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誰在加重學生的負擔?

風雨之心2

學生的負擔的確很重。

國家教育的總體教育方針和各項教育政策都是非常正確的。

在教育的實施過程中,家長和地方學校教育主管部門一步步加重了學生的負擔。


一、是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殷切期盼,為了讓孩子從小不輸在起跑線上,就給孩子報各種班,使孩子沒有了週末和快樂的童年。


二、還是家長,學校的各種升學率、中高考率經常成為老百姓談論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高低的話題。學生的考試成績和中高考升學率作為老師認真工作和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衡量標準。在廣大家長輿論的壓力下,學校和學校的主管部門給教師和學生同時加壓加壓。

三、是學校教育主管部門,制定了各項促進教師努力工作的各種措施,讓學校之間競爭教育升學率,讓老師形成你爭我趕的教學機制常態。

如定高考任務、定中考目標、定升學目標等,同年級班級同學科帶課教師之間每週每月進行考試評比,學期終了全區進行考試評比,迫使教師恨不得讓學生晚上都學習;又如教師所帶班級考試考評結果是末尾,就要“末尾流向”(末尾班級的代課老師調離),逼迫老師給學生加課,佔去體育課、音樂課、美術課給學生上課。


時光匆匆微微甜

真正加重學生負擔的,其實只有一個“人”,這個“人”誰都惹不起,卻又每一個人都圍著它轉,學校、老師、家長都是它的幫兇。

那麼,這個神秘的“人”是誰呢?往下看就知道了。

首先家長是幫兇,每個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都希望孩子各方面都優秀,學生除了完成學校老師佈置的任務,進各種補習班,培訓班,希望孩子能夠學到更多的技能,擁有更多的特長,以便在將來的激烈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所以,加重孩子負擔的幫兇第一位就是家長。

其次,老師也是孩子負擔的幫兇。老師的職責就是教育學生學知識,解疑惑,樹三觀。在現行的教育制度下,分數就是一切,學校考核老師要看學生成績,家長評價一個老師是否優秀,也要看自己的孩子成績好不好。為了學生有個好成績,老師肯定要佈置作業,課堂作業不用說,還要佈置家庭作業鞏固複習,所以學生的負擔也很重。


第三個幫兇是學校。不管是小學、初中、高中都開設了很多門課程,都有很多老師授課。不管哪所學如何吹噓自己的提倡的是素質教育,其實骨子裡都是應試教育。因為是因為社會上評價一所學校辦得好不好?就是看這個學校中考高考的

升學率,教育部門考核一個學校是否優秀,也是看這個學校考了多少重點高中,重點大學。所以為了學生能夠考個好的學校,學校經常給老師施壓,老師只能給學生增加負擔了。

看到這裡,你明白這個“人”是誰?他其實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種制度——高考。只要高考的指揮棒不變,減輕學生負擔就是一句空話。說了這麼多,你不會吝嗇一個贊吧!

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裡學!


胡楊傳說

題主想就最近流行的那個補課話題來展開討論是不?

我想從一個新的遊戲的角度來分析一下這個現象的發生:

假定整個教育從小學到大學畢業是一個工廠。

原材料有1個:幼兒園畢業的小朋友。

生產線一條:上面有3臺機器,中小學一臺,高中一臺,大學一臺。

產線工人是教師

半成品一個初中畢業的學生。

成品一個,大學畢業生。


好了開始做遊戲(注,以下數據純屬假設,沒有任何依據僅僅是為了方便遊戲),從80,90年代開始吧:

1. 那時假定我們有100名幼兒園畢業的小朋友,但是中小學機器產能只有70,高中機器產能是40,大學那臺機器產能只有10。那時候只有一個工廠,是國有的,大家都在這個工廠裡等著被加工,家長無需支付任何加工費給工廠。經過層層質量檢驗,最後能成為合格產成品的只有那10個幸運兒。

2.後來國家出臺9年義務教育,明確了高中和大學需要交納學費了。也就是有幸質檢合格進入後2臺機器的學生需要付加工費了。

3. 9年義務教育定了一個目標,要讓100%的小朋友至少能學到初中畢業,但是工廠中小學機器產能只有70,而工廠現在沒錢投資新的機器招聘新的員工怎麼辦?國家想了個辦法,讓某個有錢人來出錢另外建一個廠,買中小學機器,只准生產初中畢業生。但允許你收費。這招很好,100個幼兒園小朋友現在能有95名小朋友上中小學了。

