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同頻共振 鋪展綠色發展新畫卷

  市區主要水系全部貫通,初步實現“水活”目標;水環境質量同比改善43.6%,位居全國第8;四項汙染物每年均完成省政府下達的減排任務;所轄三縣全部獲評“全國綠化模範縣”;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連續三年位居全省前列……綠色發展征程上,藥都大地有太多美麗故事可言!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亳州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以壯士斷腕的勇氣、鳳凰涅槃的決心,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之路,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走出了一條生態文明與高質量發展同頻共振、相互促進富有特色的綠色發展之路。

  “水活”工程激活一城清水

  水因城而靈動,城因水而秀美。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全力推進水系治理工程建設,去年年初市區鐵道以西實現“水活”目標,今年隨著鳳尾溝鐵道以東段治理的基本完成,道東水系也初步實現了“水活”目標,至此市區主要水系被全部激活,全市9個水功能區全部達標。

  來自市環保部門的監測數據顯示,市區主要水系貫通後,河道水質得到明顯改善。在貫通水系與河道治理的同時,我市還在沿岸為市民打造休閒娛樂的好去處,龍鳳公園便是其中的代表。在治理龍鳳新河的過程中,我市在沿岸規劃設計了總長4.2公里的景觀帶,項目全部建成後將在龍鳳新河兩岸形成一個60多公頃的開放式公園。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市實施的“水活”工程,進一步激活了水體,改善了環境,贏得了民心,而這一切改變所帶來的福祉,人民群眾最有發言權。

  “小時候河裡的水質挺好的,我們夏天經常下河游泳。大概10多年前吧,水質變差了,就不管下河了。”市民趙先生說,現在環境又治理得不錯了,河裡又有魚了,岸邊的花草樹木也多了,市民釣魚、鍛鍊身體都有地方去了。

  實施“河長制”,河才能長治久清。近年來,我市在蒙城縣試點之後,在全市範圍內推行河長制,基本建成四級河長制工作體系,設立各級河長1680人,實現全市1211個河湖溝塘全覆蓋。河長制實施以來,我市主幹河道沿線暴露垃圾、漂浮物及有害水草已基本清除,各中小河流也實現了大“變臉”,初步實現了“水清、河暢、岸綠”的目標。

  讓河水變清,讓荒灘變美。我市不斷加強溼地公園建設,隨著鄭店子溼地公園、西淝河溼地公園、義門鎮溼地公園等一批公園的建成開放,一個個碧波盪漾、鳥語花香、風清氣爽的新景區正在為市民帶來美的享受。

  “出了門就是公園,你看現在的風景多好,就連周邊的房子也都升值了。”市民劉女士興奮地說。

  一系列“治水”舉措的實施,大大提升了我市的水環境質量。

  去年3月份,環保部通報了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水環境治理同比變化程度,我市水環境質量同比改善43.6%、位居全國第8名。今年1-9月份國家考核水質斷面達標比例得分100分,居全省首位,已獲省級生態補償資金1500萬元。

  在推進“水活”工程的同時,我市同步實施“地淨、路暢、天藍、林擁城”工程,不斷提升城市的“顏值”與“氣質”。2013年以來,我市四項汙染物每年均完成省政府下達的減排任務。

  重現“綠樹繞城”好風光

  明代詩人王廷相“桐宮桑林古帝都”的詩句,描繪出古時亳城綠樹環繞的綠色景象。曾經,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一些樹木被砍伐,林業資源受到損害,讓亳城少了許多“綠意”。如今,我市大力推進森林城市建設,推動實施“林擁城”工程,著力讓“綠樹繞城”的美景重現。

  位於亳州市城市規劃區外環線外側的“林擁城”項目,總佔地面積約2萬畝,主要建設內容為園林綠化、中藥材種植、園區道路、景觀遊樂設施及配套服務設施等。目前,整個項目已完成綠化面積1萬多畝,完成苗木栽植40多萬棵,60.6公里的“林擁城”綠道已實現全部貫通並開放運營,被列為“省級現代林業示範區”。

  作為“林擁城”項目中面積最大、苗木數量最多的景區,南外環生態旅遊觀光區是亳州市“林擁城”項目建設的重要一段,該景區佔地面積約6700畝,是城市中植物資源最為豐富之所,被譽為“城市的氧吧”。每天都有眾多市民和遊客前來休閒觀光,享受綠色發展的美好。

  “原來這一片荒草湖泊的,現在環境變得很好了,這裡面積大,花和樹的種類也很多,完全就是一個‘綠色氧吧’。”在南外環生態旅遊觀光區,市民魏詩偉表示。

  市民和遊客除了徒步感受自然外,還可以在景區中租賃自行車騎行或是乘坐觀光電動車遊覽。在配套設施上,苗圃內建成了兩個木屋驛站,優雅木棧道也為人們貼近自然提供了更多便利。

