不同的,書法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寫字,它是對漢字結構的調整,不能以看不看的懂為評判標準,而是以它是否符合自身特有的規律為批判標準,狂草有自己的書寫法度,也有自己的批判標準。

狂草是草書的一大發展高峰,在唐朝人眼中,狂草是一門藝術,與唐詩一樣在人們心中,它們是被欣賞的對象,唐代人的審美標準有一定的法度,但是在唐代統治者兼容幷包的思想下,吸收來自各地的書寫方法,所有思想較為開放,當時社會中的人就認為行書太過娟秀,不如草書來的讓人舒服,行書不如草書符合當時社會人們的審美標準。

楷書也叫正書,良好的正書基礎是寫好草書的必備條件,在唐代,那些有名的草書書法家都有著厚實的楷書基礎,例如唐代著名的草書書法家張旭的楷書功底不容小覷,唐代另一個草書大家懷素最先學習的是楷書,然後才學的草書,正因為有了楷書的基礎,他們的草書才能成為經典。

唐朝“尚法”的大背景下,為何狂草很流行?

書法藝術旨在表達創造者的情感,以字體的線條美來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但是在初唐,社會追求的是安穩平和的氛圍,所以尤其重視法度,在唐代初期楷書得到極大的發展。

其實楷書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創作者創作時想要表達的情感,因為楷書條條框框的限制束縛了書法家們向欣賞者展現真實的內心世界,在尚法的背景下興起的草書反映了當時文人對傳統書法藝術初衷的追求。

唐代成就最大的兩位草書書法家分別是張旭和懷素,張旭更是被譽為“草聖”,懷素則代表了唐代僧侶狂草書法家的最高水準。張旭是今蘇州人,其出於書香門第,其母陸氏的家族以書傳業,張旭出生在這樣一個書香世家,從小所接受的教育是優於他人的,所以張旭長大後卓爾不群,一表人才,性格灑脫,張旭對楷書較為精通,十分擅長作楷書,但是最為著名的是他的草書,張旭把唐代的草書提到一個新的階段。

他和李白寫詩時的狀態有異曲同工之妙,李白寫詩時喜愛喝酒,張旭寫字前也酷愛喝酒,在醉酒狀態下寫出來的字飄灑狂野,張旭有個特別的習慣,就是喜歡用頭髮沾墨水寫字,以頭髮為毛筆,把自己的身體與作品聯繫在一起,達到主觀與客觀的統一,由此張旭還被稱為“張顛”。

唐朝“尚法”的大背景下,為何狂草很流行?

前期,張旭繼承了“二王”的書法特點,符合唐代尚法的社會大環境,後又繼承張芝的草書,張旭曾親眼看見公孫大娘跳劍舞,由此便在草書的創作上萌發靈感,可見張旭的草書成就是建立在他對楷書的學習上的。

懷素是繼張旭之後的又一草書代表人物,懷素是他的僧家名,自小就成為了和尚,但是他與別的和尚不同,他以酒為樂,沉迷於美酒與狂草之間無法自拔。頗愛書法,尤其是狂草,他在別人眼中是個狂僧,相傳,他所在寺院的牆壁上、花草樹木上、器皿上皆有他的筆跡。李白曾在《草書歌》中這樣稱讚懷素:“少年上人號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

在唐代尚法的背景下,草書的出現是有一定道理的,楷書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束縛,它束縛了書法家們的主觀感受,而草書則是對這種束縛的反抗。唐代的書法藝術文化是子啊不同的字體的碰撞與結合之下繁榮起來的,唐代草書的繁榮衝破了楷書對唐代書法的束縛,草書豐富了唐代書法藝術的寶庫。

三、唐代草書是最具“法度”精神的書法字體

唐初出現的楷書是我國古代書法藝術的巔峰,它相當於一個拋物線的頂點,過了頂點以後,拋物線是向下走的,楷書在唐代的成熟與發展是高峰,也是走向低谷的轉折點,而草書在楷書後的發展則為我國傳統的書法藝術增添新鮮血液,為它提供了新鮮動力,草書把我國的書法藝術又推向了比楷書還要高的高度,因為草書既是最具有藝術性又是最具有自己的“法度”精神的字體。

早在唐代,人們欣賞草書作品就不求看懂字的意思是什麼了,而是看該作品是否符合自己的審美標準,它的構造、字體的形狀和筆畫流暢度是否符合草書的“法度”標準。草書當然有自己的一套評價理論,不是所有的塗鴉亂畫都可以被稱為草書的,張旭與懷素的藝術作品之所以被稱為藝術是因為它們符合草書自身的法度,草書超越了人們對漢字一般的評判標準,應該把它放到藝術層面來欣賞。

唐朝“尚法”的大背景下,為何狂草很流行?

唐代書風尚法,在這樣的背景下形成了狂草原因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的,有唐朝社會環境的原因,也有歷史的發展的原因,草書在唐朝出現是符合歷史發展的規律的,唐代書法文化在尚法的背景下還能如此繁榮,離不開草書的“離經叛道”,它打破了以楷書為標準的單一的書法藝術形式,在唐代書法藝術的低谷時期,狂草的出現把唐代書法藝術拉回了高峰,所以唐代草書的現實意義是非常遠大的。

“尚法”的“法”是一種規範,草書的發展符合自身的這個“法”,草書是看似最狂放不羈的外形下實則是最恪守自身法則的字體。

參考文獻:

《新唐書》

《舊唐書》

《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