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是能量的凝聚,事物關係的集結

物質在哲學上被定義為不依賴於人的主觀意識而存在的客觀實在 ,客觀實在指的是物質具有一定的穩定性。物質又被認為是處於運動之中,不斷地會發生變化。物質能夠被分割也是因為物質不斷運動變化的。

科學研究為的是探索物質變化的規律。為了深入根本,科學研究首先會對物質的組成進行剖析。這種剖析實際是對物質進行分割。這樣人們發現原子是物質組成的基本單位。

對原子的組成結構分析,進入微觀世界探索。最終人們意識到物質是能量的波動形成的。物質的客觀實在是令人懷疑的。

那麼物質到底是什麼,物質無限可分,最後得到了虛無的能量。但是這個能量不是沉寂的,必然是波動的。波動就是振動,振動是最基本的變化,能量層級的變化會形成事物的關係,物質恰是事物關係的反映。

物質是能量的凝聚,事物關係的集結


要確定一個物質,我們會從這個物質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入手,如果不這樣,我們無法認知物質。物質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實際是描述物質與外界環境、外界物質的關係。這是所謂的沒有孤立的事物,萬事萬物是互相關聯的。

萬物互聯究其原因是能量的波形振動幻化出物質世界。中國古人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也就是這個道理。物質實際是能量的幻化,所以不存在恆古不變的物質,物質一直處於變化之中。

那麼我們為什麼又說物質是客觀存在的呢,因為物質不依賴人的意識而存在。這裡有個矛盾之處,物質是能量的幻化,而這幻化恰是人的感知。

能量處於絕對運動之中,但是絕對運動無法被人感知,相對靜止才可以。能量的絕對運動無法形成物質,相對靜止才可以。能量的遲滯出現了相對靜止,物質才得以呈現。能量的遲滯就是差別,也就是中國古人所說的陰陽,陰陽轉化孕育萬物。

物質得以出現在於能量的遲滯,也就是能量處於相對靜止中,這時的物質具有了客觀實在的表現。客觀實在性正是物質的基本屬性,也是某一物質與周圍事物關聯而呈現出的穩定性,這種穩定性是事物關係的穩定,也使物質顯露出來。就像有科學家說,原子什麼也不是,原子只一種傾向。物質是能量的幻化,是事物關係的反映。

物質是能量的凝聚,事物關係的集結


物質是能量遲滯處於相對靜止而顯現的較為穩定的狀態,是能量收縮、凝集並與外界有清晰界定的狀態。某一物質通過與周圍事物差異而顯現。而人認識物質也是通過物質與周圍事物關係來確定。

人是通過相對靜止來認知不斷變化的物質,而物質也是因相對靜止的一面而被人認知。二者是相對的矛盾的兩方面,物質是不依賴人的意識的客觀存在,這是由於物質具有相對靜止的一面,但是物質的相對靜止恰是人的觀察界定。人對事物的觀察會形成概念,這個概念就是人觀察時的主觀印象,是動態的。例如:人們會形成馬的概念,進一步又可以形成白馬的概念。

我們處於多彩的物質世界,這是事物關係複雜的表現。我們認為物質是客觀的,但物質卻處於不斷變化之中。我們想抽絲剝繭,一探究竟,實際是對物質的內部關聯進行解剖。也就是事物關係的捋順,也是規律的發現。事物關係的層次,也是物質的組成層次,是人們對物質世界觀察動態的界定。

物質是能量的積聚,呈現出的較為穩定的狀態。是能量關係層級的體現,是事物關係集結。然而這又是觀察者的總結,是動態的,虛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