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對中國的功和過哪個大?

劉丁一

清朝入主中原,有功有過,雖然過錯不小,但功大於過。清朝的功勞有幾個:

一、清朝開拓和鞏固了疆土。清承明制,除了完全控制了明朝的實際疆域外,還通過對外戰爭取得了西北廣大地區,並採取直接派駐大臣、駐軍、宗教控制、聯姻、改土歸流等措施,有效地對邊疆地區實行控制,成功地解決了民族問題。這一功勞堪比漢唐開疆,實際上,上千年也只有清朝真正明確邊境線並實際控制邊彊,而不是清之前那種羈縻,只有影響力沒有實際控制。


二、清朝基本繼承了漢文化。清朝入關後,基本上繼承和吸收了漢文化,雖然清中期大搞文字獄,但漢文化的根基還在。清朝之所以能統治近三百年,與它承認漢文化是分不開的,否則它也得不到知識分子和士紳階層的認可。如元朝,統治不滿百年就退出中原,很大一個問題就是在對待漢人和漢文化上沒處理好。

三、清朝最終平和結束帝制。

雖然清廷最終下課是被迫的,但它避免了清末慘烈的內戰,給潺弱的中國一點喘息機會。而它完整地交給後繼政權1200多萬平方公里國土,則直接奠定了現代中國版土的繼承的法統。

同樣,清朝的過失不必隱諱,更不容否認:

一、清朝入關前期的殘暴行徑嚴重破壞了生產力。清初,八旗兵為了征服中原,從思想上甚至肉體上消滅百姓的反抗意志,一句“留髮不留頭”讓無數人頭落地,在江南反清激烈的地方,屠城現象時有發生。這種暴行導致清初人口銳減,生產力受到破壞。



二、清朝的保守落後導致了中國錯失了發展的機會。清朝繼承明朝,也吸收和加強“八股文”、皇權專制、特務統治等糟粕,更過分的是“文字獄”,這些都造成了中國當時的落後愚昧,思想的禁錮讓民智無法開化。西方都在搞工業革命了,清朝還在強調三叩九拜。中國錯過了近代化的良機。

三、清末統治階層的腐敗無能,讓中國陷入喪權辱國的苦難深淵。



鴉片戰爭後,清政府依然不思變革,中國因此錯過了多次重新崛起的機會。為了維護自身腐朽統治,“寧給友邦,不與家奴”,一次次割地賠款,直接導致了近代中國的落後。

清朝已經是過去時了,評價清朝的功過,既要客觀,也要科學。如果我們不承認清朝,現代中國版土就失去了法統合理性。如果一味美化清朝,就不能做到以史為鑑。


華哥雜談

本文只論述事件,功過由看客評定,在此之前先介紹一下明末清初的情況:

明朝末期的小冰河時期使北方糧食絕收,農民起義愈演愈烈,北方女真族反叛建立清國,明朝在西北兩線對敵情況下雖多次取得優勢但屢屢錯失良機,最終在農民軍,清國,財政危機和氣候的作用下崩潰;而明朝思想開放,士大夫階層很早就已經開始睜眼看世界,對西方各國的存在都有一定的瞭解,甚至繪製了當時的世界地圖,並熱衷於引進仿製再改進西方的先進火器,使得在火器上與西方各有千秋始終站在一個水平線上;科技著作良多,軍事著作也不知凡幾,民俗文化的小說盛行,醫書鉅著《本草綱目》《傷寒雜病論》《千金方》等領先世界;





1.人口:明末近兩億人口在數年戰亂後又加上末期滿清入關進行大屠殺,使人口折損過半,由於明代中期美洲傳入的土豆玉米等開始傳播的作物在明末已經廣泛種植,極大的提高了糧食的產量,到滿清入關,影響明末六十餘年,造成數省顆粒無收間接導致農民起義的小冰河時期過去,氣候開始迴轉,作物開始增收,依靠這些作物活人,再加上漢族傳統的生育觀念,使人口迅速發展,這就是“康熙盛世”人口快速增長的一大成因;

2.經濟:中國曆代唯一一個自主完全閉關鎖國的朝代,鴉片戰爭之前幾乎沒有海關稅,(除有限的幾年)清初南方漢族世家大族被幾乎屠盡導致商業凋敝,後北方晉商和兩淮崛起開始復甦,但由於政策限制,再也沒能恢復到明代末期的規模;

