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曹操把政權還給漢獻帝,劉備會乖乖聽話嗎?

腐攸


漢獻帝:

劉協(公元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漢靈帝劉宏次子,漢少帝劉辯異母弟,母靈懷皇后王榮,東漢最後一任皇帝,公元189年-220年在位。因被董太后撫養,故稱“董侯”,初封渤海王,後改封陳留王。公元189年,董卓廢漢少帝劉辯,立劉協為皇帝。董卓被王允和呂布誅殺後,董卓部將李傕等攻入。

原因:

就是因為劉協。劉協的皇后叫作曹憲,曹憲可是曹操的親生女兒,也就是說曹操是漢獻帝劉協的岳父。也因為這層關係,所以曹操一直沒有奪劉協的皇位。

假如說一下,漢獻帝很軟弱屬於傀儡皇帝。以劉備的個性應該不會,劉備知道曹操的為人,而且也知道劉協與曹操是岳父關係,劉協是傀儡皇帝,除非劉備奪權當皇帝,個人意見。

以上資料顯示:

1.曹操實際上是幕後的大boss,掌管實權,因為曹操與劉協關係親近。

①一直與劉協捆綁一起,所以實權大佬是曹操,曹操性格暴躁多疑內心不平穩,而且辦事不擇手段自私自利。

②不過優點是喜歡獵手有用之才為自己所用,但是由於性格問題劉備,關羽還是離開曹操這個大老闆。

2.劉備當初為什麼離開曹操自立蜀漢。

①三國鼎立時期,足以證明劉備也是有著遠大理想的,寧可獨立其行也不會委屈求全的。因為曹操不屬於君子的大將風範,所以劉備不會攀附曹操的,劉備也是有想當大boss的想法,一山不容二虎。

②劉備之所以離開曹操,因為曹操的人品有問題,劉備不會欣賞曹操的,所以劉備要自己心裡認為是可靠的人或許會乖乖聽話的,也就不存在假如之說了。(圖片cr瀏覽器)


Eleazarchen


東漢末年,為了鎮壓黃巾起義,漢靈帝下了一個昏詔,那就是允許各州郡豪強自行招幕軍隊,鎮壓地方黃巾軍,維護治安。這一昏詔,直接導致了各地州郡擁兵自重,軍閥割據,這時的東漢局勢已和東周時期的局勢差不多,漢帝對地方已失去了控制力,特別是董卓擅自廢立以後,漢天子更沒了權力,只能成為一種象徵意義。

曹操挾持漢帝,其實是為了更好地以漢帝名義,為自己爭取更大的利益,曹操是絕對不會還政於漢獻帝的。如果曹操真的還政於漢獻帝,事事聽從漢獻帝的詔令,那曹操就很難凝聚自己的力量。漢獻帝必定會重用自己信得過的大臣,像國舅董承,像伏皇后的親戚,像劉氏宗親等等,如此曹操沒有了絕對權威,是很難與周邊的割據勢力相對抗的。以漢獻帝的幼稚執政,曹操的勢力範圍內很快就會四分五裂,曹操或被朝內處死,或被外部勢力打敗而死,曹操想統一北方,那恐怕只能成為幻想。劉備一直稱自己是漢室宗親,中山靖王之後。

漢獻帝如真實當權,會不會查看家譜,承認劉備呢?這還是個未知數。為什麼漢獻帝會承認劉備是皇室一脈?因為當時曹操完全掌控著權力,漢獻帝為了制衡曹操,才承認了劉大耳兒是帝室之胄。漢獻帝真的當權,販席織履的劉備,也許僅憑鎮壓黃巾微功,只能做箇中下層的官吏了,還會有劉皇叔這樣的人嗎?關羽、張飛看劉備沒戲,會不會跟從還是個事兒。劉備還有條件不聽話嗎?漢獻帝真的掌權,其結果恐怕曹操會滅,獻帝會被其他有力的勢力所劫持,又會成為別的勢力的傀儡,漢朝的覆滅,是歷史大趨勢。至於劉備還能不能成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勢力,這就看他的造化了。因此曹操若真的還政漢獻帝,曹操不但早早完蛋,也正如曹操所說,天下不知會有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天下不知會亂到何種境地,也許到最後漢人被滅也未可知,因為三國時期是歷史上漢族人口最少的時期,全國僅有不足八百萬人,亡族滅種,可真就成了一步之遙了。

