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膽試、大膽闖”,浦東再創輝煌依然要有那麼一股子勁

30年前,鄧小平同志反覆囑咐上海要抓住機遇,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激勵我們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特徵、上海特點的改革發展新路。習近平同志在擔任中共上海市委書記期間曾到浦東新區調研時說:“浦東發展的意義在於窗口作用、示範意義,在於敢闖敢試、先行先試,在於排頭兵的作用。” 2016年,上海自貿試驗區運行3週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作出重要指示:“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力爭取得更多可複製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進一步彰顯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試驗田作用。” 一個“試”字,一個“闖”字,意味深長。以“敢闖敢試”為衝鋒號,浦東開發開放在逆勢中飛揚、在高位上起跳:歷經30年開發開放,浦東的經濟總量增長近160倍,財政總收入增長350多倍,進出口總額突破了2萬億元,商品銷售總額突破了4萬億元。


上海的“敢試”,不是異想天開的亂試,不能是孤立的試驗,而是立足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上海所有的“試”都是放在中央對上海發展的戰略定位上,放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放在全國發展的大格局中,放在國家對長江三角洲區域發展的總體部署中來思考和謀劃。上海的“敢闖”,不是無法無天的亂闖,不能是缺乏規則的猛闖,而是在遵循現行法規中衝刺。浦東開發開放初期,時任市長朱鎔基就說:“我們一定要立法,用法律來保障浦東開發開放以及外國投資者的權益。”上海的所有“闖”都是遵照“三個有利於”,即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浦東開發開放,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依靠“大膽試、大膽闖”來破題。全國第一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區、第一個以“金融貿易”命名的國家級開發區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第一個出口加工區金橋出口加工區相繼在浦東設立。1995年,一個名叫“羅山市民會館”的社區公共服務中心在浦東博山東路40弄30號掛牌成立,浦東在社區管理中引入民間社團經營,這在當時的人們眼裡還是比較“超前”的。此後,中國大陸第一個民間社工組織上海樂群社工服務社,國內第一個社會組織孵化器上海浦東非營利組織發展中心等一系列“掛牌”和“命名”,讓 “開發開放”在浦東有了真實“觸感”。

浦東的改革沒有依靠向國家要優惠政策,而是採取新思路、新理念、新發展方式,實現農田灘塗變身現代化城區的轉變。“觀念一新,土地成金”,讓浦東開發開放伊始面臨的一步“死棋”,滿盤皆活。眺望黃浦江,百年曆史的外灘與高樓鱗次櫛比的陸家嘴,無疑是過去30年間上海“東西聯動”發展的最佳印證。從上世紀80年代的“西強東弱”,到90年代“以東帶西”,進入2010年後, 上海浦西藉助浦東開發開放創造的新增量,有了“喘口氣”的時間窗口,伴隨著市區1000多根工廠煙囪拆除而騰籠換鳥的,是製造業的騰挪和產業重組。進入新時代,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舉辦,又給上海的“東西互動”提出了新任務。

浦東開發開放一路走來,遭遇過很多次“寒冬”,但依靠浦東從開發開放之初就有的那股子“大膽試、大膽闖”的“氣”和“勁”,最終涉險灘、創新績。浦東翻天覆地的變化和舉世矚目的成績,是大膽試、大膽闖在砥礪奮進、跋山涉水中取得的。如果沒有中央和上海歷屆領導和一批又一批的優秀建設者及廣大市民們的努力和創造,也就沒有今天浦江兩岸令人驚歎的新面貌。如果不是浦東開發開放初創時期那一代人忘我工作、勇於開拓、敢於擔當,浦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成就。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沒有浦東的開發開放,今天的上海不可能發展得如此美、如此快。

當今世界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的發展面臨複雜的國內外環境,在此特殊時刻,上海浦東更要拿出特殊擔當、體現特殊作為。今天的浦東依然要保持熱火朝天、只爭朝夕的創業氛圍,點燃燈火通明、挑燈夜戰的創業之光,追尋披荊斬棘、篳路藍縷的創業足跡,以下一個三十年浦東開發開放的宏偉藍圖凝聚人、激勵人、鼓舞人。繼續舉高舉穩浦東開發開放這面旗幟,打好打活這張王牌,以排頭兵的姿態和先行者的擔當,將浦東打造成為我國推動和引領經濟全球化的開放旗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窗口、深度融入全球經濟格局的功能高地、超大城市的治理樣板,奮力創造新時代改革開放新奇蹟。

轉載請註明來源“上觀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欄目郵箱:[email protected]

欄目主編:王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