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關注# 油茶產業為何叫好不叫座

《瞭望》新聞週刊記者在一線調研瞭解到:在油茶種植端,茶農守著漫山遍野的致富果難以致富;在生產端,茶油加工企業普遍效益低下、收支難平衡;在銷售端,由於產品質量標準不一、價格參差不齊,茶油產品“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嚴重。

“一畝茶山百斤油,又娶老婆又蓋樓。”這是流傳在我國南方油茶種植區的一句口頭語。如今,有著“東方橄欖油”之稱、在我國具有悠久歷史的特有食用油———茶油,其發展卻落後於其他木本植物油產業。

2008年,黨中央、國務院做出大力發展油茶產業的決策,各地集中開展油茶造林,目前已逐步進入盛果期,產業規模跨入千億元級別。不少受訪者呼籲,油茶行業正處於爬坡上坎的關鍵時期,亟需政策和資金進一步支持。

好東西難有好效益

“茶油是個好東西!”這是《瞭望》新聞週刊記者在湖南、廣西和江西等地調研期間,種植農戶、生產企業、專家學者和農林部門給予的一致評價。

目前全國油茶種植區域跨15個省份,輻射642個縣,其中近200個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作為一種長效的經濟林種,油茶盛產期可達100年以上,且種植技術成熟,是調整貧困地區產業結構、破解山區群眾脫貧難題的利器。

而且茶油的成分與橄欖油極其相似,但油茶行業的發展,卻遠遠落後於橄欖油和其他食用油脂產業。

種植端:財政投入不足,增產潛力待挖掘。

“受制於資金缺乏,油茶種植區的基礎設施十分薄弱,大規模種植基地的基礎設施建設如道路、滴灌等需要油茶業主自行承擔,大大增加了種植成本。”湖南省衡陽市林業局(油茶產業發展局)局長陳駿說。

目前,中央沒有專項支持油茶產業發展的投資渠道,原來主要支持油茶等木本油料產業發展的農業綜合開發林業項目,已全部劃轉由農業農村部管理,地方財政主要結合現有造林、森林撫育、良種補助等資金予以支持。

比如,國家對油茶重點縣新造林每畝一次性補助500元,而油茶林從栽種到見效需要5~8年,由於沒有後期撫育管護經費,新造油茶林很容易變成新的低產林。

生產端:企業效益低下,綜合開發滯後。經濟效益低下、盈虧平衡難,是目前我國大部分規模油茶加工企業面臨的窘境。由於投資週期較長,回報率偏低,以至於金融和社會資本鮮有涉足該行業。資金不願意來,又制約了油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不少業內龍頭企業難以走出缺錢和低效的負循環,發展水平整體滯後,市場推廣無力,精深加工不足。

銷售端:市場競爭無序,標準體系缺失。在終端市場,茶油品牌各自為政,品牌建設不足。市面上土茶油、壓榨油、浸出油、調和油等各品類油種讓消費者難以辨別,有的價格高達300~400元/升,有的卻與大豆油、菜籽油無異,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現象。

江西省水投生態資源集團油茶事業部副總經理黃樹根說,無序競爭在一定程度上源於茶油標準體系的缺失。現行質量標準大多由各茶油產地和生產企業自行制定,缺乏權威性和統一性。

亟待多方助力

目前,已經跨入千億元規模的油茶產業亟待轉型升級。同時,應警惕銷售受阻可能導致茶農種植積極性下降,甚至出現林地撂荒等現象。採訪中,專家建議從三方面為油茶產業助力。

其一,從振興特有產業角度加大茶油標準統一、品牌塑造。衡陽市委書記鄭建新建議,各級政府可探索建立油茶產業發展專項扶持資金,撬動金融機構、社會資本投資發展油茶;加強科技攻關,推進油茶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推廣,延伸產業鏈條,不斷提升經濟效益;推進茶油QS、ISO、綠色食品等准入認證,形成適用產業化發展的技術規程和產品質量標準。

其二,從優化財政扶持角度助推油茶產業由大轉強。目前國家對油茶產業的財政支持可總結為“三多三少”:中央支持木本油料產業的財政政策多,地方財政對木本油料產業支持的資金配套少;一次性財政補貼多,持續性財政支持資金投入少;對新造油茶林支持較多,對低產林撫育改造資金較少。

專家建議,依託財政資金設立穩定的油茶豐產基地建設發展專項資金,在良種苗木供應、基地建設,產前期撫育方面大力推進油茶低產林改造。同時,在進入豐產期之前的8~10年的幼林期內,經監管驗收以後,每年財政可給予一定的撫育資金補貼,這將極大程度幫助油茶種植行業渡過目前的困境。

其三,從完善金融支持角度暢通資本進出渠道。“我們的林權抵押沒有形成商品,沒有形成一個活躍的市場或渠道。”衡陽市林業局黨委委員、總工程師梁瑞軍建議,盤活油茶資產的關鍵是要創新林地流轉機制,發展成熟的、活躍的交易市場以及權威的行業評估機構,降低抵押貸款的處置風險,解除資本的後顧之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