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紅小豆低產怪圈?破解4項低產因素,做足8項促高產措施

紅小豆又稱紅豆、赤豆, 是菜豆族豇豆屬植物中一個栽培品種,在我國東北地區有廣泛種植。紅小豆屬於豆科莢果型作物,其籽粒營養價值、藥用價值和保健價值逐漸被人們所認識,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市場對紅小豆的需要量也逐年增加。但是,種植紅小豆的農戶卻在減少,種植面積也在萎縮,這是為什麼呢?

如何走出紅小豆低產怪圈?破解4項低產因素,做足8項促高產措施

本人近年來在走訪部分農戶時瞭解到,大多數農民認為紅小豆產量低,優質地種植不合算。那麼,紅小豆產量低的原因有哪些?如何科學栽培提高紅小豆產量,走出紅小豆低產低效的怪圈呢?今天,就與您談一談這方面的事。

一、紅小豆產量低的原因

1、品質雜亂,退化嚴重。以我的家鄉吉林省西部地區的白城市為例,這裡種植紅小豆有著悠久的歷史,但種植的種子卻沒有"當家"品種,品種雜亂,田間選留種子時又很少提純復壯,致使產量低、抗逆性差,品質低下,產量當然上不去。

2、土壤瘠薄,重茬連作。大多數農戶認為紅小豆產量低,因此,種植土壤多選擇在瘠薄的沙土地、鹽鹼地等劣質田塊上,營養先天不足,再加上後天施肥少,產量怎麼可能上去呢?

如何走出紅小豆低產怪圈?破解4項低產因素,做足8項促高產措施

3、施肥不科學,粗放播種。除了低質土地種植、施肥不足外,紅小豆多是災後作為毀種的作物。因此,原播種作物施用的基肥並不是紅小豆營養配方,常因氮肥過量而旺長,田間廕庇得不到控制,導致長秧不結莢或落花落莢,造成產量降低。一些農戶種植紅小豆時,整地不精細,密度不合理,無墒也播種,致使出苗參差不齊,缺苗斷條,落花落莢,高產所需要的株數、莢數和粒數得不到保障,產量絕對不可能會上去。

4、疏於管理,病蟲草為害嚴重。紅小豆田間容易滋生雜草,欺負幼苗,如得不到及時清除,影響植株生長髮育;田間蚜蟲、紅蜘蛛、鏽病等病蟲害經常發生,如得不到及時防治,靠其自身能力怎能抵抗,不及時防治病、蟲、草害,產量很難得到提高。

如何走出紅小豆低產怪圈?破解4項低產因素,做足8項促高產措施

二、紅小豆優質高產措施

現在,以我的家鄉(吉林省白城市)為例,與您共同探討紅小豆高產優質栽培的技術措施如下。

白城市位於吉林省西部,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作物生長季4-9月降水量為372.0mm左右,年平均日照時數2800小時左右。土壤多為草甸土、淡黑鈣土、風砂土、鹽土和鹼土。適合種植紅小豆土壤較多。

1、選擇優良品種。俗話說:好種出好苗,好苗才能產量高。優良品種是紅小豆獲得高產穩產的關鍵基礎。作為大面積高產種植紅小豆,採用機械化栽培,對種植品種要求應嚴格,要選擇早熟或中早熟,株型直立、緊湊,結莢集中、成熟一致,底莢部位較高,稈硬、抗倒伏,籽粒灌漿快、脫水快,不易炸莢。瘠薄地、毀種地應選擇早熟、穩產品種。目前反映較好的品種,如吉紅7、白紅3、大紅袍、白紅4、寶青紅等,是當地生產上大面積推廣品種,比普通品種可增加產量在20%~30%左右。