4. 這裡有問題了,工廠好建,熟練工難找,怎麼辦呢,新工廠從舊工廠高薪挖了人過去。

5. 過了幾年,國家有錢了,同時看到大學這臺機器收回的加工費和成本基本能夠相抵,那麼我就添點大學設備,好了現在大學產能變成了35。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記錄,基本上說高中生都能去大學讀書了。

6. 可是出問題了,機器好買,可是操控大學這臺數控機床的熟練工難找,結果產品質量下降了。但基本還能滿足客戶需要。


入20世紀,盤點一下情況。

我們有2個工廠,一個是有錢人開的需要付加工費,生產初中畢業生。

一個是國家開的,既生產初中畢業生也生產大學畢業生。小初不需要支付加工費,高中大學需要付加工費。

需求和產能情況是:

幼兒園小朋友有100等著被加工。有錢人開的工廠現在產能是30了,國家的產能是略微下降到65,這可以理解,一批熟練工被新工廠挖走了嘛。

然後高中產能是40,大學產能35。

這些年間,家長們越來越覺得進大學能夠掙大錢,故要求小朋友無論如何上大學。

這樣一來,高中這個門變的緊俏了。大家都爭著往國家工廠高中這個車間擠,門都快擠破了。怎麼辦?這個車間主任想了個辦法,把門檻修得高高的。只有高個子才能邁過門檻。

有錢人開始做廣告了,我這邊工人熟練,車間設備先進,你們家長把孩子送我這來吧我保證你孩子能多長9釐米。

於是乎新廠門口排了長隊。

孩子已經在老廠的家長著急了,問車間的主任,這可怎麼辦。車間主任說,那邊有個賣長個子藥的藥販子,你去買了吃。藥販子起初比較老實,實打實的買,吃一次就能長9CM,後來學乖了,說一次猛吃會吃壞身子,這藥要慢慢吃9年,這樣你孩子能長高15CM,家長說不需長這麼高,藥販子說,你別看現在門檻這麼高,大家都吃藥長個子,保不齊未來門檻不修得更高呀,於是乎家長們就乖乖的掏了9年的藥錢。

孩子在新廠的家長也著急了,這邊都長15CM了,我那邊新廠才保證9CM怎麼辦,我也去買藥吧,可是已經付了加工費,沒那麼多錢只能少買點,能多長9CM就可。這下可好,新廠出來的小朋友多長了18CM。

老廠的家長們不樂意了,問那個賣藥的,這要非要6歲才能吃?賣藥的眼珠一轉說,NONONO,3歲就可以吃,不過是另一種提純的藥,因為孩子小,藥需要最高質量,故價格最貴。

呵呵,家長多付3年藥錢。

遊戲到此結束,大家說說,家長,產線工人,老車間主任,新車間主任,國有工廠廠長,新工廠廠長,那個讓學生負擔增加了?



寵孩子的大叔

究竟是誰在加重學生的負擔?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一目瞭然:既不是家長,也不是學校而是分數,是分數加重了學生的負擔,面對競爭激烈的中考和一考定終身的高考,即使學校給孩子減負了,很多家長也不會給孩子減負,也會讓孩子做測試卷,上輔導班,因為所有的家長都想讓孩子好好學習,成績優秀,考入一所理想的大學,於是很多人忿忿不平,而讓大家忿忿不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極端的認為只要分數只讓孩子學習,只能把學生培養成為一臺考試的機器,抹殺了孩子的其它能力

很多人認為不應該只讓孩子學習,而是應該讓孩子全面發展,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中考和高考的錄取不能只看分數還要考慮綜合素質,試問:這種綜合素質的評判標準應該怎麼定?其次如果大家都不學習了,我們還能培養出物理,化學,生物等等個學科的科學家嗎?只靠綜合素質不要各學科知識還能研究出高科技產品,高科技武器,還能建立起強大的國防嗎?能研究出與我們生命息息相關的核磁共振,CT,生物製藥,能培養出合格的醫生嗎?然而現實卻是很多人兩頭“噴”,當他的孩子不好好學習學習成績差被中考和高考淘汰出局的時候,他忿忿不平的噴高考和中考的不合理,當在新聞中看到國外的某些高科技產品比國內先進的時候他又開始噴國家的科學技術水平落後!