總之,東漢末年分三國,劉漢統治瓦解,人心思漢已成為過去,正是各種勢力重新洗牌的時候,從某種意義上說,曹操的存在參與,也是有其一定積極意義的。


sunjin6278


漢末亂世兵禍不斷,漢獻帝也落泊到朝不保夕,連基本的衣食住行都成為問題!此時,曹操為了自己政治目的挺身而出,將漢獻帝迎回了許都,並開始了挾天子以令諸侯,從此漢獻帝也成了曹操的傀儡。

由於漢獻帝並無實權,所以漢獻帝也無法號令天下諸侯,包括自己的皇叔劉備。有人會想到,假如曹操把政權還給漢獻帝,那麼劉備會變聽話嗎?

其實,即使曹操把政權還給漢獻帝,劉備也不會乖乖聽話於漢獻帝。因為劉備不是一個甘於聽命於漢獻帝的人,一方面劉備有著自己的野心,以稱帝為目標;另一方面劉備以自己安危為重,不會以身犯險

1.劉備有自己野心,不會聽命於漢獻帝

公元195年,李傕與郭汜在長安城中火拼,讓長安幾乎成為一片廢墟!漢獻帝劉協無奈下只得逃往弘農避難,並召集諸侯勤王。

在漢獻帝落難時,其基本的安全和食物都無法保證,當時只有兗州刺史曹操肯率軍應召,並迎回了漢獻帝,最後將劉協移到了許都。

此時北方未平,曹操在實力上並未佔據明顯優勢,而劉備已經佔據了徐州,按實力來說,劉備也具備迎接漢獻帝的條件,結果劉備卻沒有那樣做,而是選擇做一個局外人。

到公元221年,曹丕篡漢後,當時實力更為雄厚的劉備便立刻在成都稱帝,完全不顧仍然健在劉協的想法。

顯然,劉備有著自己的野心,比如裂地封侯以及最終稱帝,因而劉備不可能聽命於漢獻帝而屈居人下。

2.劉備以自己為重,不會為別人以身犯險

劉備的一生都以自己安危為重,從來不會為別人而拿自己性命去冒風險,也不會聽令於別人做危險之事,更不用說愚忠聽命於漢獻帝。

每次劉備被別人打敗,都是隻顧自己逃命,而把妻兒隨意拋棄掉。幸好手下兄弟非常給力,在徐州兵敗後,劉備家眷由關羽保護著投奔了曹操,而新野敗退時,又有趙雲救回了劉阿斗,否則劉備的家眷可能屢遭團滅。

劉備如此對待家人,對漢獻帝劉協更不可能捨身取義,為了漢獻帝命令而去拼命。歷史上漢獻帝的“衣帶詔”事件,劉備曾參與其中,卻是唯一逃脫的人。

據《三國志先主傳》中記載,“獻帝舅車騎將軍董承辭受帝衣帶中密詔,當誅曹公。”後來,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時,劉備害怕性命不保,於是便向曹操供認同謀之人,“與承及長水校尉種輯、將軍吳子蘭、王子服等同謀”。此舉等同於告密,可見以劉備性格,處處為自己著想,不可能聽命於漢獻帝。

總之,劉備的野心從及以自己為重決定了他不會聽命於漢獻帝,即使漢獻帝擁有了實權。對此,漢獻帝劉協想得很明白,據說當年傳來劉備在益州稱帝的消息,劉協聽到後先是一愣,然後哈哈大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