如何走出紅小豆低產怪圈?破解4項低產因素,做足8項促高產措施

2、茬口和地塊選擇。紅小豆屬於豆科作物,是其它禾本科作物的好前茬。但是,紅小豆連作時,自身放出的毒素在土壤中積累而容易發生"自毒"現象,同時,一些病菌、蟲卵等積累也多,病蟲害發生嚴重。因此,紅小豆忌重、迎茬。生產上實在倒不開茬時最多隻能連作2年,一般以間隔2~3 年輪種1~2 年為好。紅小豆對前茬的要求不嚴格,一般選擇玉米、穀子、高粱等禾穀類作物為前茬,西甜瓜、甜菜、馬鈴薯茬等也可以種植紅小豆,但向日葵茬因消耗營養過多,不適宜種植紅小豆。紅小豆不耐澇,較耐瘠薄。種植地塊應避免低窪易澇地;種植紅小豆以選擇中等或中等偏下肥力的土壤為佳。土壤肥力高地塊種植紅小豆植株易瘋長,容易貪青晚熟;土壤過於瘠薄種植紅小豆,則可能產量低、品質差。紅小豆對土壤質地要求不嚴,各類土壤均可種植,但要想高產,選擇土壤也很重要。沙土地種出的紅小豆產量低,但外觀商品性好;壤土種植的紅小豆需要注意控制旺長,注意適當稀植。紅小豆應避免在pH >8 的鹼性土壤和低窪易澇地塊種植,防止發生根腐病。

3、精細整地。紅小豆主根不發達,種在硬板不深翻、深松的耕地上,根系發育不良,產量難提高。但是,紅小豆的側根較發達,通過秋翻深鬆土壤,能為土壤蓄水保墒、根系生長創造良好條件,產量則會有所提高。因此,最好是秋整地,耕深20~25釐米,打破梨底層,加深活土層,非常利於根系發育,促進營養吸收和利用,提高產量。春季整地宜早,在土壤化凍層達到15~18釐米時進行滅茬,做到隨滅茬、隨打壟、隨鎮壓,保墒增墒,滿足紅小豆生長需要。

如何走出紅小豆低產怪圈?破解4項低產因素,做足8項促高產措施

4、科學施肥。紅小豆為固氮作物,耐瘠薄性較強。雖然適應性強,但要獲得品質優、產量高的紅小豆,也需要施用一定量的肥料,以保證其正常生長髮育。施肥要講究科學,可根據紅小豆的自身固氮特性,施肥應大量施用農家肥,增施磷肥為主,氮肥應適量,注意施用微量元素肥料。以中等肥力土壤為例,每畝可施用農家肥或有機肥2000公斤做底肥,配施10~17公斤三元複合肥;也可採取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氮磷鉀合理搭配,每畝施純氮1.1~1.8公斤,純磷1.5~2.2公斤,純鉀2~3公斤,施用時應摺合成所用肥料實際用量。目前市場上有紅小豆專用複合肥效果較好,但應該注意因地制宜施用,切勿盲目施肥,增加成本,影響了作物生長。

5、適期播種。紅小豆適期播種能使不同品種各個生長髮育階段要求的適宜溫度、有效積溫同當地溫度出現的時間規律相吻合。一般在土壤表層5 釐米深地溫穩定通過14℃以上時播種,適時早播,有利於增花、增莢,提高產量。吉林白城地區最佳播種期為5月15~25 日。在特殊乾旱年份,對於生育期較長的品種可採取坐水種方式進行播種。根據土壤性狀、水份及品種等因素,播種深度以3~5釐米為宜,播種後及時鎮壓保墒保全苗。

如何走出紅小豆低產怪圈?破解4項低產因素,做足8項促高產措施

6、合理密植。採用精量播種,合理密植是增加產量的主要措施之一。紅小豆種植密度隨品種、地力、水肥和栽培方式不同而異。直立有限生長型品種在旱地及低肥力土壤種植時宜密植,以利用主莖結莢,集中結莢部位,充分發揮群體增產優勢;在肥力較好的土壤及水澆地種植時宜稀植,以充分利用其分枝結莢,發揮個體優勢而高產。一般早熟品種、低水肥地塊,每畝留苗1.45 萬株左右,中熟品種、中等水肥條件地塊留苗1.2 萬株左右,晚熟品種、較高水肥條件地塊一般每畝留苗1.0萬株左右。採用機械聯合收割作業的,應適度增加種植密度,以抑制分枝生長。機械精量播種一般每畝用種1.7~2.0公斤,人工點種2.0~2.3公斤。