第二:不要把各行各業各層次人群中失敗的個例,以點帶面的放大化,片面化來尋求心理上的平衡

其次我們在分析在國家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在這個科學技術不斷髮展,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的現實面前,一個沒有接受過大學教育的孩子能夠拿下高科技含量的工作嗎?針對這個問題在我給小學生上課的問孩子們:“如果你是一家企業的總裁,你是會招聘一個大學生,還是初中生或者高中生”?孩子們回答:“當然會招聘一個大學生了”詳細內容下圖所示:



那麼當初信奉“讀書無用論”,“即使考不上大學,照樣可以找到工作的孩子後悔了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針對這個問題我做了深入的調查,我們姑且不說2000年以後出生的孩子,先看看下面三位沒有上大學的90後的經歷,詳細內容下圖所示:


從上述三個90後的孩子身上可以看到:不上大學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因為工作不能合乎自己的意願,高技術含量的工作幹不了,打雜出力的活不想幹,高不成低不就這就是現實!這就是很多家長要讓孩子好好學習的主要原因,因為大家都不希望這樣的後果發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第三: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漠視使人麻木,抱怨使人迷失!應該從學習優秀的孩子和家長教育孩子的經驗中虛心學習,來教育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做到生活自立,學習自立,工作自立,將來做到人生自立

其實對於孩子的前程,應該上什麼樣的大學,多年來我在給家長上課的時候,絕大多數家長對孩子的學習都有一個共同的觀點:哪怕孩子能考上一所普通的大學,讓孩子的學歷,能力滿足現實社會的需求,滿足生存與發展的需求,幾乎絕大多數家長並沒有希望自己的孩子非要出人頭地光宗耀祖,只不過希望孩子不要在他(她)的一生中活的太辛苦,不要總過入不敷出,捉襟見肘,舉步維艱的生活!

其中一位父親是這樣說的:放眼這個社會,沒有文化沒有知識,孩子都養活不了自己,養活自己的老婆孩子都費勁,還怎麼能指望他將來養活父母,不當啃老族就算燒高香了。下圖所示中還有好幾位父親和母親的觀點和擔憂


因此教育孩子一定要結合現實,圍繞“人生自立”這個中心思想來教育孩子,

第四:家長要讓孩子放棄報團取暖尋找心裡安慰,推卸責任不思進取的思維

不去面對現實的思維可以出現在孩子身上,但最好不要出現在大人身上,多年來我教育我的學生:不要去抱怨任何人和現實,因為抱怨毀了人生,抱怨掩蓋了自己的錯誤和缺點,抱怨使自己找到了沒有任何價值的心裡安慰!抱怨讓自己失去了鬥志不思進取,最可怕的是一唱一和報團取暖的抱怨會讓你麻木,會讓你對自己的失敗心安理得!天道酬勤唯有勤奮努力才可以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才可以改變自己和家庭的命運!

對於現實:適應它,改變它,遠離它

對於困難和問題:分析它,解決它,還是指責它,抱怨它

海納百川是因為水往低處流,大海永遠把自己擺在最低的位置,因此它有容乃大!

只要有生命的物種在這個世界上生存都要遵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對一個學生來說:現在成績決定你的大學,將來薪水決定你的生活!


家庭教育感悟

究竟是誰在加重學生負擔,作為一個走過來的人感覺有四方便的原因:



1.制度使然。在目前這樣一個大環境裡,很多人依靠什麼改變命運,尤其對於農村的學生來說,努力學習是一個很好的路徑。如果沒有高強度的學習,很多人很難考上一個好的高中,一個好的大學,那麼後面面臨用人單位的時候,一個985和一個大專生,結果很顯然大專生要敗下陣來。所以只有通過高強度學習,提高自己的能力,讓自己變得優秀,然後才能在以後不用再花十年時間努力去和另一個層次的人坐在一起喝咖啡。



