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界限》:不要轻易让步,终其一生,我们不会因为讨好而被爱

文丨淡淡翠

1

在这篇文章的最开始呢,我想先讲个自己的亲身经历。

几年前,我还是一个特别擅长倾听与共情的人。

这样的性格特点,带来良好人缘的同时,也给我带来了严重的困扰,甚至一度影响了我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心理界限》:不要轻易让步,终其一生,我们不会因为讨好而被爱


比如,我有个同事特别喜欢抱怨,而她倾诉的对象,就是我。

每当她心情不好的时候,都会给我打电话,抱怨领导,抱怨同事,抱怨父母……总之,在她的描述中,所有人都在刻意针对她,整个世界都是灰暗的。

刚开始的时候,我每次都能耐心开导她,后来次数多了,我就发现,她总是在一个恶性循环中不断重复自己的负面情绪,却从来不知道反思自己。

更让我郁闷的是,她的电话不分时间,不分地点。有时候是我正在做饭,在油烟机的轰鸣中,一边做饭一边劝导她;有时候是我刚从超市买菜回家的路上,她一个电话打来,我就只能把菜放到地上;有时候我生病了在休息,也只能强打精神听她抱怨……

而即使我告诉她正在忙,不方便打太长时间,她也依然选择性失聪,继续喋喋不休地说着自己的烦恼。

《心理界限》:不要轻易让步,终其一生,我们不会因为讨好而被爱


直到有一次,我不胜其扰,直接在电话里反问她:

“你总是抱怨这个抱怨那个,你有没有想过,自己身上也有责任?而且,我刚才就告诉你,我现在正在忙着,时间非常紧张,可你却丝毫没有放在心上,一直在跟我倒苦水,这种不懂换位思考的做事方式,是不是也是你人际关系差的原因呢?”


从这之后,她再也没有给我打过电话。

而事后,我也从这件事中开始反思:为什么我要对她有求必应?为什么我不管多忙,只要听到电话响都要接?为什么我在最开始的时候不能直接表达自己的困扰,非得在忍无可忍时才说出了心里话?

反思的结果,让我悚然一惊:原来从小到大,我一直都在压抑自己的需求,条件反射般地讨好别人,以求得到别人的好评。

而这种性格的根源,就是童年时得不到父母的肯定和鼓励,以至于一直以来,我把别人的好评,当成了一种目标,甚至是执念。

《心理界限》:不要轻易让步,终其一生,我们不会因为讨好而被爱


可是,这样的自己,真的会被爱吗?

这样的我们,真的快乐吗?

这样的生活,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

带着这样的疑惑,我找到了这本书——《心理界限:做不轻易让步的自己》。

《心理界限》:不要轻易让步,终其一生,我们不会因为讨好而被爱


如果说,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已经在尝试拒绝,却常常苦于对别人心存内疚,那么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才明白:

学会拒绝不是错,对方会失望愤怒,错不在我们,而在于对方在询问我们之前,心里早已认定我们会答应。

而书中的一句话,也深深打动了我——

“唯有你先尊重自己,别人才会把你放进心里。”

《心理界限》:不要轻易让步,终其一生,我们不会因为讨好而被爱


2

生活中像曾经的我一样深受人际关系困扰的人,不计其数。

在办公室,他们永远是做事最多,却出力不讨好的人;在家庭中,他们永远是付出最多,却不被珍惜的人;在朋友交往中,他们永远是小心翼翼维系友情,却躲起来自我疗伤的人……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他们习惯了压抑自己的需求,无条件的满足别人。

而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老好人”。

不管是谁,一旦被扣上“老好人”的帽子,那么在周围人的潜意识中,就会不自觉地忽略他们的情绪,有事找他们帮忙,说话也肆无忌惮。

《心理界限》:不要轻易让步,终其一生,我们不会因为讨好而被爱


那么,既然知道了不懂拒绝带来的坏处,就要寻根溯源,彻底解决生活困境。

“老好人”都有什么特点?而面对人际冲突时,他们的思维,又有哪些局限呢?

在书中,作者将“老好人”分成了这几种类型:

一 便利贴女孩

什么是便利贴女孩呢?就是永远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在家中刻意讨父母的开心,在工作中对领导交代的工作来者不拒,对同事寻求的帮助也默默接受,哪怕不是自己的分内之事,也加班加点完成。

面对领导的无理要求和批评,第一反应不是为自己争取利益,而是连忙说:“对不起,对不起。”

她们无时无刻不担心自己会让别人不开心,总怕拒绝了别人,就会被人说刻薄、小气。

在她们的内心深处,深藏着被人孤立的恐惧,因此,她们不敢表达自我,不敢捍卫自己的权利。

只是她们不明白:

表达自我并不等于和人吵架,而只要自己不在乎别人的评价,就永远谈不上被人孤立。

《心理界限》:不要轻易让步,终其一生,我们不会因为讨好而被爱


二 好累的蜘蛛侠

职场中特别会偷奸耍滑的人,一般都被称为“老油条”,而与之相对的,什么都会,各方面都很优秀,关键时刻能冲上去当“救火队员”的人,就是“蜘蛛侠”。

古人常说:“能者多劳,智者多虑,无能者无所为。”

