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江經驗載入《2017年四川省黨史 部門資政文章選編》

近日,由四川省委黨史研究室編纂的《2017年四川省黨史部門資政文章選編》出版,成都市委黨史研究室和蒲江縣史志辦公室聯合撰寫的資政文章《成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探索歷程及啟示》順利入選,成為全市入選該書的4篇文章之一,蒲江縣黨史研究室成為成都市區(市)縣唯一的署名單位。

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蒲江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抓手,大力實施“綠色有機”“品牌+全產業鏈”和轉型升級戰略,以提升農產品供給質量、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為目標,全面推動現代農業高質量快速發展,得到全省各地市州領導和農業專家的交口稱讚。總結好蒲江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探索歷程及經驗,既是黨史部門開展資政研究的重要工作,也是展現蒲江改革開放40週年取得偉大成就、宣傳蒲江對外

形象的一條好途徑。

2017年,縣史志辦深入開展《四川改革開放實錄》課題研究,圍繞改革開放近40年來的重大事件和重大成就,選取《蒲江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探索歷程及啟示》作為題目上報,得到市委黨史研究室的高度重視,並站在全市的高度,確定為省、市重點課題進行專題研究。5月3日,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屠火明、副主任陳鑑率秘書處、編研處、宣教處負責同志和研究骨幹人員到蒲江開展實地調研;7月13日,副主任陳鑑再次率相關人員蒞蒲召開座談會,從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三農”問題破解和新農村建設成果等方面,就蒲江農業經濟發展中最具特色的重大事件和重大成就進行深入研究;聘請5位資深專家組成專家組,多次組織開展會議研討或到蒲實地調研。縣史志辦積極聯繫協調,擬定研究提綱,組織研討會議,收集整理第一手材料,確保課題研究順利進行。

在專題調研和資料收集過程中,縣委組織部、政研室,縣農林局、統籌辦、發改局、商務局、經科信局、科協、文體旅局、有機辦等單位和醜柑、獼猴桃產業協會積極參與,提供了大力協助。

附件:

成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

探索歷程及啟示

(涉及蒲江部分內容節選)

抓“綠色有機” 現代果業開闢新路

蒲江縣作為成都市丘陵山地的欠發達縣,大力發展現代果業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與富民強縣的科學跨越之路。2016年蒲江縣實現農業總產值31.91億元,增加值達18.48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8119元,同比增長9.5%。

(一)全面推進現代果業綠色有機發展戰略

到目前為止,蒲江縣已建成優質茶葉種植20萬畝、優質獼猴桃種植10萬畝、優質柑橘種植20萬畝,基本完成了“三大產業集群並舉”的現代果業基礎體系。

1.大力構建現代果業種植體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蒲江縣以綠色有機發展戰略為主線,在水果種植的各個環節創新出一整套有機農業管理體系。

創新構建全域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借鑑國外製定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經驗,深化“四位一體”質量安全監管服務體系建設,逐步形成一套與國際接軌的全過程都有技術標準依據,主導產業全覆蓋的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目前,蒲江縣創建的“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已通過國家審核;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建設已通過國家質檢總局年審。

創新構建全域綠色防控體系。建立覆蓋全域的公共植保和綠色防控體系,在全縣茶葉、獼猴桃、柑橘三大產業推廣公共植保和綠色防控面積40萬畝次,建立地方特色農業標準28個,建成標準化核心示範區50個,全縣“三品”及GAP認證面積達14萬畝,有機產品81個。僅2016年,蒲江縣依託耕地質量提升產業基金在三大產業核心區實施5萬畝,帶動種植農戶改變施肥方式,增施有機肥16萬畝,其中,柑桔產業有機肥施用面積10萬畝、獼猴桃產業有機肥施用面積6萬畝。2014年6月,蒲江縣通過國家認監委專家組評審,被列為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創建區。

創新構建全國首家土壤全程管理技術服務體系。已完成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10萬畝次,建立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基金市場化運行機制,2016年完成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20萬畝次,覆蓋縣域50%以上耕地面積。實現50%以上耕地有機質含量年均提高0.2個百分點,化肥施用量年均降低10%,並建立了全國首支耕地質量提升產業基金。2015年完成10萬畝土壤改良示範項目。

2015年9月6日,省委省政府在蒲江縣召開“全省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暨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建設現場會,全省各地市領導和農業專家對蒲江縣以現代果業為代表的“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讚不絕口。

2.大力發展現代果業綠色科技創新體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蒲江縣加大與中科院武漢植物園、中科院茶研所、中國農科院柑橘研究所等科研單位的合作,建成四川省獼猴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正在建設中國晚熟柑橘工程技術中心,不斷聚集優質科技資源,為全縣農業標準化種植、產業技術創新、品種改良、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建設,提供強力的科技支撐與服務保障。5年來,蒲江引進與開發新技術38項,推廣科技成果56項,引進柑橘、獼猴桃、櫻桃、藍莓等產業新品種118個,年創產值5.1億元。