3.軍事科技:入關後盲目信服刀馬弓箭,卻又忌憚漢族火器,在入關後除了特殊軍事需要,極少再發展火器甚至是進行壓制,導致鴉片戰爭時期海岸防禦還在使用明末的紅衣大炮;對於明朝記錄和發展熱兵器的《神器譜》《武備志》等著作全部焚燬列為禁書,導致清朝前期以後火器全面大幅退化,自此被西方遠遠的甩開;近中期滿八旗腐敗不堪戰力全無,在後期的戰爭基本依靠漢人組成的湘軍,淮軍;建立了近代海軍,但因為大家熟知的事情所以沒有資金進行升級維護,購置炮彈,所以甲午慘敗;在近代戰爭中除漢族將領馮子材擊敗法國軍隊,其他盡皆敗北,中國被列強瓜分





4.領土:前期納臺灣,吞蒙古,收新疆,拓地千里,極大的擴寬了西北和東難的戰略縱深,但也失去了明代極具戰略價值的東北奴兒干都司;後期江河淪喪,但也奠定了現代中國的版圖;(但是值得指出的是,在那個大爭之世,沒有實力的繼承是不存在的,中國當時已經被羸弱屈膝的滿清割讓的七七八八,現在之所以還有這些土地,全賴北洋政府和民國政府的不屈鬥爭)






5.民族政策:拉攏其他少數民族,強力壓制漢族;滿漢一家親(滿漢禁止通婚),移發易服,使漢族全面夷化,消亡漢族民族氣節及民族榮譽感;人分三六九等,漢族始終處於被壓迫地位,使得民眾對政府毫無歸屬感;(鴉片戰爭,清朝失敗,不知對手何人的民眾竟放鞭炮慶祝,洋人向買辦問緣由,答:“其國不知有民,民豈知有國?”)

無需文過飾非,看官請功過自辨即可



0悠遠018532207

清朝對中國的功和過哪個大?這個完全不是問題,肯定是過唄,這還用說嗎?明白人都能看出來,如果有人說是功的話,那我想也都是懷有內心的目的的吧。

首先先簡單說說清朝的功吧,應該說任何一個朝代的建立,他是有功的,特別是明朝後期的腐朽,已經導致了民不聊生的境地,那麼清朝入關以後,在強化統治,強化皇權方面,也對老百姓的民生困苦,各個方面是有所照顧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也是有功的,另外的話,清朝在擴大疆域方面也是大家公認的,特別是東北北方地區,把它以前的老巢都帶過來了,應該說這是有功的。



但是清朝再有功,他的所有的功都加起來,也抵不過清朝的過,那麼有哪些過呢?請看如下的分析,如果喜歡請不要噴。主要理由如下。


第一是清朝在戰勝明朝的戰爭過程中,採用了不控制戰爭規模,或者擴大對老百姓的無限制的這種屠殺方面,比如在江蘇揚州屠城上應該說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影響,特別是由此導致的南方一直都不那麼

服從清朝的統治,造成了很長時間的不穩定。

第二是有很長的時間,清朝時進行的對漢朝文化的禁錮,特別是把一些很好的,很有先進意義的科技萌芽,商業萌芽,工業萌芽,都提前扼殺了,導致清朝最後完全是一個閉關鎖國的狀態,始終保持和維持在一個農業文明的發達的狀態,沒有開啟很好的科技革命,導致中國未來的變數。


第三是制度上的腐朽,清朝的統治,始終為了維護防潮的統治,貴族的統治,王權的統治,在做文章,沒有出現有意義上的制度的變革,最後導致制度的僵化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最終導致後期的農民起義的不斷增加,使社會的那個進步的方面被得到破壞。


最後就是清朝的閉關鎖國導致了清朝和整個中華文明完全隔離開了整個世界文明,導致了整個中國落後的狀態,最終出現了落後就要捱打的局面,八國聯軍的侵略,以及甲午戰爭的戰敗,到最後1937年的盧溝橋事變,以及日本發動對中國的全面戰爭和侵略,導致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一落千丈,中華人民的深重苦難罄竹難書。

清朝滅亡了,但人民的疾苦卻還在繼續,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一個接一個,喪權辱國的割地一塊接一塊,這就是清朝的過。


