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到的正義到底是正義還是敷衍呢?

劃個圈圈


遲到的正義當然是正義。至少理論上是無可爭議的正義。但是,遲到的正義有時是褪色的正義,甚至僅僅是來晚了,變成了缺席的正義。


一、正義會褪色

“網上言論也是呈堂證供”,國家早已立法,這一點毋庸置疑。比如頭條的打卡,原本是對辱國的憤怒,逐漸變成對後臺的猜測,再變成對司法的疑惑,是不爭的事實。甚至,連異地官媒都加入了@的大軍。依然沒有結果、甚至進展都沒有通報。人們能不疑惑嘛?這麼多人在網上舉報(非正規渠道)、跟帖、點贊支持,事實上已經成為熱點事件。儘快完成偵查、證據,儘快司法結論。真的是唯一的選擇。

事實上,事件本身並不十惡不赦。但是,這麼多關注、成為熱點,小事已經變成了大事。原本作為第三方的、裁判員的司法,其延遲性、公正性都被人疑惑。法律的尊嚴是不可損毀的,行政的誠信是無價可估的。一件事的慢作為,一旦導致公信力受到疑惑甚至質疑,在今後的正常司法中,勢必付出百倍千倍的代價,才有可能挽回。“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這句話不公平、也不合理,但是,這就是現實、就是社會,至少在今天誰也無法改變。


二、正義會缺席

說正義會缺席可能並不準確,準確的說,是正義缺少觀眾,或者是少有人聽。

若干年前,官方電視臺曝光了一起中小學生虐女同學的事件。在放學的路上,五六個小學高年級、或者中學低年級階段的學生,其中一位是男學生,其他都是女學生。畫面開始,就是一位女學生被扒的只剩下內褲,蹲在地上,雙手遮擋在胸前,低聲的哭泣。幾名在女學生群毆,拳打腳踢。不知誰說了一聲,他們開始扒被打女學生的內褲,糾纏掙扎中,被打女學生被拖倒在地上,內褲被扒掉,全身赤裸,一手遮胸、一手遮腿。

視頻到此終結。對我而言,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我後來也沒看到該電視臺播放如何懲治作惡的一群同學的視頻。電視臺放沒放,我完全不知道。


記得我看電視的時候,就非常的憤怒,差點跟家人都吵了起來。

家人說:這電視放的不錯,對家長是一個警示。

我說:這電視臺就是混蛋。整個視屏,畫外音介紹的不是畫面本身,就是道德譴責、還有“情節嚴重的涉嫌違法“之類的官腔。連違反什麼法律、可能會受到什麼懲罰,都隻字不提。警示?能警示什麼?換做我們是這個被打女孩的家長,怎麼防範?

是孩子放學前就下班到學校門口接上孩子,護送孩子回家?

還是給孩子陪一把刀,看見危險拿刀捅人、先下手為強?

孩子看了這個視頻,有什麼幫助、有什麼辦法?

法律在這個視頻中、在這個電視臺,是缺席的、是不存在的。官話套話,應付領導或許有用,但對觀眾跟沒說一樣。老百姓最喜歡聽的、甚至能聽懂的,是人話!


我不知道正義最終有沒有來到。但是,在我的實際上,是缺席的。我猜測,在很多人的實際上,也是缺席的。電視臺播放了上一集、並沒預告下一集的播出時間,沒看到下一集的,都沒見到正義。正義不是缺席,是什麼?


三、懲前毖後、治病救人

絕大多數人並不認真學習法律。人們對法律的瞭解程度恐怕1%都不知道。普通人對法律的瞭解,大多數都是從媒體上看到的。比如電影電視劇、比如官方媒體,比如道聽途說、家長裡短。這就是現實。”某某因做了什麼犯罪的事,被判刑10年“,老百姓知道了,某某做的這事不能做,會被判刑十年的。懲前毖後,更多的、更普遍意義的,是對罪犯的刑法,是百姓們警戒自己的開始。

法律的遲到,也就是”毖後“的遲到。從熱點到懲前之間,遲到的時間影響了”毖後“,這段時間的毖後空缺,誰買單?

並非人人都始終關注一個熱點 。很多事,涼了、就是沒了。而沒了,也就是正義缺席了。雖然事實上,正義並未缺席。但是,你也沒有預告,下一集播出時間啊。


滄桑短笛


敷衍的正義


用戶3002023650286


我讓你含冤受苦揹負罵名,你花了一輩子去澄清,到頭來給你個清白,請問你的人生怎麼去追求樂趣?你能想個普通人一樣成家立業?傻子就去信吧,問合不合理,就問發生在自己身上時樂不樂意,講什麼大道理,好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