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原來是這麼美的詞牌名

莎,彷彿草和樹葉伴著風的腳步,發出“沙沙沙”的聲響,頗具音樂感。

“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草經過陽春的催發、盛夏的發酵,在秋日終於呈現出最好的狀態,莖稈粗壯,枝繁葉茂,散發著清冽的香味。

此時的莎草和它的同類一樣也進入了瘋長期。它秀頎挺拔地立於地面之上,微風吹過,它便如少女般扭動著柔軟的腰肢,隨風搖曳。開出一朵朵淡黃色的小花,簇在一起,像一把傘一般。

莎草還有很多別名,莎隨、侯莎、水巴戟、夫須、香附子、香頭草、米珠子、雀頭香、水香稜、狀元花、地毛、水蜈蚣、回頭青、縮縮草、豬鬃草、吊馬棕、豬毛青,全部都是它。


踏莎行,原來是這麼美的詞牌名


莎草又是如何與詞牌名聯繫起來的呢?這裡不得不提一個宋代人——寇準。

暮春之日,寇準與友同去郊外踏青。

文人雅集,素有“曲水流觴”、宴飲作樂的傳統。青草融融,雜花亂樹,叫人眼迷。

寇準望著無限美景,想起唐朝詩人“踏莎行草過春溪”的詩句,觸景生情,脫口吟道:“春色將闌,鶯聲漸老,紅英落盡春梅小。畫堂人靜雨濛濛,屏山半掩餘香嫋。密約沉沉,離情杳杳,菱花塵滿慵相照。倚樓無語欲銷魂,長空黯淡連芳草。”

詞句略顯香豔,春情蘊於其中。樂工問詞調的名字時,寇準欣然將之命名為——踏莎行。


踏莎行,原來是這麼美的詞牌名


莎草,也有莎香的美譽,秋來時節草木香,在與草木溫情脈脈的對視中,靈魂也變得寧靜了。


(圖文綜合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