文心採露苑

功大於過

因為拋開民族講,清朝比明朝好。不可否認,明清都是封建制度的頂峰。

但政治上,明皇帝什麼德性,一群活在祖輩下的紈絝子弟,清帝們至少都勤政,符合一個在高度君主專制下皇帝該做的。一說清喪權辱國,但很多人沒看到是,作為滿族主導,漢族為輔的清未,清這個老大帝國竟出現一點改變,這是不可思議的,中國第一次真正的開始向資本主義發展(被迫的),出現了以政府為主導的轉型,且清未新政是開始有了資本主義制度雛形。清官場和明一樣腐敗,但仍有林則徐,關天培等人不失為名臣。

在軍事上,清不重火器,但對於清未戰爭反思極快,清未新軍的列裝成為民國老底子。

版圖上,清交於民國的版圖一千一百餘萬,有腦殘說各國勢力範圍和租界,滾一邊去,這個不影響主權,清割出去了港澳以及外東北,西北一部分和臺灣。有清一代,根除西南土司問題,確立駐藏大臣主管西藏軍政大權(清最早駐軍西藏的,元明沒正式進駐),確立北方邊界,收東北蒙古(盟旗制度),確定新疆邊界。在中國史上,其地盤僅次於元。前幾天看見腦殘明粉劃明地圖劃到北極,腦殘,劃小了,應該把阿拉斯加划進去,反正沒人隨便劃。中原王朝極北就是外興安嶺,再外就扯了,控制不住。

經濟上,清養活四億人口,經濟體量大。在資本主義萌芽方面,清在明基礎上發展,在總量(上升),範圍(向北方,內陸擴展),產業(向其它日常行業擴展)上均有所發展。且清未,在外來衝擊下,買辦在官僚階層支持下發展第一代資產階級一一洞庭商幫、江浙商幫。這些人可不是地主,而是真正的資本家。

文化上,有腦殘吹明小說四佔三,聽說過金聖嘆嗎,聽過說儒林外史,聽說過聊齋嗎,清小說在明小說基礎上迅速發展。思想領域,從魏源到馮桂芬等早期開眼看世界思想家,還有,康梁算清吧,民國那群老先生們都是清末長成的。其實,在封建王朝,一般王朝交替,政府管控少才有新思想,顧炎武,王夫之,都是有感於明亡才反思的。

至於科學,我找不出來,因為中國科學幾乎是止步於南宋,程朱理學在理宗確立正統後,科學漸漸緩慢,明清幾乎停滯了,有腦殘明粉舉農政全書之類,我真的想說,咱翻下書行嗎,明至清中期幾乎是總結性圖書,總結歷朝的,重總結考據,輕發明創造,很少有獨自發明的,包括永樂大典,四庫全書,都是總結的,順便禁錮下思想。所以,我問新中國科學,你說編了百科全書。。。但清未,對外交流中,學習西方技術,重新開始了中國科技進程。

所以,綜上,清的確比明強,在明的基礎上發展。對於漢族來講,清是個徹頭徹尾的悲劇。但對於中國來講,清是中國歷史上的優秀王朝,對中國發展是有功的。當然,他打不過列強,確實丟臉。但在那個必然衰落時代,清做的沒那麼差。

還有,如果腦殘說崖山之後無中華,明亡之後無華夏。我想問,你是在炫耀你沒有祖宗,天生地養?還是炫耀你祖宗是外國人?

不接受無腦噴


李子木沆

談論一個朝代的功與過,必須要具備歷史的思維。不能用功利化的實用主義思維,尤其對清代不能用一般的歷史思維來談清代。

為什麼?因為清代不但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特殊朝代,也是世界歷史上的一個特殊時期。

我們用“趕上了”這三個字可能最能說明清朝的特殊歷史座標了。

第一,他趕上了明末大亂,所以取得了又一次“異族”在中國的執政權歷史。

第二,他趕上了世界的大變局。這就是西方的工業文明之迅猛崛起。西方的迅猛崛起,連馬克思這樣的西方文化批判家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認為,這個時代簡直比人類歷史的貢獻總和都要大。你可以想象,這個潮流有多大?

