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員問我是不是有抑鬱症,讓我去學校心理諮詢室看醫生,我真的有病嗎?你覺得界定心理疾病的標準是什麼?

用戶5547791211


你好,我是熊貓君劉女士。

我是一名心理諮詢師。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帶來一些幫助。我也希望你不要太害怕,也不要因此而過度不安。

一、老師詢問學生的心理狀態給出建議,你萬不可給自己消極心理暗示。

  • (一)任何事情都有原因。你的老師肯定是發現你最近的心理異常。

所謂心理異常,並不是絕對的有心理疾病。而是這個人無論從情緒還是行為上表現出了和過去不太一樣的狀態。

我推測你肯定最近在學業生活上遇到了一些壓力。情緒也不穩定。在和老師溝通的時候,或者是個宿舍同學相處的時候,你表現出了鬱悶、不願意和別人交流。

亦或是你在和別人相處的時候,出現過多好情緒的爆發,甚至是哭泣等等……

所以,你的老師才會擔心你有心理問題。

我希望你能理解你的老師,你的輔導員可能暫時也不能確定你是否有抑鬱症,正是因為輔導員關心你,才會有此一問。

  • (二)無論是師長或者是跟我們親近的人,懷疑我們有心理疾病,我們在第一時間都不能給自己消極的心理暗示。

任何事情,若無確鑿之根據,就切不可著急的給自己“蓋棺定論”。

有種效應叫做“墨菲效應”。

從你的角度來解釋,就是:怕什麼就很有可能會來什麼。你越害怕越擔心自己有抑鬱症,你就會越焦慮不安。

甚至會很快的把自己的一系列糟糕的狀態和抑鬱症對號入座。

那麼,你對於抑鬱症本身的疑病恐懼。會導致你的心態更加不好,反而會更不快樂。

二、界定心理疾病的標準有哪些?

  • (一)你需要了解心理疾病的意義。

心理疾病:是由於內外因素作用於人而造成腦功能障礙,破壞了人腦功能完整性和個體與外部環境的統一性所致。

也就是說,內外不協調,影響了人的整體功能,最後導致影響了一個人正常的工作學習生活,使人很難融入環境。並且持續時間比較長,通過人自己的情緒調節和自我控制,依舊無法改善。

我們就會稱之為心理疾病。

  • (二)抑鬱症有哪些臨床特徵?

抑鬱症又稱抑鬱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是心境障礙的主要類型。

人有抑鬱症的時候臨床可見的反應有:

  • 1、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情緒的消沉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
  • 2、嚴重者悲觀厭世,有自殺企圖。
  • 3、身體可能會出現無力感,甚至會出現軀體木僵,患者會食慾不振,睡眠不足,情緒消極,不願意社交。
  • 4、抑鬱症有一個時間度量,如只是心情不暢過段時間就恢復,就只是一般情緒問題。抑鬱症一般發作持續至少2周以上,持續時間長過半年大概率會加重。

如果你出現了以上症狀,那麼你就需要對自己的心理健康有所警惕,及早的心理干預能夠幫助你更好的走出抑鬱症的陰霾。

三、面對可能罹患抑鬱症我們該怎麼做?

根據你目前的情況,我想你的老師也不能確定你是否有心理疾病。只是出於她的主觀推測。為了以備不虞。

小劉給你提出如下建議:

建議一:

萬莫諱疾忌醫,儘快進行心理測量評估。確定情況是否屬於抑鬱症範疇。

當我們發覺自己不對勁的時候,千萬不要因為害怕別人的評價,害怕抑鬱症本身,就逃避檢查。抑鬱症的確診是有一個科學的流程的。

你必須要確定自己的心理狀態,才能有效應對。無論你有沒有抑鬱症,去和學校心理諮詢室和專業的老師溝通,並且進行全面的測評是有必要的。

  • 如果你確診為抑鬱症。

那麼及時確診是有很大概率能夠在心理療愈以後慢慢恢復的。

  • 如果確定你沒有心理疾病。

也算是排查了風險,卸下了心頭這塊包袱。

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對於我們的人生都同等重要,你需要對自己的健康負責。

建議二:

和你輔導員進行一次溝通。不要因為相互的一些信息不對稱導致誤解。

你的老師之所以會問你是不是有抑鬱症,肯定是出於對你的擔憂。如果你避而不談,反而會讓教育者更加擔心你。

  • 假設你並沒有心理問題。

只是最近有心結不快樂,那麼和輔導員溝通既能讓輔導員對你安心,又可以通過和他人的傾訴交流,緩解自己的消極情緒。

  • 假設你有抑鬱症或其他心理問題。

那麼你和輔導員的溝通,通過雙方的交流,能夠幫助你更好的找到你心理問題的根本原因,而且輔導員是有義務對你的隱私進行保密的。

只有你的輔導員理解了你,在你未來心理療愈上才會提供更多有效的幫助。

建議三:

