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來襲,凜冬未至,中國職業足球將邁向“冰河時期”?

由於疫情的影響,2020年中國的各級職業聯賽還在停擺,但休賽期間,職業聯賽圈內並不平靜,對中國足協來說,還有一堆焦頭爛額的事情亟需處理。比如天津天海的准入問題,比如中甲、中乙多達10餘傢俱樂部退出、解散後的遞補問題,時至今日,足協依然未有定論。

而近來鬧得沸沸揚揚的遼寧俱樂部球員的討薪問題,很可能成為壓死遼寧隊的最後一根稻草,但足協在遼寧俱樂部的生死問題上,依然不作為,致使球員們想恢復自由身自謀出路也不成。


寒潮來襲,凜冬未至,中國職業足球將邁向“冰河時期”?


這些“爛事”足協很頭疼,但目前還不足以動搖聯賽的根本,足協也已經有了替代方案,無非是最終還沒有確定誰來替換誰罷了,甚至足協還想著讓國奧、國青來踢中甲、中乙聯賽!

其實,面對這些,足協雖然“心塞”,但至少還可以招架得過來,而近來的一個報道,卻讓中國足協有了火燒眉毛的緊迫感,在我看來,此事,或正如廣州富力董事長黃盛華所說:“中國足球的冰河時期將會很快來臨!”

早先,當富力的老總炮轟足協“故意拖延成立中超職業聯盟”時,足協已經感到了壓力,並立即公開了自己的一個聲明:


寒潮來襲,凜冬未至,中國職業足球將邁向“冰河時期”?

這個聲明其實說了等於沒說,沒有一點實質性的東西,而且以“理事會”來回避“職業聯盟”,更是“李代桃僵、指鹿為馬”,足協有意在職業聯盟一事上無限期拖延,但以富力為代表的職業俱樂部已經等不及,從黃盛華接受採訪的話語來看,俱樂部和足協差不多已經到了“攤牌”的時候,如果足協此時還不肯放權,等待中國足球的或許不僅僅是中小俱樂部的退出,很可能是以富力為代表的中超大俱樂部。


寒潮來襲,凜冬未至,中國職業足球將邁向“冰河時期”?


當然了,這裡的退出不一定是“決絕”的撂挑子不幹了,也可能是投資人對俱樂部不再有興趣,任其自生自滅,這裡打個比方:假如富力老總張力今年在俱樂部身上花了20億,可能明年只撥個5億,然後俱樂部你想辦法玩吧,玩不下去了,大不了直接解散!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因為足協自2017年以來的,一年一個“新政”,已經讓投資人的忍耐快到了極限,當投資人覺得投資足球完全是一種“無底洞”的負擔時,他們有什麼理由再堅持下去呢?

1.俱樂部名稱的中性化。我不否認這是俱樂部健康發展的一個趨勢,畢竟歐洲成熟聯賽的俱樂部大都如此,但我還算覺得足協此舉操之過急,在我看來,實現“中性化”的前提是俱樂部能夠獨立運營,不需要過度依靠集團輸血,到那時,你不支持我,我找別的贊助商。但是目前國內的俱樂部,基本都是靠輸血,如果失去了廣告效應,俱樂部的熱情還能有多少?

2.中超新政的無序化

。一個成熟的聯賽,出臺一個新規定時,基本都是先研究再實施,一般都是提前兩年公佈,但是足協這些年基本是想到一出是一出,賽季馬上開始了,才敲定新的政策,讓整個冬訓的備戰都失去了意義,比如2017的時候,賽季開始時突然宣佈“亞外”沒有了,讓準備了一個冬天的上港,不得不重新安排打法。甚至,賽季中段也改變規則,比如去年賽季中期,又說外援可以換外援了,這裡我不是說這個變化不好,而是足協這樣的操作太隨意化了。試想:中超的基本政策都不穩定,說變就變,這時的投資人誰敢下手?

3.利益分配的不科學化。說穿了,職業俱樂部還是市場主體,無論其求的是什麼,都有其利益攸關點,早先,投資人可能是處於“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想法,在足球上出點血,在土地優惠政策等方面獲取好處,再或者就是圖名,為了廣告甚至是ZZ,但在外圍政策逐步規範以後,或者說當投資人在其他方面撈不到好處後,就會把目光聚集在足球俱樂部本身上,希望通過在俱樂部上身上“盈利”。不要覺得在中國俱樂部盈利是天方夜譚,事實上,如果足協敢放手,把中超交給職業聯盟去做,職業聯盟是能把中超這塊蛋糕做大的。但恰恰是在這個方面,足協不肯退讓一步,因為,一旦退出後,足協將變成一個純服務的機構,這足協能忍?


寒潮來襲,凜冬未至,中國職業足球將邁向“冰河時期”?


從張力公開質疑足協不肯成立職業聯盟一事來看,投資人和足協的博弈已經到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地步,目前,投資人或許靠著中超前幾年集聚的人氣和關注度,還不捨得放手,但是這個時間不會很長。而一旦投資人集體抽身,對中超的傷害將是釜底抽薪,再想恢復元氣,可就不是三五年的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