黨的十八大以來,憑藉優化結構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東風,成都市現代果業的科技創新與技術體系也蓬勃發展。如蒲江縣獼猴桃有機種植技術、柑橘標準化綠色生產技術、水果土壤修復技術、雙流區有機草莓生產技術、新都區的藍莓生態高效種植關鍵集成技術、龍泉驛區水蜜桃綠色生產技術、有機葡萄生產技術已經發展成成熟的生產體系。這些體系已成為推動成都市現代果業發展的新引擎。

(二)全面實施“品牌+全產業鏈”戰略

1.大力實施品牌推進戰略

近幾年來,蒲江建立了以公用品牌為基礎、企業品牌為主體的現代果業品牌體系。

讓好水果走向世界。利用中央電視臺等國家媒體宣傳品牌,深入實施“區域品牌+企業品牌”發展戰略,投入600萬元在中央電視臺和機場投放公共品牌廣告。“蒲江雀舌”“蒲江獼猴桃”“蒲江醜柑”三大區域品牌均獲得央視全國最具魅力農產品稱號,“蒲江獼猴桃”榮獲“2015中國果品區域公用品牌50強”稱號,“蒲江雀舌”成為全國首批20個茶葉公共品牌之一入駐中國茶業品牌館。持續的宣傳效果全方位提升了蒲江農業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讓好水果深入人心。利用國際國內展會宣傳品牌。黨的十八大以來,成功舉辦了“中國第二屆有機大會”“中國(成都)採茶節”“中國(成都)國際獼猴桃節”“蒲江獼猴桃北京推介會”“醜柑北京推介會”“中國(成都)國際有機農業峰會”,“2017品牌農業發展國際研討會”等。通過這些國際性活動,有力宣傳了蒲江有機農業和品牌形象,產品進入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型超市,出口新加坡、日本、俄羅斯、歐美等國家。

2.全力推進現代果業產業鏈建設

首先是深入推進“五加一”綜合服務體系建設。針對農產品產業鏈短問題,蒲江縣以產品為單元,以產業為主線,構建以土壤保護與質量提升為核心的“五加一”綜合服務體系,通過實施土壤有機質提升、農業機械化、土壤環境大數據平臺建立、廢棄資源循環利用、生物防控五大工程及電商平臺、冷鏈保鮮、綠色信貸、農業保險、有機認證、檢測檢驗的後端保障綜合體系,構建起各個環節環環相扣的現代農業產業技術支撐體系。

其次是深入推進“互聯網+蒲江果品”流通體系建設。近幾年來,蒲江縣大力推進水果經營網絡與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的融合發展,以創新創業培育蒲江現代果業的經營新動力。強化農村電商發展,加快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建設,實現村級電商服務站點全覆蓋。

黨的十八大以來,成都市現代果業全產業鏈發展進入新時期,繼引進新加坡富園國際果蔬冷鏈物流商業中心之後,全市又建設了龍泉國際果蔬交易中心、濛陽水果批發市場、蒲江特色水果加工物流園等三個大型農產品加工示範區,形成了區域涉農企業集聚發展的良好態勢。

(三)大力推進現代果業轉型升級戰略

1.大力推進品質引領市場發展工程

近幾年來,面對零散的種植面積、落後的水果品種、短缺的技術和陳舊的基礎設施,蒲江縣大力推進品質引領市場發展工程,咬定市場需求這個總目標,大力發展果肉飽滿含糖量高,吃起來香甜化渣的柑橘產品,大力發展早熟和晚熟市場空缺期產品。優質雜柑面積發展到20萬畝,已建成全球三大黃肉型獼猴桃種植基地,深受廣大消費者親睞的優質獼猴桃已發展到10萬畝。

黨的十八大以來,成都市現代果業的供給側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柑橘、獼猴桃、水蜜桃、葡萄等產業都在結構調整中發展,在品質提升中壯大。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成都新型藍莓產業。這個產業從無到有,引進了全球最優秀的藍莓新品種。新都區豐欣藍莓、蒲江縣升悅藍莓、大邑縣老農王藍莓、四川海伊爾藍莓等30多家藍莓種植企業已發展成為成都市的高端水果產業。目前,成都市藍莓種植面積已超過2萬畝。

2.大力推進補短板工程

針對成都市現代果業基礎設施不健全,產業鏈較短,農產品精深加工能力較弱的現狀…。

近幾年來,蒲江縣全面推進補短板工程。一是圍繞做大做強主導產業,建設優勢特色產業引領區,帶動產業園周邊發展獼猴桃7.6萬畝、柑橘12萬畝,實施農村道路提檔升級工程,建成國際互認有機種植基地2萬畝,水果出口備案基地2萬畝。二是圍繞生產要素集聚,建設現代技術與裝備集成區,全面提升獼猴桃、柑橘產業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三是圍繞產銷一體化發展,建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區,新增倉儲能力7.5萬噸,新培育電商經營主體500家,提升了現代果業綜合產能。

到2016年,成都市已推廣應用新品種512項、新技術385項,實施專業化統防統治654.3萬畝次、綠色防控120萬畝次,新增綠色有機農業基地16萬畝、累計達到36萬畝,新發展設施農業面積8萬畝、累計達到47萬畝,新增“三品一標”認證128個、累計達到1123個,全市綠色有機農業產值達到35.5億元、現代種業產值達到56.3億元,現代果業蓬勃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