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小吃——“棗到你”炸棗 !

本報訊(章淑娟 記者陳家華 發自廈門)在閩南地區,有這樣一種“古早味”它的名字叫炸棗。無論日常平時,還是重要節日,它都是老百姓念念不忘的一道街巷美食。作為閩南地區獨具特色的美食小吃,炸棗外表金黃,形狀圓滿,吃起來外酥裡糯,夾帶著淡淡的芋頭香味,總能讓你感受到家的溫暖和媽媽的味道。炸棗寓意家庭“團圓”事業有成,在閩南地區由來已久。具有近百年曆史的炸棗是同安三寶之一,也是閩南千家萬戶逢年過節必須動手製作和用來招待親戚朋友品嚐的必備美食之一。

閩南小吃——“棗到你”炸棗   !

圖為炸棗

對大多數人來說,炸棗是兒時的味蕾記憶和八閩大地歷史的厚重回響,它承載著一份濃濃的鄉土情懷——家和萬事興。它是農耕文明凝鍊的仁愛,更是閩南人的中原情結和暢想未來的起點,這對於三十多歲有思想追求和尊崇傳統文化、愛好書法的同安青年陳耀明來說,母親的炸棗手藝,自己既有繼承的責任,更有發揚光大的使命。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耀明的母親陳麗環就一直在同安經營各種傳統小吃,陳麗環的姊妹說“姐姐從小就很聰明,喜歡動手跟著父母學做吃的,一學就會。”陳麗環憑藉著對美好生活嚮往的熱情和一雙勤勞能幹的巧手,做出了同安很多地道的傳統小吃,如肉粽,麻花,扁食,碗仔粿,炸棗等等。

閩南小吃——“棗到你”炸棗   !

圖為炸棗

為了能夠更加專業和精益求精,陳麗環決定只做自己手藝更為得心應手的炸棗,據她介紹,炸棗有好多種內餡,有花生的也有黑芝麻的,還有蔬菜海鮮的,口味以鹹甜為主,還有用筍丁、肉末、蔥花等食材共同拼配成的鮮香味。陳耀明說,作為傳統小吃,炸棗是很多閩南人津津樂道和作為茶點享用的美食,廈門、泉州、漳州慕名而來的訂單和熟客常常絡繹不絕,每到節假日時,訂單更是突破千枚,但是炸棗只限人工無法量產,所以,為了能保證每一粒炸棗的品質,每天只做500枚,採取限量售賣的辦法。

閩南小吃——“棗到你”炸棗   !

圖為炸棗

剛出鍋的炸棗還冒著熱氣,金黃的外皮酥脆有嚼勁,駐留舌尖是恰到好處的柔軟糯甜,芋頭特有的香味沁人心脾,讓人慾罷不能……。同安炸棗製作工藝繁瑣,每一道工序都需用心去做,才可以炸制考究,專注原味。製作炸棗調製餡料是其關鍵,必須精挑細選地道的原料。陳麗環說,製作炸棗必須純手工製作,機器無法代替,尤其包炸棗外皮薄厚,要恰到好處,這全憑手指與面合二為一的感覺和技術嫻熟的自然,不然會直接影響到口感。

閩南小吃——“棗到你”炸棗   !

圖為製作炸棗食材原料

做生意,無論大小,誠信第一。從小跟隨著母親做炸棗生意的耀明深知“誠信經營”之道,每天清晨他都會親自去市場挑選最新鮮的材料來保證炸棗品質,耀明說“炸棗是閩南傳統小吃,到我們這一輩,已經很少人願意去做了。我想把媽媽的手藝繼續傳承下去,讓喜歡炸棗的食客還能繼續吃到地道的古早味” 耀明始終秉承“用心做事、良心做人”的原則,和母親經營著自家小店,他說“既然選擇了做,就要做好,不僅要讓大家吃到記憶中傳統的地道小吃,也要讓大家吃得安心、吃得放心”

閩南小吃——“棗到你”炸棗   !

圖為褒美進士芋

在同安土生土長的耀明對“褒美進士芋”的典故耳熟能詳,相傳,清代光緒年間,同安汀溪鎮褒美村一名武進士回鄉後,商賈大佬紛紛宴請,他不為山珍海味所動,獨點了一道“檳榔芋燉肉”,眾人不解。數天後,武進士的母親又以褒美芋為主料做家常菜,回請商賈,眾人驚歎,質樸的褒美芋頭甚是美味,此後,便流傳開來,並長期作為貢品呈送朝廷。為了更好地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推陳出新,耀明大膽採用褒美芋頭泥代替傳統的地瓜泥與麵粉攪拌製成外皮,歷經無數次的食材比例調配,研製出了新的炸棗配方。耀明說 “褒美芋泥的炸棗口感更加柔軟細膩,夾帶著芋頭的恬淡香味,讓人食之不忘,我和媽媽都特別高興,決定試著製作了第一批,結果收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接著的第二批更是好評如潮,客戶絡繹不絕,特別是一些外地客戶還親自來到同安參觀品嚐。”

閩南小吃——“棗到你”炸棗   !

圖為褒美進士芋炸棗

用褒美進士芋泥代替地瓜泥,這是陳耀明對於傳統美食的內涵理解和味覺創新。“把褒美芋的遠古歷史典故與地道傳統的工藝進行完美結合,既是創新,又是傳承。消費者在品嚐炸棗的同時,也能充分感受到閩南歷史文化的魅力。”據耀明介紹,改良後的炸棗在市場上很受歡迎。質松味香的褒美芋加之地道的特色小吃,新鮮味道的炸棗讓傳統小吃煥發了勃勃生機。如今,陳家的炸棗不僅延續了老厝鄰居心中的念想,也繼續了炸棗歷史的煙火氣,食之口齒留香。 “棗到你”是年輕時尚勾勒出的新風景,必將厚重,古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