2.學校的目標。現在很多學校都在擴大招生,增加學校收入。那麼怎麼樣才能讓自己更有吸引力呢?那就是每年的升學率,一個漂亮的重本錄取率會讓現實中想跳龍門的學生趨之若鶩,同時家長也更願意花重金把孩子送到這樣的學校,送到這裡就貌似一隻腳已經踏進名校了。那麼學校為了達到這樣一個目標,只能給學生更大的壓力,讓學生的成績有所提高,讓成績來說話。



3.老師的目標。很多學校給老師每年都有一定的指標,考上重點高中或者是重點大學,達到多少百分率,學校給老師一份不菲的獎勵。老師也要養家餬口,大家都向錢看,為了迎合學校的目標,更為了自己的收入,加大學生的作業量,加大學生的學習時間,讓學生成為機器一樣的人。



4.未來的需要。在現實這樣一個大環境下,一個人如果沒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沒有一個好的學歷起點,很多時候工作只能混在討生活,而不是過生活,更別提享受生活了。所以為了以後相對好些的生活,只能讓自己多辛苦些了。記得高三了時候,教師背後掛著一個橫幅,上面寫著‘苦不苦,把自己當成250’。沒有別的選擇,為了自己,只能這樣做。


屹立胡楊139

題主這老師或者學校加重學生負擔的疑問從何而來?加重學生負擔指的學習階段還是整個學習階段?是自己家裡有孩子在讀還是聽別人抱怨的亦或是自己憑空想象出來的疑問?

我們拿普通學校初中二年級學生為例,一是在校時間嚴重縮短了,以前放學時間是晚上八點,週六全天正常上課,現在是三點半到四點之間,週六週日休息。在校時間跟上班人員比只多個早自習的一個小時。在校學習時間明顯縮短,已經沒有壓縮的餘地了。

我們再看看他們的做題量,拿數學為例,現在學生一學期下來學校佈置的練習題基本就是兩套題,一套隨堂練習題,針對教材的每個知識點,一天或者兩天做一張卷子,一套卷子正反兩面共兩張,四中四分之一是知識點的介紹和運用歸納,四分之三才是練習題,題量小的驚人。另外一套卷子是綜合測試題,針對教材整個章節知識點進行知識掌握和運用訓練。這樣的做題量和以前相比已經砍掉了一多半的量,如果還有人認為學生負擔重那你家孩子真的不用學習了,因為再減量根本達不到學習的效果。

在我國現在的教育氛圍下,絕大多數老師和學校不會冒著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的風險去給學生加壓。

有人說是高考的指揮棒導致了學生和家長負擔重,導致孩子學習累。其實有人類就會有競爭有對比,考試不是中國自己發明的也不是隻有中國在做,考場也不單單隻有學校才有,一個人的成長或者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發展隨時都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大考,不管你願不願意接不接受你都無法迴避。所以我們要思索的不是要不要讓孩子們考試,而是如何讓孩子快樂的學習、公平的學習和學什麼!


軒轅初心

我是越王,我來回答。究竟是誰在加重學生的負擔?

有人說是學校加重學生的負擔,有人說是家長。個人認為歸根結底是這個時代!

有人說是學校加重了學生的負擔。學校要長久發展就得有好名聲,有好名聲就得有好成績來吸引生源,為了學校的發展,為了好名聲只能通過某些手段來提升學生的成績,這樣考出名校,學校才有發展。



有人說是家長增加了學生的負擔。現如今,把文憑看的很重,學生的優秀與否某種程度上反應了父母的能力(當然父母都是為了孩子著想)。有些家長恨鐵不成鋼,逼迫學生報補習班,增加特長,增加課業負擔!



首先來說文憑,為什麼把文憑看的這麼重要呢?近幾年來,可以說我國的本科生數量越來越多,為了追求學生的數量,盲目擴招,不求質量而求數量。導致此時的大學生就相當於以前的中專(我們老師說,他們那個年代成績好的讀中專,不好的讀高中),不僅如此,還多讀了幾年學,增加了負擔,浪費了資源。



在來說學校發展,如果國家規定只允許小範圍內競爭,不準生源外流,並且規定某個分數段的學生人數比例不得高於和低於某個值(參考大學課程的設置),增加獎勵處罰機制。我想也不至於學校給學生如此大的壓力吧!

