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無緣社會對我們的啟示

“無緣社會”近年來已成為日本社會一大隱患。所謂“無緣社會”,指的是社會中的人日趨孤立、人際關係漸漸疏離。經過節目組調查發現,在城市化、高齡少子化等背景下,日本社會中所謂“無緣者”(沒有親人、與他人沒有關聯)人數眾多,他們在孤獨中死去,死後屍體無人認領。日本與中國同屬於亞洲文化圈,在日本發生的這一現象所產生的問題,中國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也會越來越多。

我們先看看日本這一社會產生的原因,日本是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特別是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日本經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繁榮,物質世界的高度發達,逐漸使人們的慾望趨於滿足。但是後來隨著經濟泡沫的破滅,使得日本社會的這個次要矛盾慢慢轉化成主要矛盾。所以日本的問題是由於奉行集體主義的日本人現在失去了集體。在日本進入工業化時代,原來的封建家庭的集體由企業集體代替,很多人生老病死都是生活在企業裡,但在泡沫經濟破滅之後,企業轉型,福利減少,取消或調整終身僱傭制度,人們失去了集體,而原來的集體家庭就解體了。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市場經濟的繁榮,我們傳統的一些家庭形式也逐漸開始發生改變,無緣社會的現象也會隨之而來。在加上當下互聯網的高度發達,衣食住行都可以通過網絡解決,連家門都不用邁出一步。人們更願意“宅”在家中,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也越來越少,久而久之就把自己變成了一個“絕緣體”。所以面對這一問題,我覺得應該從兩個方面來解決,有關部門,社會組織以及教育部門大力宣揚“中華文化裡面的傳統美德”,這樣可以在每個人社會化的過程中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另一方面,完善相關的社會保障體系,同時發揮社會組織的積極作用,社區居委會的社工,各種宗教組織的慈善組織,民間自發的慈善團體,以及類似興趣小組的民間社團。讓獨居人士有一個固定的社交圈,一定程度上可以提供家庭的功能。同時,我認為中國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和日本的有著本質的不同,所以我們中國人長期的意識形態是強調集體觀念,緊密團結,不同於日本的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所以要大力發揮我們的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優勢。

日本的無緣社會對我們的啟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