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距今几千年,怎么拨开迷雾,读到真意?

最近一两年时间一直在持续的读且悟的一本书是道德经,读这么长时间来,也发现了一些读古文的读法,希望与大家共勉。大家有独到之处也可以分享出来,以磬读者。

启示一,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古经典,在划分句读,在繁体字。句读要敢于怀疑,就拿道德经来说,历史上有很多版本,万幸的是马王堆以及郭店楚简的出现,使得一些争执尘埃落定。我在看了马王堆的甲本的影印版之后,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都说中国古代的书籍没有标点符号,但是我看到了下面的东西,红色圈中的黑点,这个是啥?

古书距今几千年,怎么拨开迷雾,读到真意?

还有文中大量的=是什么?应该是起到划分句读的目的,还是说有些也划分句读时没有点出来。请大家补充确认。因为本人阅读古书籍不多,所以不能断定。

繁体字必须得懂,尽量转换为繁体字来阅读。例如穷,窮,不是经济上的不足,造字本义为身居洞穴,身体被迫弯屈、不自由,后引申为物质上困顿的、不得志的、贫困的,又引申为追究、终结、尽、完等。

启示二,古代经典要看原版,少看注解版,以及后来的版本。道德经有很多版本,注解版。帛书版目前看可能最为接近原版,其他版都已经被改过很多。有些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也有时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替换成所处年代的字。例如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其实动是“蹱”,这个和动一个意思吗?康熙字典解释“蹱”是小儿行,行不正貌的意思。

启示三,古文的成书年代太久,用语和意思都不尽相同。建议备一个《说文解字》,以及多看看古代都是道家的基本同期的书籍,例如庄子。用古文来解释古字

启示四,古经典早期是竹简编在一起。时间长了绳子就会断了,顺序就乱掉了。到底是德道经,还是道德经?所以顺序可能是错误的。

古书距今几千年,怎么拨开迷雾,读到真意?

所以读的时候,需要思考:

1)作者真的是这样的意思吗?

2)这样说有什么价值,为啥要这样说,他想表达什么更深层次的意思,想告诉世人什么?

3)放在上下文中,不看当前文字,重新编排,重新替换词字,重新思考,会不会是这样?

4)放到全篇,再进行对照检验

启示五,反复读,反复解,反复悟,反复得:古经典,需要反复读,反复悟,所以隔一段时间,重复读,领会不同的意思;

个人所处的环境和人生经历不同,不能求一下子全弄懂,每一年龄阶段懂的也有所不同。领略万物生长化收藏,万物的有和无,万物的善。悟到个人应该保持什么心态,有什么认识和态度,采用什么策略,执行什么行动,怎么观察,体认,改进到极致,最后功成身退。让自己处处以圣人、以追寻道来作为标准。

启示六,各取所需,有进步即可,悟的内容没有高低贵贱,只有合适

:道德经覆盖的内容很多,能解决的对象和场景也很多,小到个人修心、养性、养生的,大到治家、团队、企业,再到治理国家。有认识、有方法、有状态。有心态、有人际关系、有治理原则、有谋略。

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你学了之后,就会变成什么样 。它,不是去改变你的样子 。而是,在你原有的样子的基础上,让你变得更好 。学了以后最低也会明事理,强大内心,增加谋略。学好了,能以老子的道去做人做事,在你单位里也可能难逢敌手,工作也会做的更加出色。

启示七,不把它当成一本书,要把它一个思想,理论应用到你的生活,工作中去。前一段时间看《老子传奇》,深受启发,把它当作一个道德学说,大道之学来学习,领悟,改变人生,提升品质。可以应用在每个时刻。

我个人悟到的内容,就和我的工作系统工程息息相关,指导我在应用。后续我会展开讲怎么结合指导应用的。

以上所说的可能都将是错的,但是我现在不知道错。

寻道之路漫漫,我将上下而求索。最后附上《老子传奇》的主题歌,韩磊老师演唱的

古书距今几千年,怎么拨开迷雾,读到真意?



《道在何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