在這個時代,科技日益發達,社會逐漸進步。各個行業都是高科技人才才能進軍,普普通通的人沒有知識和技術,怎麼能適應時代?



其實並沒有感覺到有多大的壓力,只希望去掉特長加分,讓更多的時間投入到感興趣的地方去就行。時間有限,馬上停電了,歡迎各位在評論區討論。


小越說教育

原兇就是"整個社會"

社會經濟高度發展,人們的競爭壓力日益加大,經過層層傳導,到小學生,致小學生壓力巨大,不是家長、學校、老師單方面造成的,而是整個社會共同作用的結果!

培養人才什麼最重要?教育!

21世紀什麼最重要,人才最重要!每個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成為人才,成為人才的最好途徑就是接受教育.從小學開始,孩子們就要參與競爭了,競爭誰能考好的初中,進入名校再努力考上好的高中,這樣才更有機會考上好的大學,考上大學畢業後才能在找工作中取得相應的優勢!一個人的競爭歸根結底已經被社會傳導到了小學學習的競爭了,孩子能不累嗎?

教育資源稀缺造成競爭的向下傳導

然而縱觀國內教育狀況,好的學校就那麼幾所而且好學校集中了幾乎所有的資源包括老師、資金等),好學校少就造成無數人往裡面擠,誰能進好學校,一般在於幾個方面:一是學區房學位房,但房已經炒到天際,一般家庭都無法夠得著;二是通過考試,憑分數高的進來,這符合普通家庭的實際情況,怎麼才能考高分呢,只能通過補習補習再補習了,補習這點錢還是可以花得起的,畢竟學位房幾百萬,補習費才幾萬塊!給不了孩子學位房,補習總不成問題的!

孩子的負擔終究是社會競爭的結果,要想解決這一困境,我覺得還得從教育資源分佈這一角度出發,切實減輕孩子們的競爭壓力才能使孩子不累!


學霸數學

究竟是誰在加重學生的負擔?我認為,教育部門、老師、家長都有責任。

教育部門首當其衝。高考是指揮棒,高考的形式和內容,決定學生的學習形式和內容。高考只有筆試,刷題就是常事。

教育部門在幾十年高考不改革的情況下,對老師的考評裡又有成績一項。每年縣裡的評優都以成績論。



重點中學的招生吸引著老師們,也吸引著學生和家長。

像我們這裡,因為基礎教育搞得好,省重點中學在縣裡招中考的縣前30名。

在這樣的情況下,老師都想讓學生去佔這30個名額。於是,拼命擠壓學生的時間。有個別教師為了拿到獎金,一點全局意識都沒有,天天晚自習時間去佔用學生時間,讓學生做他那一科,揹他那一科。而他所教科目在中考裡只有幾十分。



老師都是體制內的人,人人想讓學生出成績。大家就這樣裹挾著整個教育系統往應試教育方向走。


至於過與不過,尺度如何,真不好衡量。

其次是家長。孩子成績稍微考不好一次。電話就來了:老師,孩子最近是什麼情況,學習成績下降了;老師,你要管嚴點;老師,你能否上課前摸摸孩子的腦袋,鼓勵一下他……



於是,所有人在教育體系內焦慮、扭曲著,只是娃娃們一直掙扎著熬過中小學階段,寄希望於以後的好日子。


教育之象

加重學生負擔的有家長,有學校,有老師,其實根源是社會。

社會競爭大,社會資源不平衡,“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社會要求決定了人們去尋找好的生活,就必須去競爭,分數是選拔的標準,就會要求學校去提高分數上下功夫;質量教育主管部門只能學校要有好的成績,培育重點學校;學校為了成績,也就只能要求老師努力提高學生成績,並以此衡量教師的教育水平,評定職稱,提高成績最有效的方法是加大學習任務,為了一點點的不出錯,搞題海戰術。由此,負擔來了,教育主管部門有負擔,學校有負擔,老師有負擔,學生有負擔,家長更有負擔。喊了多年的減負,雷聲大雨點小,原因還是怕競爭,怕被淘汰。

所以,不要把負擔的責任推卸到學校和老師身上,在校學習時間短,家庭作業少,學校和老師是不是會更輕鬆,更歡迎呢。

現在知道負擔來源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