第三。他趕上了中國人口崛起的時代。中國人口一直很難超過一億。為什麼?僅僅就是食物的供給嚴重短缺!所以,中國人口只能維持在一億左右的水平。

偉大的唐代最盛時期的開元天寶,人口最高的官方統計數字是6千萬,現代有人推測應該有8千萬。宋代怎麼算也沒有超過一個億。明代中期,中國人口開始上升,大約最高有兩億。

這是為什麼?因為中國從明代中期就引進了紅薯。紅薯的畝產量是兩千斤!而中國傳統的農作物“五穀”的平均畝產只有二百斤!僅僅是紅薯的十分之一!這就是說,假如有百分之二十的耕地種植紅薯,那麼就相當於中國的糧食產量翻了一倍!所以,清朝也像任何朝代一樣,對糧食沒有任何仇恨啊,不但繼續推廣紅薯的種植,還積極推廣玉米馬鈴薯等高產作物,這是清朝趕上了糧食作物的開放好時代。所以,中國人口到清末是四億。

第四,趕上了兩個六十年。這就是所謂的“康乾盛世”。像康熙乾隆這樣比較集中繁榮而且時間長達一百二十年的歷史,這是中國歷史上沒有的,只能說,這是“趕上了”。

當然,康乾盛世,從世界發展的歷史來看,已經屬於封閉落後的“盛世”,但是在中國的歷史上仍然的積極的,正是在這個時期,中國的領土也是歷史上最大的,這就足以說明“康乾盛世”的意義重大和來之不易了。

四五,他趕上了西方的崛起。這裡我們要稍微說一說。

從西方歷史來說,西方的崛起理所當然。但是,對於中國來說,這個崛起卻被大大忽略了!

這是清朝的錯還是中國歷史命運的錯?我想,中國的學者會有各種不同的看法,這很正常。

但是,我們從歷史發展的文化性來說,這是清代“趕上了”世界發展的不對稱新時代!因為中國一直是一個先進偉大和富足的國家。世界上從來沒有像中國這樣富足自由和自信。

事實上,中國的文化發展性從來就沒有關注過西方。元代沒有,明代也沒有啊,為什麼關注西方的責任要清代來擔當?這是沒有道理的,也是中國歷史不會主動承擔的。

西方在相當於中國“康乾盛世”時代也沒有完全超過中國,但是,西方的工業革命在積極的推進。發明和創造已經預示著一個新的世界會出現,而中國還在“子曰詩云”的甜美夢鄉。

第六,趕上了近鄰日本拋棄中國文化圈,轉而投入西方文化圈的成功改革。日本強大了,對中國的掠奪野心日益膨脹,但是中國還是自大自滿的心態。

第七,趕上了西方的高度成熟,具備強硬的戰爭打贏的基礎。

第八,趕上了中國皇權郡主專治體系“治亂循環”週期的到來。

中國的文化是一個民主成分很不穩定的文化,因此,“治亂循環”是無法克服的政治痼疾。清朝晚清趕上了“治亂循環”病的爆發,因此,衰落是不可避免的。

清代像中國歷史上的一切王朝一樣。不能因為有晚期各種喪權辱國之舉就否定他的歷史貢獻。他的失敗也不是因為“異族統治”。因為,滿清統治者並沒有用滿族文化統治中國。滿族的統治思想仍然是漢族為主體創造的儒家文化。

所以,沒有清代的歷史性強大,就沒有中國民族今天的國土面積和五十六個民族的和平共處,僅此,他的貢獻非常偉大。因為中國清代以前與周邊民族的關係雖然是以和平發展為基礎的,但是,文化心理卻是一種敵意的夷狄華夏對立論。中國有東北和西北的國土,對於民族融合關係非常巨大。


千千千里馬

讓我們把時間退回到李自成攻佔北京,崇禎皇帝吊死煤山的那一年。之後再做一個假設,通過邏輯判斷一下假如這個假設成立之後的狀況。

我的假設是假如在李自成進入北京的那一年,清沒有入關,完全沒有進入中原統一天下的意志,對中原漢地18省完全沒有興趣,不想與漢人交戰,完全退化成一個毫無野心的割據政權,在今後的天下之爭的時完全不考慮清這個當時很可怕的對手。

而吳三桂投降李自成,前大明北部大抵底定。那麼彼時的中國,如果以李自成為正朔,他所要面對的是什麼局面呢?北面的清暫且不考慮,要統一天下,它需要打敗南明四鎮,消滅南明,需要向西入川消滅大順張獻忠……如果把正朔換到另外兩家亦然。按照當時三家實力的推算,大家大抵保持均勢……而讓南明四鎮投降一個出身卑微的反賊則更是難上加難,而南明政權內部則依然會是東林&宦官之間黨爭的延續,這樣的結果是朝廷無力控制各地的軍閥,造成內亂的爆發或者南明內部異性的藩鎮割據。而張獻忠偏安一隅,是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幾率最小的一家。

