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的“拜拜”,是迷信還是文化?

“滄海曉月鼓浪披秋紗

激情年華

絲海的風兒甜甜的

在暖流中對你不變的牽掛”

閩南的美,不只在於山水,而在於那些獨特樸素的民間文化


這裡介紹一個在閩南盛行很久的習俗----“拜拜”,我想身在閩南的人都不會陌生。

曾有人戲稱,閩南的媽媽勤勞又顧家,不是在忙拜拜,就是在去拜拜的路上


閩南的“拜拜”,是迷信還是文化?

你覺得“拜拜”是習俗還是一種封建迷信活動呢?

閩南的“拜拜”,是迷信還是文化?

有許多外省的人說:你們這裡經濟好,但是你們這裡也好封建。

不過我反而覺得這是獨屬於閩南人的一種生活儀式,並不認同是一種迷信,而是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嚮往和祈禱。你也只有在閩南才能體會這裡執著的信奉是那樣的普及。

閩南本地人幾乎每個家庭的房子裡都有一座佛龕,供奉著土地公和觀音菩薩或者其他神明,每月的初一、十五或者初二、十六都要備些零食瓜果擺在佛龕前,焚上三炷香,虔誠禱告。然後再燒點帶金箔的紙,我們叫金紙。

嫋嫋的煙火裡是這裡日常生活最基本的儀式。

閩南的“拜拜”,是迷信還是文化?


閩南的“拜拜”,是迷信還是文化?

還有每年的正月初九,家裡都會準備一場盛大的“敬天公”儀式

在家裡的大廳或者陽臺擺一張八仙桌,在向外的一面給桌子綁上一條紅色喜慶敬天公專用的紅色桌裙,桌上按照規制擺上各種各樣很豐盛的貢品。正月初八吃過晚飯父母就會開始張羅,疊金紙、擺貢品、紅燭等拜拜用品。

然後儀式從初九凌晨開始,有人是十二點一過就開始,也有人是凌晨五六點才開始。

不論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儀式總是相同:家家戶戶都要開始放鞭炮,廳堂上點燃紅燭燈,稱為“老天爺燈”;然後,長輩們領著一家大小跪在桌前,並依長幼順序上香,行三跪九叩禮,祈求在新的一年裡福運高照,家人平安,事業昌隆。接著全家人一起提著好多好多提前摺疊好了的金紙到外面焚燒。

閩南的“拜拜”,是迷信還是文化?

當然,在閩南地區,“先人”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存在。這也是閩南家族觀念的一種體現。

逢年過節總要祭祀先人,往上兩輩去世的先人,每年忌日都要祭祀,要做一些飯菜一盤一盤裝好送到先人靈位前焚香祭祀,這時候還要燒一些帶銀箔的銀紙。除此之外,每年的除夕,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冬至,佛誕日等節日這都要祭祀先人。

另外,在閩南總是很看重土地公,所謂的皇天后土。不管是在家,在廟宇,在祠堂,還是清明掃墓的一切活動,都要額外給土地公公焚香燒紙和一份貢品。感謝土地公公的庇佑。土地公公在閩南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閩南的“拜拜”,是迷信還是文化?

總有人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拜拜”這個習俗究竟是迷信還是文化信仰?

其實閩南人“拜拜”的風俗由來已久,最初的出現和盛行是因為在很早以前,這裡的人們大多以出海打漁為生,大海給予了這片土地很多美好的希冀,有時也會給人們帶來恐懼和憂慮。為了生計,出海的漁人往往迎著洶湧的波濤去尋找他們的夢,而家人則最擔心的是他們能平安歸來,總有一種方式需要傳遞和表達,因此就產生了“拜拜”的習俗。雖然歲月變遷,閩南已經成為一個聞名遐邇的地域,但這個習俗也被傳承下來,沉澱到了各個領域。

而這個習俗延綿至今,閩南人對“拜拜”有著更深刻的理解,用他們話說:並非是祈求神靈的庇佑,而更多的是一種情懷或寄託,就像是默默的祝福是種心底樸素的呼喚,而非是迷信上蒼的禱告。

有閩南人說,“土地公公”存在或是不存在並不重要,但人生總歸要心存希望,有希望就要有表達的方式,就像是我們根本不知道宇宙有多大,但我們對他卻賦予了無限的憧憬;又好比我們對故去的親友總會虔誠的祝福在另一個世界幸福快樂,我們卻不知道這樣的祝福是否真的亡者有知,但總會寄託了我們的一份情思!

閩南的“拜拜”,是迷信還是文化?

在這個缺少信仰的時代,人總要有些信仰來指引我們內心世界的善良、美好和祝願的情感,或寄錦書,或付瑤琴,抑或心中的默禱。

想到此,我面對那尊神聖神鞠一躬,並恭敬地點燃一支香,在飄渺中我陶醉了那久違的別樣風景,我想如果再有人認為閩南“拜拜”的習俗是種迷信,那他絕對會羞愧難當,他一定沒有參透這段神聖的光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