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話明清:踩在腳底板下的紋字的祕密

“反清復明”這一口號,幾乎貫穿整個清王朝統治時期,為整個中國歷史上所之少見。即使如此,大清朝最終也不是被喊著“反清復明”的人推翻的。相反,那個左腳刺著“清明”、右腳刺著“重陽”的天地會青木堂堂主韋小寶,最後也是質問如父親般的師傅陳近南:“鰲拜死了以後,更加是國泰民安,老百姓都吃的好,穿得好,為什麼還要推翻它呢?”

想來,正是因為清初期,康熙皇帝極力推動滿漢文化的融合,才換回了大清276年的統治。

在平定三番之亂,全國政局逐漸穩定的情況下,一個盛世時代,康熙皇帝究竟要採取什麼樣的文化政策,才能真正實現滿漢文化的融合呢?康熙皇帝經過吸取清初期正反兩個方面的歷史經驗,決定以漢傳統文化為主,兼容其他的文化,採取了一系列重大的措施。

一是以儒學為國學。在春秋戰國的時候,儒學就是儒家的學問;到了兩漢,就變成了經學,成為了一個國家的學問;到魏晉南北朝,又發展成了玄學;歷經隋唐,又往前發展,到了宋朝產生了理學;明朝有心學。康熙皇帝總結明朝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空疏空論、言行不一,說大話不做實事,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所以就強調實學,強調經世致用,把儒學和實踐結合起來,這麼就早準了清朝立國的理論的基礎,理論的根本,就是儒學作為國家的國學。

二是爭取漢族士人之心。范文程給多爾袞、順治上了一個建議,“治天下在得民心,士為秀民,士心得,則民心得矣”(清史稿-范文程傳)。要想治理天下,鞏固大清的政權,關鍵在的民心,在士農工商裡,首先要爭取名士的心。傅山就是一個例子,傅山不願意參加科舉,不願意參加博學鴻詞,不願意為清廷效力。康熙沒有懲罰他,反而給他一個名譽的官銜,給他一些俸祿,就讓他返鄉了。

三是以身作則學習儒家經典。康熙先學《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接著就學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康熙全會背;接著就讀五經-詩、書、禮、易、春秋。康熙皇帝為了表示他對儒家經典的敬奉,南巡時,到了曲阜孔廟,武官要下馬、文官要下轎,康熙也是步行走到大成殿,面對孔子的塑像,行三跪九叩大禮,之前的漢族皇帝都是兩跪六叩。還為孔廟提了匾,四個字-萬世師表。

四是興辦文化融合工程。康熙皇帝用漢文寫了1147首詩,乾隆皇帝寫了42000多首詩,他們的母語是滿語,要把滿語思維換成漢語思維,再遣詞造句,研究平仄音韻對仗,是非常不容易的。儘管我們今天能夠家喻戶曉,每人都會背誦的詩,幾乎一首沒有,但是確實是滿漢文化融合的一個重要表現。康熙皇帝以後,雍正、乾隆一直到光緒,都有詩文集,現在我們都可以看得到。還有修書,康熙主持修《全唐詩》900卷,《全唐文》1000卷,《古今圖書集成》10000卷,《四庫全書》30000卷,這都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

細細想來,天地會餘黨左腳清明右腳反覆,難道是一幫豬頭三嗎,想必也只是在文學作品裡博人一樂罷了。設若紋腳者,被清兵抓到鞋襪一扒,賴都賴不掉,一來有性命之庾,二來不符合保密守則,口號可不是亂紋的,即便是紋,還是“左腳清明右腳重陽”比較保險。兩大節氣刻在腳板底上人畜無害,成功的幾率也大了許多。立此存照,說說而已,又不能真的穿越,去和他們一起變革。

大話明清:踩在腳底板下的紋字的秘密


大話明清:踩在腳底板下的紋字的秘密


大話明清:踩在腳底板下的紋字的秘密


大話明清:踩在腳底板下的紋字的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