這樣可以試想一下天下統一還要經過多少年的戰亂?我想最樂觀的估計是還要保持20餘年的南北朝或者三國的狀態,而他們之中就算有一家最後完成了統一,則還要面對隨之而來的噶爾丹的挑戰……(清與準格爾之戰實質上就是爭奪17-18世紀東亞主導權的一戰)而這一切,都是把當時正處在上升勢頭的北清忽略的結果……你們可以適當腦補一下這幾個玩家誰有足夠的能力應付這些挑戰能夠開疆拓土,還老百姓一個太平日子?是那個出身驛夫,進京之後只知搜刮貪官錢財的李自成?還是即使國家幾近傾覆時還專注黨爭的南明朝廷?還是那個偏安一隅,要失敗時便消滅一切的張獻忠?還有一個最讓人忽略的就是臺灣,鄭成功當年無法在大陸立足,轉而趕走荷蘭人“收復”臺灣作為抗清基地,清為了掃除反對勢力將臺灣收回到自己傘下,假如當時中原還是漢人的天下,群雄逐鹿於中原,誰還會在乎孤懸海外的臺灣……而這一切,持續到今天結合後世發生的事情,今天的漢人,今天的中國會是什麼樣,大家可以想象一下。

所以,即使有些人說“韃清誤我華夏三百年”之類云云,但遺憾的是,在當時的天下大勢,天下依然會是滿清的,因為沒有其他像樣的選擇。也只有清朝才有足夠的軍事實力能夠快速結束戰亂。

有人說明非亡於清,清只是借了農民起義與漢奸的光。可是李自成能夠進京,何嘗不是借了松錦之戰明九邊精銳盡失,而後清三番五次越邊而入攻城掠口造成河北山東空無一人邊境空虛的光?

有人說明的政治制度遠優於清,因為有內閣制……這點我不想置評……但是明難道僅僅亡於小冰川的天災導致的農民起義嗎?我認為他也亡在了自身政治上,皇帝的不上朝代表了君權與臣子之間的鬥爭激烈,南明最後幾年朝廷的表現則說明了臣子之間腐化到根子裡的東西。如果內閣制是好東西,那麼起碼我不認為這樣走錯了的內閣制是什麼好東西。從這一點上,明又亡於自身。因為可能當時的朝廷裡只剩下了一群嘴炮或者迂腐之人。

而為什麼說清的軍事實力能夠快速結束分裂?有人說都是因為吳三桂,他是漢奸,漢地大部都是以他為代表的漢奸打下的,他是漢奸與投機分子的這一點我不否認,但是這樣的投機分子,以他的實力,你認為他會為了一個自己不畏懼的人乖乖賣命嗎?這種畏懼,從他前期的表現到後期反清時始終不敢進入平原就可以看出來。

而清初八旗軍的素質及戰鬥力,從另一個側面也可以看出來,這個側面的體驗嘉賓是張獻忠以及眾多的南明及其他政權的將領。眾所周知,張獻忠與清一戰而身死,而死的更是窩囊,在自己刺探敵營時被清軍一個偶然遇到的馬弓手一箭穿透脖動脈而死……要知道,張作為一個靠叛亂起家割據一方的人,可以說有著豐富的實戰經驗,他應該憑藉歷次的戰鬥經驗判斷出自身處境的安全與否。對於一次平常的前出查看敵方營寨,我想他是會站在一個自己認為很安全的戰鬥位置,加上史料記載當時是在密林大霧可視環境極差的環境。。。我想他萬沒有想到自己會在這樣的環境下會被人在他認為的安全距離上一箭射死。這樣的例子在整個南明或其他政權與清的戰鬥中屢見不鮮……錯誤的判斷導致極為重要的人物被輕易狙殺。多發生在第一次接戰中,我想發生這種事情的原因是他們在遇到清軍之前沒有遇到過有這種素質的軍隊,過低的估計了八旗軍的戰鬥素質。

所以,說清朝的功與過,我想對比後世的開疆擴土,民族融合,人口增加,四庫全書之類的功與剃髮易服,揚州十日,文字獄,喪權辱國的過之前,最應該回想的是如果在明末的那個年代,假如沒有清,會怎樣?


