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逻辑与管理工具分离,将很难兑现时间周期的确定性管理目标

结构洞观点:随着“新冠病毒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大流行,人们的思维、生活和工作,甚至是习惯都开始在无意间发生了变化,尤其在工作和社交方式上人们更加注重居家

“无接触”的安全模式,由此一来本来很多是超大型企业内部用于网络协同办公的技术管理工具的社会市场价值被体现了出来。如原本是“字节跳动”公司内部用于数量庞大的员工之间进行网络协同办公的管理软件APP“飞书”就借此契机被迅速推向了市场,希望正好对应满足众多中小企业主在疫情期间以及未来的员工办公管理需求,这即便在我看来真实的功效很可能较为有限(因为经济和产业链是一个整体生态大系统,一旦其中的关键链条被疫情冲击所崩溃,恐怕某些其中具体的企业即便是做些局面的应对变化,也很难有所显著的功效),但是却客观上引起了相当多的企业家们的重视,也的确造成了相当的市场轰动效应,的确对于“字节跳动”这家以“科技驱动”为主要特征的大型公司来说是一个绝佳拓展新市场空间的好机会,可以算得上是利用“事件”开辟新机遇的经典范式,当然也给之前多年一直在这一市场领域耕耘的“阿里巴巴”旗下的“钉钉”带来了不小的竞争压力。今天就想针对这一现象谈谈我的另类观点!

商业逻辑与管理工具分离,将很难兑现时间周期的确定性管理目标

针对疫情期间发生的这起典型借助“疫情”拓展新机遇的商业事件,我仔细观察了一下“飞书”这个产品拓展新市场空间的一些特征,总结起来大约有七个:其一、全免费;目的是方面企业家们使用,最大化降低进入市场的摩擦系数。其二、强调企业主使用可覆盖的市场范围和人数规模,如“在线百人视频互动,可达百万人直播参与”等;这等于说企业主可以免费就拥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类似于网上虚拟空间的“抖音视频+办公协同”的强大平台,从而极大的提升在市场中对众多中小企业家们的吸引力。其三、强调这个管理运营工具的效率;如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管理者与客户之间和员工或客户与管理者之间等各类信息沟通传输的无障碍等。其四、强调企业主在使用该管理工具时与传统模式相比所体现出来的显著优势;如所有人可借助这个管理工具平台在网络协同办公时,可“实现同步编辑和在线文档与表格创作”等。其五、强调该管理工具有超大数据存储的功能;

如该工具平台具有“企业专属的超大云存储空间,并且是免费使用”。其六、强调企业在使用该工具后可大幅降低管理运营的成本;如所有的员工都将实现线上各相关事项的远程审批管理。其七、强调可实现无接触方式的网络远程打卡办公,这也是该管理工具最大的卖点;总体来说是想给市场众多中小企业家目标群体传递出这样一个清晰并且高识别度的信息:该产品是集“即时沟通、日历、音视频会议、在线文档、云盘和工作台”等功能于一体,成就组织和个人更高效更愉悦的管理运营工具,使得公司管理能抓住员工或客户的需求,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工作追求高薪是一方面,另外如果不用拍马屁,不用学职场商场情商,不需要在一些被他们认为毫无意义的事情上耗费精力,和同事合作能够高效务实,而这些可能更加会被90后甚至00后的年轻人们所看重。毫无疑问对于像“字节跳动”这样的大型科技企业来说,借助疫情为契机拓展新的市场领域和空间,很可能更是其早已规划发展战略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底层商业逻辑也与“钉钉”存在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通过已经具备的强大市场影响力和核心竞争优势,提供一种
“表面上看似不赚钱,甚至是亏本的产品服务平台,以吸引目标客户注意力+时间的方式,建立强粘性并最大化的通过流量来汇聚更广泛的客户商业活动的行为数据并形成强大的数据流,再运用这些数据集通过必要的各种智能算法进行识别、分析和判断,从而提供给自己或者其他客户以便于进行高效的商业决策和随之对应的兑现价值的行动,设置各类隐形的路径,利用无形的产品或服务形态兑现终极商业利益”,自然也代表了这样的商业和技术应用的逻辑模式,正是未来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趋势。但是我的疑问是这样一个“标准化”的基础管理运营工具,客观上真的是市场上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家们尤其是创业者们所迫切需要的吗?“钉钉”在这一领域已经耕耘了多年,很多中小企业都在用,也没有看到他们的网络协同办公方式发生什么本质的变化?我的意思是说在当下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虽然管理的效率和工具的使用至关重要,这样的管理工具也不是对中小企业一点使用价值都没有,起码能满足一些企业都存在的“共性”管理需求,但是即便像“字节跳动”或“阿里巴巴”这类超大型科技企业内部在使用其自己开发的管理工具时被事实验证能做到得心应手和高效,这也并不意味着其他所有的企业在使用时一样具有适合的体验感。其中的道理恐怕大家都知道,这些所谓的管理技术工具只是一个
“基础管理技术架构设施”,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中小企业都有各自的“独特性”,要在此基础上再次做“定制化”的二次应用开发才可能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更何况在我看来这些基础管理技术架构的中心化底层商业逻辑恐怕也存在疑问,更大的风险是这些中小企业在免费使用后,就等于自己的命脉全部都不掌握在自己手中,也就是说自己好不容易才构建起来的“有效资产”并不是自己独立拥有的,如果你做的非常好也难逃被其收购或者并购的命运,假如这种情形真的发生,你将没有选择,并且后续各种所谓的增值服务会层出不穷的向你袭来,最后本来是想节省成本提高费效比的初衷反而被搞得南辕北辙。