要學會自我調節,避免消極情緒的持續瀰漫。認真的去生活。

無論是抑鬱症患者,還是有抑鬱情緒的人。往往都會處於一種自我否定的消極狀態。而要保證自己不被這種困頓所影響,當事人的主觀能動性是相當重要的。

給自己一點時間,把自己從紛繁複雜的瑣事中解放出來,讓自己能放鬆心情。只有這樣,你才能夠健康快樂的生活。

按時吃三餐,保證正常的作息規律。每天給自己一點時間去運動。儘量不要一個人悶在宿舍裡,多個朋友溝通交往。

減少孤獨感,提升安全感。

人在成長的道路上總是佈滿荊棘。

也難免會出現心理壓力。

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才更要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認真的生活,學會善待自己。

希望你能夠變得更好,更快樂。


熊貓君劉女士


誰說你有抑鬱症,誰就有可能有。

來說是非者,必是是非人。

一個喜歡給別人貼標籤的人,都有心理問題。

心理學有個術語,叫做投射。

意思就是說,你覺得別人有的問題,都是你自己的問題。

有症狀不一定是病,有病一定有症狀。

這就是心理學的標準。


心理諮詢楊老師


心理老師左叔很願意回答你的問題。

我是一位從事心理學及心理健康服務工作的心理諮詢師,在高校做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工作,對你提出的“輔導員問我是不是有抑鬱症,讓我去學校心理諮詢室看醫生,我真的有病嗎?你覺得界定心理疾病的標準是什麼?”的問題,我結合自己為大學生做心理諮詢工作的體會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回答你的提問。

第一,高校的輔導員在學生管理中經常會遇到這種狀況,輔導員通過自己的觀察和了解,以及學生入校時所做的心理健康普查情況,基本上對自己管理的每個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都有所瞭解,例如我們學校對新入學的大一學生都要進行大學生人格問卷普查,瞭解每個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學生有沒有心理問題;。

所採用的大學生人格問卷(UPI),依據心理健康水平的程度把測試者的心理健康狀況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基本沒有心理問題的,輔導員和院系不需要關注的;二是有一些心理問題的,學生自己通過調節可以解決,或者如果學生自己解決不了,可以去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尋求幫助;三是有嚴重心理問題,或者各種神經症,心裡矛盾衝突激烈,已經明顯影響其學學習和生活的,這類學生必須立即做心理諮詢,每週一次或根據學生情況確定諮詢次數,直至症狀減輕。

因為你的提問中也沒有接待清楚,不知道你的其他情況。因此根據你的敘述,既然輔導員讓你去學校諮詢室,你不妨就去中心請那裡的心理諮詢師看看,自己是否有抑鬱症,如果沒有更好,你可以繼續學習和生活,不致影響的學業發展和心理健康;如果有,有多嚴重,需要繼續治療或者到精神病科在確診嗎?這都對你有益。輔導員也是抱著對你負責任的態度才這樣對你說的。從我在高校做心理諮詢的體會看,輔導員沒有別的想法,只是想幫助你而已。

第二,判斷一個人有沒有心理疾病,在我們心理諮詢實踐中是採用這些標準來完成的,這裡我給你介紹一種方法,即病與非病三原則。

心理學認為,一個人的心理是客觀世界的真實反映,是大腦的機能;因此臨床心理學家提出三條原則作為判斷一個人心理正常與異常的標準。

一是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統一性原則;例如一個人他說自己聽到了現實世界不存在的聲音,看到了現實世界不存在的事物,那他就產生了幻覺,因為他的精神與外界環境失去了同一性,自我認知與現實事實統一不起來。

二是心理活動的內在協調性原則;例如一個人遇到一件愉快的事,會有高興和快樂的情緒,還會向人訴說,但是他卻用壓抑的語調,哀傷的表情給人說愉快的的事,或者是一件悲傷的事,他卻表現出高興地樣子,那我們就可以說他的心理活動沒有協調性,內外不一致。

三是人格的相對穩定性原則;我們每個人在長期的生活中都會形成自己獨特的為人處世的態度和行為模式,即人格特徵,而且還會保持相對的穩定性,在沒有重大刺激下一般不會輕易改變的;但是,本來一個待人熱情,喜歡交往和愛說愛笑的人,突然變得對人冷漠,不和人交往,不與交談,那我們可能就要懷疑他的心理活動出現了異常。

當然,在心理諮詢實踐,對心理疾病的界定,還有根據某種心理疾病的病程、病情嚴重程度、症狀表現來進行判斷的,這裡我就不再介紹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有不同的看法請在評論區留言,我們可以繼續探討,分享彼此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