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疫情給我們上了四堂課-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作者:江蘇省南通市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辦公室主任 唐建泉

新冠肺炎疫情已成為全球性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這是對全人類的一次考驗,也是對治理理念、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場大考。

這次疫情是一堂嚴肅的政治課,告誡我們必須牢記初心使命、強化能力之治。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一指揮、科學研判、果斷決策、精準防控,以強大的動員力、凝聚力、協調力、執行力,在短時間內取得了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階段性成果,並且向世界伸出援助之手、分享戰疫經驗,展現了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回顧這次疫情,也有一些問題值得檢視。如果多一些見葉知秋的敏銳,就可能減少悲劇的發生;如果強化大局觀,就不會出現半路扣押防疫口罩的鬧劇;如果有務實為民的情懷、守土有責的擔當,就不會有“一問三不知”的衛健委主任……

抗擊疫情是特殊的課堂,也是一塊試金石。它讓全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愛國主義的教育,也讓廣大黨員幹部經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禮、能力的考問。我們要善於從政治高度、用政治視角去審視和總結經驗教訓,更加自覺地樹牢“四個意識”、增強“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更加清醒地認識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永恆課題、終身課題,更加緊迫地克服能力恐慌、增強鬥爭本領。

這次疫情是一堂沉痛的衛生課,倒逼我們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實化健康之治。

公共衛生事業與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息息相關,是城市治理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塊面。這些年來,各級公共衛生體系逐步完善,但在疾控體制、科研及基礎設施投入、城鄉統籌平衡、人才隊伍建設、防疫物資儲備、應急管理等方面也不乏短板、漏洞和弱項,公共衛生的“免疫系統”還較為脆弱。

要著眼於常態化防控,切實把建設健康城市、保障人民健康擺到重要位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健康優先發展原則,冷靜分析公共衛生領域面臨的突出問題和現實挑戰,全面重塑與現代社會生活相適應的一流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強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推動《“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落地、落細、落實。

要進一步做實應急預案,堅持平戰結合,建立健全公共衛生健康大數據資源平臺,運用科技手段完善重特大疫情防控和快速應急救治處置辦法,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構建區域性快速聯動、互濟互助的應急物資生產、儲備和供應鏈條;進一步織實預警網絡,前移疫情預防關口,形成多點、靈敏的監測與追溯“哨卡”。

要進一步抓實醫衛體系,深化醫藥衛生體制、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改革,培養知預防、懂治療、能應急的複合型公共衛生人才,健全職業人員培養、准入、使用、待遇保障、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完善急救體系,提高救治效率;進一步夯實基層和基礎,優化醫衛資源投入結構,充實區級疾控中心、社區和農村衛生機構編制、人員、經費和設備,並積極引導各行業協會建立公共衛生管理標準和行業規範。

這次疫情是一堂生動的法治課,警醒我們必須注重依法防控、優化規則之治。

如何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發力,抓緊研究完善應急和常規狀態下的法治體系,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理性應對風險、化解矛盾,是疫情給出的又一個深刻啟示。

要適應突發性需要。在緊急情況下,立法、司法機關應快速響應,依法賦予和支持政府行使緊急行政權,出臺相關措施平衡應急狀態下的社會關係,化解由此引發的矛盾糾紛。

要把握耦合性要求。對國家尚未立法、本區域有必要立法的,如構建和完善地方應急管理、疾病預防控制、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等,及時組織在現有法律基本原則和制度框架內的地方立法,從制度層面補短板、堵漏洞、強供給;對不合時宜的地方性法規和規章,加緊梳理、評估、修改或廢止。

要彰顯權威性執法。在規範、公正、文明執法的前提下,從嚴執行疫情防控和應急處置法律法規,從嚴打擊抗拒疫情防控、製假售假、造謠傳謠等違法犯罪行為,從嚴監管市場、食品、藥品安全。

要提升個體性自覺。通過普及法治常識,引導民眾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理性看待應對突發事件所採取的必要措施;依法優先保障個體的基本健康權利,進而發揮每個個體對他人、對社會的健康責任。

這次疫情是一堂現實的生態課,昭示我們必須珍愛自然環境、深化文明之治。

從急性傳染病來看,很多感染來自野生動物。人類對生態環境的破壞越嚴重,野生動物攜帶的病毒就有越大的機會傳染給人。我們必須正視生態環境之於人類生存發展的不可或缺性,從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入手,健全和落實源頭預防、過程控制、節約高效、損害賠償、責任追究的生態環境保護與利用制度,實行最嚴格的自然生態和生物保護,切實解決影響人民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掃除濫食野味的陳規陋習,成就物我相依的命運共同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