需要特别申明的是,上述针对同样一件事情之所以会出现完全不一致的观点,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与这类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商及对应的中小企业家们站在不同的第三方视野看问题所致,这也很正常毕竟存在着“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普遍情形嘛!具体说

就是站在创投市场中投资人的立场而已。但这并不代表着“字节跳动”公司向市场堆出的“飞书”产品的商业策略本身就存在问题,更不表明该产品本身没有市场价值,这种商业策略本身也不存在绝对的对错,相信他们也是经慎重调研进行最有利于自己企业发展战略决策的结果,也相信一家优秀的大型企业会有听取不同见解的胸怀,而我也只是想借助这一“商业事件”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现在回到这个商业事件本身,站在金融投资人的专业角度,一方面通常对于所投企业项目“资产”“独立性”是非常看重的;即便是对形成有效资产所必须的各种科技的应用,也认为是应该建立在“通用技术+自研成果(自主知识产权)”基础之上的,如像“飞书”这种管理运营工具平台作为了企业有效资产不可分割的核心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企业日常管理运营的所有要素资源的内容都是被整合在这个管理工具平台里面的,那么就意味着该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起码是部分丧失了独立性,表明该企业资产的有效性严重依赖于“飞书”这个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商。很多人可能会认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很多业务或功能都是采取接受外包服务的方式来完成的,这在当今市场环境下非常的常见也不应该有什么感到奇怪的,可为什么借助管理工具并且还是免费的这种管理工具平台就不可以呢?答案是:
“不是不可以,前提是必须要建立在不影响核心竞争能力”的基础上,“核心竞争力”必须自建并绝对属于自己。大家不会忘记几年前的“中兴通讯事件”吧!这个事件表面上看是受制于关键技术“芯片”,实质上则是“中兴通讯”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商业逻辑和整个基础技术架构都是建立在不是自己创建的基础之上,自己只是做了些上层的各项技术要素的“排列组合”和应用开发而已,相比较之下“华为”的核心竞争力就不会受制于人。先不说“飞书”这个产品是否能成为多数中小企业构建核心竞争能力的必要组成部分,不过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任何企业的管理逻辑模式以及运营载体,都是其体现资产核心竞争力的必要组成”,有句俗话叫“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另一方面则是每个企业项目的管理运营模式都是与其对应的商业场景和创始人的性格特征以及发展战略目标相匹配的,再说管理本来就没有固定的模式,都是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的,都必然存在着各自的独特性
;虽然中小企业相对于“飞书”这个产品而言是客户,但并不同于一般的个人消费者,是一个有组织有各自不同商业目标愿景、使命和价值观的企业,这个定位要清晰。在当今现实的市场环境下的确存在着网络环境下的分工与协同这种“非接触模式”办公的强烈需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果“飞书”可以作为一种“公共服务性基础管理工具设施”的产品,在我看来的确是存在着市场价值意义的,不过“字节跳动”却是家典型的商业企业并不是政府,恐怕其背后考虑更多的是商业利益而不仅仅是提供一种单纯的“公共服务”吧!再说相对于广大中小企业尤其是创业企业来说,他们真正需要的应该也不仅仅是一种“标准化”的普世管理工具平台,而应该是能满足各自“独特性”的体系化智能管理工具,并且其实用性还应该具有唯一性,是其资产体现市场价值和核心竞争力的有机重要组成部分