  “這裡景點多,設施齊全,小孩老人在裡邊都有玩的地方,一天都不用出去,玩得很開心。”市民王銀莉滿意地說,驛站裡面還有餐廳、超市、衛生間等設施,非常方便。

  如今,“林擁城”景區已成為亳州的一張靚麗名片,今年以來該景區已接待遊客130多萬人次。

  “林擁城”項目,是我市森林城市建設的重要一環。

  十八大來,我市大力推進森林城市、森林城鎮、森林村莊創建,全面開展森林長廊示範工程建設。加快中心城市綠道、綠帶、小微綠地建設,逐步構建“地區公園——社區公園——口袋公園”三級公園綠地系統和城市綠道,持續開展拆牆透綠,大力推廣立體綠化,打造“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城市生態景觀。

  目前,我市所轄的三個縣全部獲評“全國綠化模範縣”,全市森林面積達233.4萬畝,森林蓄積量951.8萬立方米,成功創建省級森林城鎮34個、森林村莊134個。

  我市還全面推進“林長制”改革,2017年新增人工造林8.8萬畝,建設森林生態廊道574公里、生態農田林網95.4萬畝。今年以來完成人工造林15.4萬畝,新建森林生態廊道360公里。持續開展鄉村生態遊,培育精品旅遊線路7條,吸引4萬多名遊客。榮獲了“2018年度中國十大最具活力休閒城市”稱號。

  生態文明與經濟發展“齊飛”

  十八大以來,我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以改善生態環境、推進綠色發展為主線,堅持一手抓生態環境保護、一手抓地方經濟發展,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同頻共振、攜手共進的雙贏局面。

  隨著落後產能被逐漸淘汰,一些大中城市的企業看上了經濟基礎薄弱的利辛縣,希望項目轉移到那裡去,均未能如願。

  “我們在招商的時候實行環保一票否決,雖然我們很期望能招進來大的項目,但如果是汙染項目,也堅決不招。”利辛縣招商局局長許剛介紹,他們前期會對項目進行考察,考察通過後,再由發改委、環保和招商等部門聯合進行預審,嚴把准入關。

  萬成輝精密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等外殼加工以及汽車零配件、家電配件等生產的高新技術產業,計劃總投資2億元,納稅三千萬到五千萬元。目前已經投產。

  “我們表達想來利辛意向的時候,利辛環保等部門對企業是否存在汙染進行了嚴格審核;入駐的時候,又檢查我們是否按照提交的生產程序進行生產等等。”該企業總經理曹惠甫介紹,對於這近乎“苛刻”的審查,他們表示理解,“這不僅是保障當地的生態環境,也是為了我們企業好。如果我旁邊是一家汙染企業,我肯定有意見,也不會安心地在這裡待下去。”

  “不管多大的項目,不管投資多大,能創稅多少,如果環保不過關,一律不能引進。”利辛縣環保局局長馬大慶介紹,前兩年還有一些汙染項目來“碰運氣”,現在基本上沒有了。

  利辛縣“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寧要綠水青山,也不要金山銀山”的理念是我市綠色發展的鮮活體現。

  “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助力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

  近年來,我市把經濟發展同生態文明建設統籌起來,推動環境保護從末端治理向源頭控制轉變,印發了《亳州市實施綠色發展專項實施方案》《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長效機制的落實意見》等一系列的文件,出臺了《亳州市城市綠化條例》,從制度和立法層面為綠色發展護航。

  同時,在招商引資中堅持環保一票否決,堅決杜絕汙染企業落地,對擬引進項目嚴格執行“三同時”制度;制定“稅融通”業務實施細則,明確國家明禁的淘汰類、產能落後、環保不達標產業不在貸款支持範圍;加快構建綠色產業體系,積極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經濟發展綠色含量……

  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引領下,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實施中,我市初步實現了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發展的“齊飛”。2017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1184億元,增長9.2%、居全省第一位、連續三年超過全省平均水平;財政收入171億元,增長16%、居全省第三位,總量趕超兩個市、居全省第十位;固定資產投資1067億元,增長22%、居全省第二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51億元,增長11.9%,主要經濟指標增速繼續保持全省前列。

  “生態美”亳州建設仍在路上!未來,亳州將繼續實施綠色發展行動,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將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加強資源高效利用,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建立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機制,嚴格落實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制度,強化大氣、水、土壤汙染治理,建設人水和諧、綠色共享的美麗家園,讓人民群眾生活在天更藍、地更淨、水更清的優美環境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