William178017847

處於中國古代王朝時代最後的清朝,實行了不少有利於經濟發展的新政策;滿族皇帝主動積極地經營邊疆,不僅形成統治穩固的遼闊版圖,奠定了今天的疆域,而且使邊區得到迅速開發,開通了商路,造成商品經濟發展的有利社會條件。清代的社會經濟較明代也有較大的發展,出現經濟繁榮的盛世。滿族皇帝勤政圖治,根除歷史上經常發生的政亂禍端,造成相對清明的朝政和安定政治,鞏固延續了盛世的安定局面。但是處於世界性近代化進程中的清朝,卻堅持閉關自守,導致不利於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更由於諸多傳統因素在清代沒有明顯變化,以致當時的近代化進程,遠不如西方英國的高速度發展,在本來緩慢的基礎上,進一步拉大了差距,處於落後局面。

農業方面。耕地面積較前代大幅度增加、邊疆地區的農業也得到開發,更重要的是,南北方灌田面積普遍擴大,農業集約化程度提高,單產增加幅度大,商業性農業發展,糧食商品化程度超過以往各代,商品化經濟作物大量種植並形成區域,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超出明代一倍以上。清代的農業經濟是傳統經濟的高峰。

商業方面。區域性市場被突破,向全國性市場發展,起步於明中葉的市場體系,到清中葉已具相當規模,且卓有成效。形成於明代的稅關,在明中後期僅運河沿線有8-12處,清乾隆年間達5l處,表明商業發展在地域規模上的擴大。商人會館的增多、票號的產生,也是商業發展的重要體現。海上販運貿易超過明代,達到新的高度,主要表現為貿易物品種、數量大大增加,商業船隊數量擴大,航海技術提高。

手工業方面。官營範圍遠比明代縮小,民營手工業大大增加,規模、地域擴大。絲織業上,繼以前的蘇、杭之後,南京、廣州也發展為新的絲織業中心,貴州、陝西某些地區也興起絲織業。棉紡織業,突破明代及以前以江南為中心的侷限,華北也成為重要棉紡織業地區。採礦冶金業遠遠超過前代,達到封建社會礦業發展水平的最高峰。

茶法的重大變化。唐宋明朝,官方壟斷茶的產銷,私茶之禁甚嚴,為的是進行茶馬貿易,並“以茶馭番”。清代自雍正末以後取消茶馬貿易,茶基本全部變為商茶,由商人領引到內地、邊疆貿易。清代茶法的這一變化,是中國茶業發展史、商業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尤其是大量銷往需求甚多的蒙藏地區,促進了交流,繁榮了商品市場。銷往國外的更多,道光年間,僅銷於英美俄三國的茶就已相當於國內總引額銷茶量的1.6倍。茶的大量出口,對貴金屬貨幣白銀的大量內流、促進商業發展有重要作用。

清代皇帝多勤政之君,而少荒政昏庸之帝,且連續出現康熙、雍正、乾隆祖孫三代佼佼帝王,這在整個中國封建王朝中是不多見的,這三位帝王的精明強幹而又勵精圖治,對康雍乾盛世的形成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清朝皇帝善於吸取往代的經驗教訓,以完善本朝的治政,制定嚴厲管束太監、外戚后妃、宗藩的諸多措施,又實行秘密建儲之制,因而往代各朝時或發生的宮廷政亂、宗藩地方叛亂、太子結黨內訌等等現象,及由此帶來的朝政腐敗、禍害、社會動盪等基本全部消除,造成相對清明的朝政和安定的治世,也有利於治世的穩定、延續。

但是,滿族為保障其主體統治,在官缺制中設置大量滿缺,使中級以上官員在數量上多於漢族,由於滿人人數大大少於漢族,以致不少低能者進入官場,而且清帝還照顧滿洲軍功貴族,一些無才能者因此僅憑出身入仕。各機關中滿人權力又高於漢人,漢官才能受到壓抑。這種狀況到鹹同以後,漢人督撫權力加大後才有所改變。


魚兒讀書會擺尾

古人有“蓋棺定論”,對於清朝的功、過,只怕再過百年也無法“定論”。清朝有大功,簡單點說。一:奠定中國的版圖,收復新疆、西藏、臺灣等。對於今天來講,這貢獻相當大:我們今天的領土直接來源清朝的“開疆擴土”(明朝時,我領土面積只有三百多萬平方公里)。二:各民族融合,包括少數民族。結束了民族仇恨、廝殺,真正做到了大一統。使各民族之間得以互助,共同發展。三:創立滿族文字,俢編各典籍。這是對中華文化發展的一大貢獻,是中華文明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四:保持了長時間的和平、穩定(清統治268年),使人民不再受戰亂之苦,人口基數得以快速提高。到清末、民國初時,人口達到四億。

