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秉明:潘天壽和李志敏的書畫,充滿“獨之壯氣”!

熊秉明為國際著名藝術評論家,對中國書法和繪畫均有深入研究和獨特見解。在當代藝壇,他最為關注的繪畫大師是潘天壽,最為欣賞的書法巨匠是李志敏,曾多次對兩人的藝術造詣給予高度評價。

熊秉明:潘天壽和李志敏的書畫,充滿“獨之壯氣”!

潘天壽國畫

據同為熊秉明和李志敏學生的葉清回憶,熊秉明早年曾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草書創新者極少見?”多年後,在熊秉明80歲回國講學時,他把李志敏的《書論》及狂草作品拿給熊先生品評。熊先生看了十分歎服,不無感慨地說:“李志敏先生對狂草的探索是高難度的,當代書家幾乎很少有人敢去觸及。李先生提出的引碑入草價值不可低估,真正對書法史發展有促動、有豐富。書法就應該像李志敏先生這樣寫,他的書法點畫簡省有力,線條老辣樸拙,用墨枯潤交映,章法極具變化,在深厚傳統功力之上造就鮮明個性風貌,在他身上我看到了當代書法的價值。”當夜,熊秉明對葉清又談了二家藝術:一為潘天壽繪畫及書法之美,一為李志敏雄壯瑰麗的草書之美,對其書中獨之壯氣讚歎不已。只可惜,此時李志敏先生已過世8年,兩位對中國書法有精深研究和獨到見解的大師無緣相見暢談,不能不說是當代國際書法交流史上的一大憾事。(摘自《北大書法史巨匠李志敏與國際書法藝術交流》(環球網)

熊秉明:潘天壽和李志敏的書畫,充滿“獨之壯氣”!

李志敏題畫詩書法

潘天壽(1897-1971) 原名天授,字大頤,號壽者。浙江寧海人。早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求學,得經亨頤、李叔同指導。1923年至上海,常請教於吳昌碩,受其器重。先後任教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新華藝術專科學校、昌明藝術專科學校等校,1928年起任杭州國立西湖藝術院國畫系主任教授,長期從事美術教育事業,對現代中國畫和書法教育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歷任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校長、浙江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美協浙江分會主席等職,並被蘇聯藝術科學院聘為名譽院士。潘天壽遠承五代兩宋董、巨、馬、夏及元代吳仲圭、方方壺,近法石溪、八大、石濤及吳昌碩諸家,取精用宏,博採眾長,獨闢蹊徑,自成一家。其畫融詩、書、畫、印為一體,筆墨雄渾,佈局奇崛,意境高華,氣勢磅礴。又擅指墨,極見生澀凝練、古拙厚重之筆外意境。所作蒼松健翮,山花野草,新荷老梅,巨石修篁,無不生機蓬勃,詩意盎然。其書法、篆刻、詩詞亦戛戛獨造,超然突出。有《潘天壽書畫集》、《潘天壽美術文集》、《聽天閣詩存》等行世。潘天壽是現代中國畫壇的藝術大師,傑出的藝術教育家。

熊秉明:潘天壽和李志敏的書畫,充滿“獨之壯氣”!

潘天壽國畫

李志敏(1925-1994),北京大學法律系教授,民法學家,北京大學燕園書畫協會(北京大學書畫協會前身)首任會長。早年求學於武昌藝專,學習書法、繪畫,後專攻書法,是我國當代草書大家、書法理論家,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協藝委會副主任、北京書法家協會第一副主席。精研文史,擅長真草隸和藝術理論,尤精狂草,著有三春堂《書論》、《草論》。是“引碑入草”的理論首創者和實踐開創者。與沈尹默合稱“北大書法史上兩巨匠” ,有當代草書”南林北李“(林散之、李志敏)之譽。在20世紀書壇,李志敏是具有代表性和學術研究價值的書法大家。與其他書家相比,其不僅在當代書法史上,開創了引碑入草新路,填補了20世紀狂草史空白,促進了當代書法理論的發展,而且在國際書法交流史上,精通英、法、德、俄四國外語的他,也以無出其右的外語優勢和博大深邃的國際視野,開改革開放時代書法藝術交流之先河,推動了中國書法在世界上的傳播。

熊秉明:潘天壽和李志敏的書畫,充滿“獨之壯氣”!

李志敏狂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