商业逻辑与管理工具分离,将很难兑现时间周期的确定性管理目标

凡是稍微懂点经济学的人其实谁都知道企业商业活动的“市场规模和效率都将取决于对时间周期的确定性管理”,也就是说凡是企业家都必须重视“时间周期的确定性管理”这件事情,而为了能尽可能的提高兑现认知及创造价值过程中的效率,运用各种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技术工具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但是作为众多中小企业尤其是创业企业家们为什么在大多数情况下却很难做到对“时间周期的确定性管理”呢?我想最大的原因是来自市场环境和企业组织内部在员工之间分工协同的管理运营中,不断出现的新变化或突发事件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所致。比如此次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就客观上打乱了很多企业经济组织的原有管理运营计划安排,使得在“疫情”冲击下变得原有的“时间周期的确定性管理”体系不能得以持续甚至崩塌,这种来自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因素随时都在发生变化,因此任何企业的管理运营体系就需要“自适应性”,能依据环境的变化随时做出必要的调整。我的意思是说企业的管理运营核心在于体现最符合企业管理者或企业家们各自差异化的

“自主性”,缺乏自主性就意味着在不断变化的尤其是出乎意料的事件发生时,瞬间就会处于被动,更谈不上“事件周期的确定性管理”了。其实类似于“飞书”的商业逻辑我早在2015年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后来又被自己推翻了,感觉这样其中的商业底层逻辑似乎是存在问题,还是在延续着传统管理思维,即便汇集了现代科技的创新应用研发出来一个“系统性的管理运营工具”,也没有逃脱“以制度约束和后果事后处罚相威慑的人管人”的范畴,只是在充分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背景下实现了一定范围内(如企业组织成员或对应的客户群体内)的中心化“信息交互和高效传输”,从而让各类信息在系统范围内按设定的“容错率”为前提,使得传输的过程最大限度的保真,充其量对于管理者来说只能基本做到信息对称。从科学的角度来讲“任何组织结构系统都符合熵增定律”的约束,都将随着时间的推移系统内的混乱程度会增加,人类由于存在无尽欲望的秉性,本身的行为就伴随着不确定性,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企业内部员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与管理者的目标是不一致的。他们就像水的特性一样,会随着物理环境和温度的变化,自然的改变形状和存在的方式(如固态、液态和气态等),而为了对抗组织系统逐渐增强的混乱,管理者们必然需要耗费越来越高的管理成本,才能维持组织系统的基本稳定和有序,也只有确保组织系统的稳定和有序才能实施“时间周期的确定性管理”,从而达到企业家们期望兑现的“规模和效率”目标。

还是站在金融投资的专业角度,与一般的产业投资的区别是“金融投资人之所以愿意投资是希望从被投企业项目所形成的“资产”身上在资本市场中能看到存在着确定的“套利”空间”。也就是说他们投资企业项目所形成的资产着眼点并不是资产本身也不是想真正长期拥有该资产,而是该资产在对应的资本市场中能以什么样的价格卖出,他们会更关心资产在市场中的定价,并且会依据市场均衡理论认为资产的定价是线性的(具有确定的因果对应关系且是唯一性的),坚信资产价格的市场波动服从正态分布曲线也叫高斯分布。但是几乎每一个从事创投的金融投资人都知道,自己所投资的企业资产之所以能在对应的资本市场中形成合理的价格并持续的交易,关键就在于“资产要有效”,而资产有效的最重要特征就是能为企业持续带来不断增加的现金流入和企业利润率的稳健增长,而要兑现这一切的前提就是企业商业行为的市场规模和效率,显然这就又绕回到企业必须要具备“时间周期的确定性管理”的能力上来了,这就是金融投资的最底层商业逻辑。