任一朝代,都有其過,清也不例外。時代在發展,跟不上發展,必然被淘汰。我們來看看清朝的“過”有哪些。一:滿清入關之時實行搶、殺,後在統一過程中也展開過大屠殺。二:為加強其統治,實行“文字獄”、“閉關鎖國”政策,造成百姓愚昧,遏殺科技創新能力。這直接造成了清末的落後,落後就要捱打。三:清末官場貪腐橫行,包括軍隊建設——剋扣軍晌、外購裝備以次充好等。使得真正有志之士,報國無路可走。而軍晌問題直接降低了軍隊戰力。四:一遇戰鬥,輸多贏少,割地、賠款。

總之,斷定一個朝代之功、過,實在是難。況且清朝對現代影響也大,造成民國戰亂(軍閥割劇)、八年抗戰(日本鬼子入侵)、三年內戰(打跑國民黨),這才有瞭如今的和平!難得的和平,犧牲了無數人才換來的和平!!


儒道之主

任何一個王朝對中國歷史的影響都可以分為正反兩方面,具體到是哪一方面更大,則要具要具體分析,很難定量地給予評價。

就清朝來說,先說其積極的一面。不得不說,今天中國的疆域是有清朝基本奠定的。明朝最西邊也就是到哈密,後來更是撤到了嘉峪關。北邊長城以外就是化外之地。東北也只是有效地控制了今天遼寧和吉林的一部分地區。雖說在黑龍江入海口也設立過奴兒干都司,但後來也都放棄了。至於西藏,更是一種非常鬆散的管理。臺灣是沒有被明朝放到心上。清朝入關,使得中國完全徹底地控制了新疆,對西藏開始了直接有效的管轄,州縣制度第一次在臺灣地區實行。這都是我們必須承認的事實。

其次,在清軍入關之初,一方面有對江南地區的屠殺,另一方面它的政治確實比晚明時期要清明許多。它的一些政策也使得相當多的百姓可以稍微喘息一下,尤其是經歷了十多年動盪的北方地區。統一天下後,攤丁入畝、改土歸流等政策,應該說,也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清朝的皇帝,尤其是康雍乾三朝,在中國古代眾多帝王之中也算是上流之選。尤其是和明朝的那些荒唐皇帝相比。

任何事情都有另外一面,清朝帶給中國歷史的影響之中最為消極的就是專制集權的加強。清朝是中國古代最後一個專制集權的王朝,他的專制集權達到了空前的程度。到了清朝,君臣關係進一步主奴化。皇帝個人獨裁,乾綱獨斷,朝廷百官都不過是執行皇帝命令的奴僕而已。清朝不僅政治上專制,文化上更是如此。文字獄史不絕書,修《四庫全書》其實就是一場文化災難,一場文化浩劫。中國文化的最後一點兒銳氣,也全給它折騰沒了。今天我們說中國人的奴性,主要都是清朝三百年專制所導致的惡果。對於這一點,我們必須清楚地知道。至於他入關之初的屠殺,採取民族歧視的政策,晚清時期的喪權辱國,這些都不足以和專制集權的毒害相比。


野叟雜談

總體客觀來講功大於過,完成多民族統一,疆域擴大。如果單憑漢人,只有挨虐的份,自宋以來,漢人特別沒血性,後世多次被外族虐!漢人皇帝真正明君也沒幾個。國政有建樹更是不多!而且特別能窩裡鬥,每當外敵入侵漢奸都是最多的!我只是希望自此以後漢人能夠團結,與少數民族也團結,共建中華,清朝千般錯,但領土為中華奠定了,如若領土小我們戰略空間發展空間就小,任憑日本再發展,他體量也打不過美國。既便今日面對印度,我們的戰略迴旋比他套路要多,想打就能打,不想打,他也傷不了我們國家筋骨。所以就清朝來講,這兩大成功就能贏所犯之過。況且以少數民族體量統治漢人,實屬不易。當年日本就是操之過急,不然統治中國也不一定,況且現在臺灣的日本種天天要臺獨,可見漢人應該亮劍了。中華的主體現在又回到漢人統治之手,希望別丟中華民族的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