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這件事,只能靠自己

沒有秒回,沒有問好,沒有收到行程報告,世界陷入一片混亂

有位可愛的女生,困惑於男朋友不理解她的各種“體貼”。她會把買給男友的禮物送去男友公司、剛和男友看完電影就急著約定明天一起晚飯,每天只有收到男朋友道晚安的微信才能欣然入睡。

而這位讓她心心念唸的男朋友,和她相處半年後卻最終離她而去,理由是和她相處太累!當我問她:你知道男朋友會是怎麼想的嗎?她含糊了半天委屈地說:談戀愛不就是卿卿我我的嗎?內心陷入一片混亂中。

幸福這件事,只能靠自己

親密關係是一面照妖鏡,令內心的匱乏一覽無餘

“到了家樓下,在車裡靜坐半小時”是前段時間在微信圈中,引起普遍共鳴的一種狀態。家不是愛情中男女們幻想的理想的港灣,充滿矛盾衝突,甚至權力鬥爭。我曾經很驚訝的看到過,一位斯文的女人在席間失控,把一個菸灰缸扔向她的丈夫,那一刻“撒潑”的她讓我覺得無比陌生,我相信,那一刻她也被自己“粗暴”的舉止嚇到了。

親密關係中的兩個人,在生活中相互映射出對方內在的自我,

越熟悉、越真實,

越真實,越自我。

親密關係是一場冒險

自我認同並不牢固的人,在親密關係中,會不停尋找各種依據求證自己的價值,基於需求而擁有的親密關係必然是控制的關係,控制的人容易把自己的重心放在別人身上,一旦需求落空,就會心生怨恨和憤怒。

親密關係中兩個人的內在自我,在相守相伴的生活中,不斷相互侵佔、相互認同,這個過程需要犧牲部分自我,來平衡、穩定關係,同時還要分裂部分自我去認同對方,經營出更和諧的親密關係。只有自我足夠強大、牢固,才敢於冒著會受到傷害的危險,坦露內在那個真實的自己。

親密關係也是一場自我的修行

在親密關係中,我們能真切地探索、辨識自己的心牆。

正如前面提到的那位優雅的女人,當她情緒失控的時候,她是在通過行動保護內心脆弱的自我,武裝外在的堅強。她內心防衛自我的心牆,在和對方的衝突中,啟動了應激措施,而這堵心牆,早在童年時期就在父母的指責中築起,以至於她仍以童年幼稚的方式來保護自己。

我們遇到各種困難、挫折、挑戰時的應對方式都不是憑空而來的,是來自成長過程中和父母的互動模式、是那些積累下來的美好體驗,像電影影像一樣存儲在我們的內心,如果這段影像很清晰、很完整,那麼我們的安全感就充足,存在感、價值感也會很牢固。如果這個影像不清晰,不夠牢固,那麼一旦消失,我們就會陷入無助的狀態,就像我們走進森林之中,周圍一片漆黑,我們就會被恐懼主宰。

幸福這件事,只能靠自己

幸福這件事,還得靠自己

成長過程中各種體驗、感受會成為每個人心理結構的一部分,那些不被愛、被關注的糟糕體驗、沒有被滿足的需求,都掩藏著深深的期待。當愛人沒有如期待中回應自己,不符合預想的言行舉止,都不同程度的觸碰到潛藏在內心深處的糟糕體驗。而事實上,他也許在忙碌、也許以他自己的方式在付出。每個人成長的背景不同、原生家庭不同,學習到對愛的表達方式都是截然不同的,當我們接收到不同的、不符合預期的回應時,先去體會自己的內在感受,沿著感受的途徑瞭解自己內在的期待。

內心深處的期待在提醒著我們,要版本升級、自我進化,而不是糾纏在對方能否滿足自己的衝突中。

有人說幸福是一種能力,是的,幸福是解讀事實的能力,不是事實本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