7、加強田間管理。為了保證紅小豆正常生長髮育,要加強田間管理。

(1)間苗定苗和除草。紅小豆苗期最怕草欺苗和苗欺苗。間苗要早,1葉1心即可開始間苗,3~4片葉時定苗。目前採用化學除草方法,簡便易行除草效果好,一般在採取2種方式,一是播後苗前藥劑噴施地表,每畝用720 克/ 升異丙甲草胺乳油150~200毫升,或720 克/ 升異丙甲草胺乳油135~185毫升(或50% 乙草胺乳油180 毫升)+70% 嗪草酮可溼性粉劑25~50 克,對水50 升。二是出苗後紅小豆2片複葉期、雜草2~4葉期噴除草劑,每畝用250 克/ 升氟磺胺草醚水劑60 ~70 毫升+12.5% 烯禾啶乳油105~213 毫升,對水30升噴施。

如何走出紅小豆低產怪圈?破解4項低產因素,做足8項促高產措施

(2)中耕鬆土。紅小豆喜溫怕漬,適當中耕可提高地溫,疏鬆土壤,有利於根系發育,同時可除去田間雜草。中耕鬆土一般要進行2~3次,第1次中耕可與間苗 、定苗進行,進行表土疏鬆,防止土壤板結,保持土壤墒情,有利於根瘤生長;第2次中耕在分枝期進行,這一次中耕可以稍深一點,促進側根下扎;第3次中耕在開花前進行,結合封根培土,防止倒伏,生育後期拔除田間大草。通過中耕培土,使田間形成高壟深溝,即增加了田間土壤受光增溫作業面,提高地溫,又形成了有利於雨後積水及時排出的田間灌排工程,有利於紅小豆的生長髮育。

(3)控制旺長。紅小豆在肥力較高情況下易旺長,落花落莢嚴重。為控制徒長,對過旺生長田可選用15%多效唑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或用50%矮壯素水劑250~400倍液,分別在初花期、盛花期各噴1 次。

(4)根外追肥。在施用底肥情況下一般中等以上肥力地塊無須追肥,可在初花期至鼓粒期每畝用磷酸二氫鉀200克+ 鉬酸銨25克+ 硼砂12.5克,對水30 升葉面噴施,共噴2 次;對於瘠薄地出現葉色淡綠,生長勢弱時可增加0.2%尿素促進生長;遭遇澇害植株新葉呈現黃白色時,噴施1~2次0.4% 硫酸亞鐵溶液。

如何走出紅小豆低產怪圈?破解4項低產因素,做足8項促高產措施

(5)防治病蟲害。紅小豆田間病蟲害較多,防治工作首先應以預防為主,包括選擇抗病蟲品種,合理輪作,強化田間管理;其次,發現病蟲時要堅持治小和治早的原則,選擇無毒生物藥劑或低毒高效化學制劑進行防治,並且要注意在採摘前禁止使用農藥,否則會造成重大損失。

①蚜蟲:

蚜蟲發生初期就要及時用藥防治,可選用50% 抗蚜威可溼性粉劑50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2000倍液噴施。

②紅蜘蛛:選用15%噠蟎靈乳油3000倍液,或1%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乳油1500倍液噴施。

③鏽病:發病初期用25% 三唑酮可溼性粉劑2000倍液,或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1500~2000 倍液,或25%聯苯三唑醇可溼性粉劑2500倍液噴施。

如何走出紅小豆低產怪圈?破解4項低產因素,做足8項促高產措施

8、適時收穫。紅小豆品種有無限結莢習性和有限結莢習性兩種,對於無限結莢習性的品種,花期較長,豆莢成熟很不一致,往往植株中下部的莢果已經成熟,而上部的莢果還處於青綠或灌漿鼓粒階段,收穫過早籽粒色澤欠佳,粒型不整齊,品質降低;收穫過晚下部莢果易裂莢落粒,籽粒光澤度減退,外觀品質降低。因此,可在田間有75%的莢果成熟時,為適宜收穫期。小面積栽培時可分期分批摘莢,大面積種植多采取一次性收割,收割前1周噴施40%乙烯利水劑每畝120 毫升,對水350升噴施,植株葉片會自行脫落、雜草枯萎,然後再進行機械聯合收割。但切忌中午烈日下作業,以避免炸莢損失。

#423 頭條知識節##科技青年##知識改變生話##五四精神 傳承有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