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骨整脊系列]脊柱骨盆疾病


[正骨整脊系列]脊柱骨盆疾病

脊柱及其相關疾病多達百餘種,發病率高且漸趨年輕化,有“現代人的時髦病"之稱。統計資料表明,40歲以上的人群有80%患有程度不同的脊柱及其相關疾病,60歲以上人群100%患有脊柱退行性病變,青少年發病率亦達20%(以脊柱側彎、駝背畸形和頸椎病多見)。在傷科門診中,約有半數患只是因脊柱病引起的頸肩臂腰腿病,而在內、兒、婦、五官等科就診的許多頑固難愈病症中,如頑固性頭痛、偏頭痛、眩暈、耳鳴耳聾、咽炎、目疾、冠心病、心律失常、血壓異常、肋間神經痛、噁心嘔吐、不孕不育、陽痿等,有相當一部分屬於脊柱相關疾病。常見的脊柱關節疾病有20餘種,脊柱病變引起的各系統脊柱相關疾病多達180餘種。整脊是國內外公認的治療這些病症的首選療法。這是因為脊柱病治療的最終目的是恢復脊柱及脊柱區軟組織乃至其支配的組織器官的解剖剖位置和正常功能。然而,臨床上西醫動不動就手術,部分患者常獲一時或輕微之效,卻遺留許多後遺症或反覆發作,殞命亦時有發生。中醫保守治療方法較多,但是效者不離推拿整脊,其他方法治標者多,治本者少,患者明鑑。

[正骨整脊系列]脊柱骨盆疾病

1、頸段脊柱病

頸段脊柱病包括了頸椎關節脫位,寰樞椎關節紊亂症,頸椎間盤突出症等病症,因其病理變化主要是頸段脊柱變形、頸段脊椎骨移位或脫位、頸椎椎間盤突出、也就是說頸段脊柱的位置、結構發生了異常,因此,治療的關健是恢復頸段脊椎的位置和結構,牽引和推拿整脊是治療的根本方法,藥物、針灸、服藥、貼藥甚至針刀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或只能減輕部分症狀。

頸段傷科疾病尚有落枕、斜頸、前斜角肌綜合徵、頸部急性扭挫傷、小兒頸部軟組織損傷等,治療以推拿手法局部鬆解為主,適當配合輕手法復位(微

調手法)和外用藥物。

2.胸段脊柱病

胸段脊柱因有肋骨左右支撐,發病相對少見,常見的有胸椎後關節紊亂症、胸椎側彎、胸肋迸傷(俗稱"岔氣")。其治療亦在復位,可配合內服木香順氣丸或血府逐察湯,但沒有手法復位效捷和徹底。胸段傷科疾病常見的有背部軟組織損傷,治療與頸部傷科疾病相同。

3.腰段脊柱病

腰段脊柱病包括腰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椎管狹窄症、腰椎滑脫症、腰椎骶化症、腰3橫突綜合徵等,治療因病、因位手法復位,輔以牽引、藥物。對腰段軟組織病變,如急性腰扭傷、腰肌勞損,治法同其他部位軟組織損傷,以鬆解手法為主,輔以外用藥物、理療等

腰是人身體直立的支柱,是軀幹活動的樞紐。人體的前屈後伸、左旋右轉、起坐翻身、勞作運動無不以腰部為軸,因此,中醫認為"腰乃脈絡經俞之大合",作強之官——腎——之府。腰部一病,全身難動腰腎強健,精足神全。所以,一定要重視腰的保護和腰部病症的治療和預防。

4.骶尾段脊柱病

以骶膝關節紊亂症甚為多見,且常易漏診、誤診,骶椎腰化、尾骨挫傷亦常有發生。骶骼關節紊亂症以手法復位為主,曾有一項納人260例患者的病例報道,作者用三步手法整復,療效很好,只是療程較長,多在20~30天。此病臨床最容易誤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症而被誤治,若病情延誤日久、容易轉變為骨盆移位綜合徵,症狀增多,治療難度加大。骶椎腰化與腰椎骶化病理同一,宜手法、牽引(或吊單雙槓)和藥物外敷相結合,療程亦較長。

5.全脊柱病變

如退行性脊柱炎、強直性脊柱炎、少年駝背症等,必須手法、藥物外敷內服,加上功能鍛鍊,才會有明顯療效。小兒功能性脊柱側彎症以手法和鍛鍊為主,有條件可配合藥物外敷。

(1)、強直性脊柱炎 有“不死的癌症”之稱,很難治癒。中西醫結合對改善症狀、延緩發展有效。若患者能早診早治,採用推拿、服藥、中藥熱敷、鍛鍊等綜合治療,常能遏制病情發展,改善甚至消除症狀,部分恢復脊柱功能。尚治26例,均有明顯的改善,其中7例由於堅持治療和鍛鍊1年餘,恢復較為理想。

(2)、退行性脊柱炎 手法加內服、外敷中藥,效果良好。

[正骨整脊系列]脊柱骨盆疾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