可见企业资产是否存在着确定的在资本市场中的“套利空间”与企业资产的运营管理者对“时间周期的确定性管理”能力之间存在着正向的线性逻辑关系,他们在看待企业项目的时候通常也会将企业管理运营的执行能力视同其核心竞争力比较优势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投资人们对所投资产市场“独立性”的必然要求。这也是我不太看好类似于“飞书”这种标准化产品并认为该类产品底层商业逻辑存在一定问题的根本原因,其实我并不反对“网络协同和数据智能”在企业管理运营中的积极作用和贡献,也非常赞同“非接触式”办公的商业理念,相反还是一个积极倡导的拥护者和践行者,只是认为任何优秀的企业之所以会体现出高效的管理执行能力,其市场占有率的规模和日常管理运营的效率,是与企业在其“有效资产”形成的过程中“自然滋生出来的”,并不是来自企业外部某种通用型管理技术工具力量作用的结果

商业逻辑与管理工具分离,将很难兑现时间周期的确定性管理目标

文章写道这里也许很多朋友会提出这样一个疑问,就是“既然来自企业外部某种通用型管理技术工具”对企业进行“时间周期的确定性管理”作用有限,企业又不可能不借助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来实施有效的管理,那么究竟该怎样做才是最适合自己的管理运营模式呢”?为了能清晰的回答这个问题,我想首先要搞清楚在经济学金融投资理论中企业“资产”在对应的资本市场中是如何定价的这个问题,换句话说就是“企业资产价格的高低到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回答是大家记住这样一个商业逻辑顺序,简单说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内(比如一个月或一个季度甚至一个会计年度)企业资产的市场价格/价值取决于该资产能向市场特定客户群体提供稳定品质和确定数量规模的“产品和服务”的交易量,这在经济学上叫企业资产的边际经济规模;企业资产的边际经济规模的大小取决于企业资产的要素资产结构;企业资产的要素资产结构的稳定性则取决于构建资产要素结构的资本投入量能够足以支撑,这在经济学上叫安全边际;而企业的资产质量(就是投资人经常所说的优质资产),在经济学上强调的资产构建的“投入产出比”和日常管理运营的“费效比”等成、本、利之间的最佳比例关系则取决于在企业资产的“边际经济规模”与对应的“安全边际”之间寻求到一个最佳的均衡点(这个平衡点就是企业资产对应的产品和服务销售量增长曲线与管理运营成本增长曲线的交会点),也就是说企业在形成有效资产的资产要素结构设计时,可以通过不断调整“边际经济规模”和对应的“安全边际”这两个变量指标来实现;最后企业家想最终获得在资本市场中理想的资产定价优势,被投资人普遍认同是优质企业资产的高评价还得取决于构建其构建资产要素结构逻辑关系的起点,即创意和商业以及各项技术创新应用的逻辑灵魂,也就是俗称的“商业和盈利模式”是否正确,正所谓

“一个可靠的结果,往往源于一个合乎逻辑并符合客观规律的前提”。在清楚了企业资产在对应的资本市场中是如何定价的机理之后,就很容易回答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优秀的企业在应用现代各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工具的时候,往往是在其开始设计构建资产要素结构并致力于形成有效资产的同时就会依据企业的商业逻辑和发展战略目标,将适合的管理理念和相关技术应用的工具植入到其资产要素结构的各个细节中去,在企业有效资产的形成过程中也一并伴随着形成了最适合自己独具特色的管理运营风格并发挥作用,唯有如此才能兑现“时间周期的确定性管理”目标

最后再谈谈商业逻辑与管理运营以及相关技术工具应用之间的关系,这是关乎到任何企业有效资产形成并成为创投市场中金融投资人们眼中认同的“优质资产”的逻辑灵魂起点是否正确的核心问题。在过去多年来以“互联网+”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的商业时代,人们的商业逻辑基本强调“链接”的重要性,是借助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各种商业场景中的创新应用,创建一个中心化的“互联网信息交互平台”为管理运营的载体,产生商业赚钱效应的商业逻辑是

