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書距今幾千年,怎麼撥開迷霧,讀到真意?

最近一兩年時間一直在持續的讀且悟的一本書是道德經,讀這麼長時間來,也發現了一些讀古文的讀法,希望與大家共勉。大家有獨到之處也可以分享出來,以磬讀者。

啟示一,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在古經典,在劃分句讀,在繁體字。句讀要敢於懷疑,就拿道德經來說,歷史上有很多版本,萬幸的是馬王堆以及郭店楚簡的出現,使得一些爭執塵埃落定。我在看了馬王堆的甲本的影印版之後,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都說中國古代的書籍沒有標點符號,但是我看到了下面的東西,紅色圈中的黑點,這個是啥?

古書距今幾千年,怎麼撥開迷霧,讀到真意?

還有文中大量的=是什麼?應該是起到劃分句讀的目的,還是說有些也劃分句讀時沒有點出來。請大家補充確認。因為本人閱讀古書籍不多,所以不能斷定。

繁體字必須得懂,儘量轉換為繁體字來閱讀。例如窮,窮,不是經濟上的不足,造字本義為身居洞穴,身體被迫彎屈、不自由,後引申為物質上困頓的、不得志的、貧困的,又引申為追究、終結、盡、完等。

啟示二,古代經典要看原版,少看註解版,以及後來的版本。道德經有很多版本,註解版。帛書版目前看可能最為接近原版,其他版都已經被改過很多。有些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也有時會根據自己的理解替換成所處年代的字。例如虛而不屈,動而俞出。其實動是“蹱”,這個和動一個意思嗎?康熙字典解釋“蹱”是小兒行,行不正貌的意思。

啟示三,古文的成書年代太久,用語和意思都不盡相同。建議備一個《說文解字》,以及多看看古代都是道家的基本同期的書籍,例如莊子。用古文來解釋古字

啟示四,古經典早期是竹簡編在一起。時間長了繩子就會斷了,順序就亂掉了。到底是德道經,還是道德經?所以順序可能是錯誤的。

古書距今幾千年,怎麼撥開迷霧,讀到真意?

所以讀的時候,需要思考:

1)作者真的是這樣的意思嗎?

2)這樣說有什麼價值,為啥要這樣說,他想表達什麼更深層次的意思,想告訴世人什麼?

3)放在上下文中,不看當前文字,重新編排,重新替換詞字,重新思考,會不會是這樣?

4)放到全篇,再進行對照檢驗

啟示五,反覆讀,反覆解,反覆悟,反覆得:古經典,需要反覆讀,反覆悟,所以隔一段時間,重複讀,領會不同的意思;

個人所處的環境和人生經歷不同,不能求一下子全弄懂,每一年齡階段懂的也有所不同。領略萬物生長化收藏,萬物的有和無,萬物的善。悟到個人應該保持什麼心態,有什麼認識和態度,採用什麼策略,執行什麼行動,怎麼觀察,體認,改進到極致,最後功成身退。讓自己處處以聖人、以追尋道來作為標準。

啟示六,各取所需,有進步即可,悟的內容沒有高低貴賤,只有合適

:道德經覆蓋的內容很多,能解決的對象和場景也很多,小到個人修心、養性、養生的,大到治家、團隊、企業,再到治理國家。有認識、有方法、有狀態。有心態、有人際關係、有治理原則、有謀略。

你自己是什麼樣的,你學了之後,就會變成什麼樣 。它,不是去改變你的樣子 。而是,在你原有的樣子的基礎上,讓你變得更好 。學了以後最低也會明事理,強大內心,增加謀略。學好了,能以老子的道去做人做事,在你單位裡也可能難逢敵手,工作也會做的更加出色。

啟示七,不把它當成一本書,要把它一個思想,理論應用到你的生活,工作中去。前一段時間看《老子傳奇》,深受啟發,把它當作一個道德學說,大道之學來學習,領悟,改變人生,提升品質。可以應用在每個時刻。

我個人悟到的內容,就和我的工作系統工程息息相關,指導我在應用。後續我會展開講怎麼結合指導應用的。

以上所說的可能都將是錯的,但是我現在不知道錯。

尋道之路漫漫,我將上下而求索。最後附上《老子傳奇》的主題歌,韓磊老師演唱的

古書距今幾千年,怎麼撥開迷霧,讀到真意?



《道在何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