但是对“蜘蛛侠”来说,自己的能干和优秀,恰恰是他所有焦虑疲惫的起源。

他们对团队中的事情,一旦知晓,便无法置身事外。太习惯于把别人的事儿当成自己的事,为了帮助别人,甚至甘愿放弃自己的个人休息时间。

因为比起休息,他们更在意的,是害怕被评论,得不到别人的认可。

但是他们却忘了这个道理:别人的对待,都是自己教出来的,而沦为团队救火员和廉价劳动力,并不是别人在刻意压榨,而是自己一再允许这种情况的发生。

而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你把时间都花在了别人身上,就势必无法照顾自己、照顾家人。

《心理界限》:不要轻易让步,终其一生,我们不会因为讨好而被爱


三 提款机大哥

这类型的人一般最痛苦的是,如何与家人相处。

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品冠的爸爸是家中长子,因为勤奋肯干,早早就事业有成,是整个大家庭中最引以为傲的孩子。但是品冠的叔叔却好大喜功,一心想赚大钱,不肯踏踏实实从小事业做起。为了让小儿子有个安稳的生活,品冠的爷爷奶奶不止一次让他们借钱给叔叔。

直到有一天,品冠的爸爸觉得再这样下去,真的就是在害弟弟。所以他果断拒绝了弟弟的借钱请求。

没想到,反而遭受到所有亲人的指责,说他没有担当,没有当哥哥的样子,不孝顺、爱计较。最后,品冠的爸爸在这样的精神压力中,得了抑郁症后离家出走,生死不明。

“提款机大哥”型的人,一般都从小深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把家庭的和谐放在个人的意愿之上,害怕自己没有价值,害怕惹父母不高兴,屡屡退让。

但是他们都忘了:无论你怎么说,都无法让所有人满意。而一个家庭最健康的关系,是每个人都有归属感的同时,有保持个人的独立。

“必要时刻,家族成员能团结在一起,共同应对压力克服困难,当问题消失后,又能回到各自舒服的状态中,不需要通过各种仪式或活动来试探彼此的忠诚。”

《心理界限》:不要轻易让步,终其一生,我们不会因为讨好而被爱


3

那么到底怎么样,才能重建心理界限,让自己从无休止的人际交往困扰中脱离呢?

书中给出了这几点建议:

一 接纳自己的需要和感受

·减少压力

人不是机器,不要每次都做“处理器”,也要学会偶尔做“分流器”,让信息只通过,不停留。

·减少负面情绪

你不需要一直坚强,允许自己也又被照顾的时候,别人的才会找得到入口流进来。

二 把决定权拿回来

·坚定信念

你必须有意识地保有自己的行动权,无论对方怎么反应,你都会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

·给出可接受条件

拒绝别人的无理要求时,可以告诉对方,你可以接受的条件和做法。如果对方愿意配合你的规则,那么皆大欢喜;如果还要继续强迫你,那么你就要果断离开或者拒绝。

《心理界限》:不要轻易让步,终其一生,我们不会因为讨好而被爱


三 赋予新意义

弱化童年的影响,不要总是活在创伤里。

自我反省是人的一个美德,可以让人在反思中修正错误不断进步,但是切记:不要把所有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因为,自我反省≠自我攻击。

四 有效管理个人时间

只有做好自己的个人时间管理,明确哪些事是重要的,哪些事是可以忽略的,才能在别人过多寻求帮助时做好判断,不被别人的事情占据自己全部的生活。

永远记住:如果别人的事并不是那么紧急,优先完成自己的计划,才能摆脱拖延和焦虑,把生活变得从容有序。

《心理界限》:不要轻易让步,终其一生,我们不会因为讨好而被爱


五 做好财务管理

平时对生活收支做好记录,对家庭开支做好预算,把所有的收入,一部分用来储蓄,一部分用作预备金,一部分作为生活费。

只有对自己的财务有明确的认知,才能知道自己可以承受的最高限度在哪里。而不是像上面讲到的“提款机大哥”一样,无休止地借钱,结果最后,什么好也没落下。

《心理界限》:不要轻易让步,终其一生,我们不会因为讨好而被爱


4

从小我们就被父母教育:要多为别人着想,遇事不要总想着自己,否则就是自私自利。

却从未有人告诉我们,原来适度的拒绝和坚持自己,才能让人际关系变得更加舒服,不至于成为出力不讨好的“烂好人”。

《心理界限》:不要轻易让步,终其一生,我们不会因为讨好而被爱


为什么要设置心理界限,学会对超出自己承受范围的事情说“不”?

因为,“只有当你懂得妥善分配自己的生命资源,想做的事情都能一一实践,生活无匮乏之虞时,你就会对自己和他人产生一种真正的安全感,不需要通过牺牲奉献,来消除内心的恐惧。”

设置界限并不代表别人就不会伤害你,而是让自己坚强起来,不再给别人有“下一次”的机会。

共勉。

《心理界限》:不要轻易让步,终其一生,我们不会因为讨好而被爱

(本文系作者原创首发,抄袭必究!)

作者简介:淡淡翠,山野草木,煮字为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