“链接资源产生价值”。比如像阿里、京东、腾讯、等这些著名的互联网企业以及各类互联网金融企业,他们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以这种商业逻辑起家并发展起来的,在自媒体流行的当下甚至很多以帮助人们打造个人或者企业IP的视频直播类型的信息交互平台,这其中就包括上述提到的“字节跳动”公司的“抖音”平台等也是延续着这种商业逻辑。因此人们的管理理念和各种管理工具的技术应用也自然延续着同样的商业底层逻辑,从过去物质供给不足的年代以“物”为中心转向到如今物质供给过剩年代的以“人”为中心,从供给端转向到了需求端,自然管理运营的重心也从企业内部延申到企业外部的“客户资源和信息舆情”管理领域,现代企业的管理对象和内容也发生了变化,从企业文化(愿景、使命和价值观)到具体的惩罚机制、品质管理(流程管理)、客户管理和信息舆情管理等领域,其中企业文化对应解决企业发展愿景的市场价值、企业与员工是什么关系、企业与客户是什么关系等,以便于企业在市场中有鲜明的个性标签,便于市场客户或合作伙伴们识别,以提高在市场中的影响力;而具体的惩罚机制、品质或流程、客户和信息舆情等的管理重点则在于企业日常运营管理的有序和高效,落实“时间周期的确定性管理”的过程以达到企业期望对应的“市场规模和效率”目标。
总之所有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工具的应用都是围绕着“链接”为核心,而创造价值盈利的逻辑方式就是通过不断的链接资源而产生新的价值,并且都是重心化的也只有中心化才能最大限度的提升管理运营的市场规模和效率,也只有不断的在市场中扩大占有率规模和提升效率才能降低成本,从而获得理想的费效比,赚取商业利润。不过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假如这种以“链接”为核心,通过链接资源产生价值的商业逻辑不能得以持续,遇到了发展瓶颈的时候,是否就意味着上述的管理理念和相关技术工具的应用也随之会变得毫无意义了呢?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在现实的任何商业行为中有效的管理和技术的应用都是与商业底层逻辑密不可分的,而管理一旦脱离了商业逻辑将变得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在经济学上有一个规律叫“经济效应递减”,什么意思呢?是说一种被市场充分认知和广泛应用的商业模式形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市场充分广泛的应用,市场会变得越来越充分竞争从而会逐步丧失彼此之间的竞争力比较优势,其经济效用会逐渐递减直到彻底消失,大家知道一旦市场变得充分竞争就意味着无论做什么都将变得几乎无利可图。毫无疑问上述的商业逻辑正在遇到这种尴尬的困难处境,人们会发现由于大家都在采取几乎同样的商业逻辑,都在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或者管理运营着中心化的“信息交互平台”,会无限放大各种好的坏的市场信息,从而导致信息的泛滥成灾,人们已经搞不清楚谁的信息是真实有效的,到底应该相信谁?由于市场中存在着无数垃圾信息,已经导致信任危机和信息过多而无法选择的困惑和矛盾,从而走向此种商业逻辑愿望的反面,这种情形现在正在发生...... 正如中国政府所说目前正在遭遇
“百年之大变局”,经济增长方式亟待转变,商业思维和逻辑更要转变,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政府一直在倡导和强调要“创新”的原因之所在。

商业逻辑与管理工具分离,将很难兑现时间周期的确定性管理目标

还有一个问题不得不面对,那就是既然以“链接”为核心,通过链接资源来不断产生新价值的商业逻辑的经济效用正在走向衰竭,那么到底应该以怎样的新商业逻辑来面向未来呢?并且随之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工具的应用又应该是怎样的呢?我的回答是:

以“价值”为核心,通过“价值在市场中不断产生更多新的链接”的商业逻辑;举个形象的例子,妓女、妈咪和嫖客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如果是以“链接”为核心的商业模式,关键就是“妈咪”,只有妈咪的存在,才能将妓女和嫖客这个两个有价值的资源链接起来产生交易从而兑现价值,但是由于现如今信息交互已经变得是一种公共资源工具了,妓女作为资源本身是有价值的,于是她就可以通过一个自媒体的工具,将自己的价值传递到那些嫖客那里,于是就可以绕开妈咪直接与嫖客进行链接发生交易,并可以通过嫖客和自己的主动信息传递在市场中产生更多新的链接,从而兑现自己更大的价值并赚取利益,关键是“自己有价值”,而妈咪存在的意义就不大了,因此以“价值”为核心的商业逻辑前提是自己作为有价值的资源,就可以在市场中不断产生新的链接并直接获得利益了。在这样的商业逻辑模式下,任何商业行为首先就是要让自己拥有价值,是一个有价值的市场资源要素,说白了人与人之间之所以能建立互信和良好的人脉关系网,能在市场中不断产生更多新的交易,核心是“自己拥有的价值能够被别人利用”
,企业之所以有存在的市场价值并不是应为“链接”,而是自己拥有独特的“价值”优势,能够解决市场中更多特定群体客户的需求痛点,而产生交易的载体也不再是“信息交互平台”,而是自己的价值本身,强调的是“价值的互联和高效传输”而不再是什么“信息交互”,因此对应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应用工具也与之前的有着本质的不同,是“(人工智能+物联链+大数据)×区块链”。未来社会中将存在着大量的“自由职业者”,他们在市场中都有着各自不同且便于识别的“标签”,他们将不属于任何特定的企业或者经济组织,他们会依据自己的价值优势加入到不同标签的各种“社团网络组织”,并且他们也不再仅仅是为了衣食住行这些基本需求而活着,会更多的在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有价值的资源优势方面体现自己的荣誉感和成就感等高端需求,同时也能将自己的价值不断在市场中产生新的链接从而产生并兑现更大的价值,他们在与不同企业或经济组织合作之间不在是弱者,他们会更强调游戏规则的公平合理,因此在这种商业逻辑下企业的管理理念和对应技术工具的应用自然会发生变化,因此在这种商业逻辑模式下,
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相关技术的应用更像是一个游戏的方式,让市场中这些有各自价值的自由职业者按照各自的兴趣爱好和优势参与进来,按公平合理的游戏规则和智能契约的约束在企业管理运营的智能系统中领取任务,从而使得这些参与网络分工与协同的人的劳动时间、劳动密度和强度并不取决于其自身的主观意愿和行为,而是取决于管理运营智能系统在数据智能环境下游戏规则的设定,游戏规则强调衡量价值和兑现价值的核心并不是占用了多少劳动时间,而对应的是有价值的劳动成果

其实长期看我文章的朋友们都应该早就了解我这种商业逻辑思维了,并且我坚信未来的新经济发展趋势一定是按照这种商业逻辑演绎的,管理的逻辑和相应技术工具的应用也势必将随着这种商业逻辑而匹配,在技术应用的创新逻辑上将更加强调“(人工智能+物联网或产业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创新应用,这将在提供“差异化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方面更加有效,无论是从生成力还是生产关系方面来看,都不是传统“互联网+”时代的中心化“信息交互和高效传输”的“链接”商业逻辑,也不是简单的升级迭代,因此

在强调以“价值”为核心的,通过“价值产生更多新的链接”的新商业和技术应用创新逻辑模式下,“价值的互联和高效传输”将主宰未来新经济的增长动力来源。正是基于这样的商业和技术应用创新逻辑,早在2016年的时候,我就组建了一个团队成立了“凯泰结构洞科技”这家公司,致力于将创投市场中的投资人群体、创业项目的创始人群体和人力资源市场上的各类具有丰富专业技能以及智慧的群体(叫资源提供者),其中投资人群体提供创投金融资源和资金,创业项目的创始人群体提供各类优质的创业项目,而资源提供者群体则提供各类专业技能、科学技术和其它有效的资源和劳动时间,并且投资人、创始人和资源提供者分别在一个研发的叫“结构洞创投云孵化器”的智能系统里面,形成三种不同标签的网络社区,将现如今众多创业创新的创业项目的线下自我进行其各项有效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其有效资产的孵化过程搬迁到这个“创投云孵化器”智能系统的线上云端网络环境中来进行孵化,并通过各类创业项目进行“创投云孵化”的过程为纽带或载体,将这三类群体各自不同的商业目标有机的整合在一起,按照智能系统的游戏规则和各方签订的智能契约在稳定的“网络协同和数据智能”赋能支撑的环境中,以对应的创业项目云孵化为核心开展有序高效的分工与协同,让这三类群体在“资源分享和资产共享相融合”的商业理念下,以“价值”为核心,让他们通过系统设计的游戏规则和智能契约(算法)的要求不停的产生更多新的链接和交易,也就是在这种不断以价值而产生更多新链接的交易中,来实现创业者的“时间周期的确定性管理”和高效的兑现认知和创造价值来完成整个创业项目有效资产形成的“创投云孵化”商业目标,我们正在基于这种新的商业逻辑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当然更欢迎社会各界的有识之士们参与和支持。今天的观点是:
商业逻辑与管理工具分离,将很难兑现时间周期的确定性管理目标。

结构洞:ktjgd888

关注每天接收我们的消息

为您推送精品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