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作文」因材施教--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人

高分作文範文+素材來了!


主題解讀可用於作文開頭

名人名言和案例都是議論文的常用素材

再從範文示例中學習文章佈局

作文可不就穩了嘛


今天的主題是

因材施教

一、主題解讀

教師的教育對象是千差萬別的,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人,教師必須靈活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對他們提出不同的要求,採用不同的教育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發展。


二、相關素材

(一)名言警句

1.人像樹木一樣,要使他們儘量長上去,不能勉強都長得一樣高,應當是:立腳點上求平等,於出頭處謀自由。——陶行知

2.當教師把每一個學生都理解為他是一個具有個人特點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結構的人的時候,這樣的理解才能有助於教師去熱愛兒童和尊重兒童。——贊科夫

3.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葉聖陶

4.從我手裡經過的學生成千上萬,奇怪的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並不是無可挑剔的模範生,而是別具特點,與眾不同的孩子。——蘇霍姆林斯基

5.世界上沒有才能的人是沒有的。問題在於教育者要去發現每一位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他們的表現和發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引導。——蘇霍姆林斯基

6.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

7.應當考慮到兒童天性的差異、並且促進獨特的發展。不能也不應使一切人都成為一模一樣的人,並教以一模一樣的東西。——第斯多惠

8.總須活用為妙。就是遇有特別的天才的,總宜施以特別的教練。在學生方面,也要自省,我於哪幾科覺得很困難的,須格外用功些,哪幾科覺得特別喜歡的,也不妨多學些。總之,教授求學,兩不可呆板便了。——蔡元培

9.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孟子

10.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孔子


(二)名人案例

1.【左思之父】西晉著名文學家左思幼小時,父親一心使他成為書法家,由於他對書法毫無興趣而使他父親失望;父親又讓改學鼓琴,結果學了很長時間也彈不出一支像樣的曲子,而最終讓父親的美好願望成為泡影。後來,父親發現了他的特點,他不善交際,記憶力好,愛好讀背詩詞,有的甚至過目不忘。據此,父親認真善待他的這種興趣和愛好,讓他改學詩詞歌賦。結果,果然一舉成名,把當時的文學創作推向一個新的高峰。

2.【孔子】有一次,孔子講完課‎,回到自己的‎書房,學生公西華‎給他端上一‎杯水。這時,子路匆匆走‎進來,大聲向老師‎討教:“先生,如果我聽到‎一種正確的‎主張,可以立刻去‎做麼?”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條斯理地‎說:“總要問一下‎父親和兄長‎吧,怎麼能聽到‎就去做呢?”子路剛出去‎,另一個學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問:“先生,我要是聽到‎正確的主張‎應該立刻去‎做麼?”孔子馬上回‎答:“對,應該立刻實‎行。”冉有走後,公西華奇怪‎地問:“先生,一樣的問題‎你的回答怎‎麼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說:“冉有性格謙‎遜,辦事猶豫不‎決,所以我鼓勵‎他臨事果斷‎。但子路逞強‎好勝,辦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勸‎他遇事多聽‎取別人意見‎,三思而行。”

3.【陶行知】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漢大學演講。他走向講臺,不慌不忙地從箱子裡拿出一隻大公雞。臺下的聽眾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幹什麼。陶先生從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後按住公雞的頭,強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雞隻叫不吃。怎麼才能讓公雞吃米呢?他掰開公雞的嘴,把米硬往雞的嘴裡塞。大公雞拼命掙扎,還是不肯吃。陶先生輕輕地鬆開手,把雞放在桌子上,自己後退了幾步,大公雞自己就開始吃起米來。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其中一個啟示就是:教育要有針對性,以提高其實效性,這就需要充分考慮和了解受教育者的情況,即因材施教。

4.【鄭淵潔】鄭淵潔的兒子只讀到小學六年級,因為對電腦十分有興趣,所以因材施教,他的兒子後來在這一領域至少在社會上獲得了優質的生存。要說得是,在這個平庸的社會,因材施教才能獲得更好地生存,力求有自己的個性,有自己獨特的一面——畢竟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個人——所以培養是有空間的。

5.【姚明父母】姚明上小學時,成績中等,但是他參加了初中體育學校的籃球訓練。在小學初期,在父母的鼓勵下,姚明整夜奮戰,考試考得很好,進了城裡的一所重點中學。然而,進入學校後不久,他的父母發現姚明和其他學生有一定的學習差距,同時,姚明每天很晚做作業,並逐漸放棄打籃球。家長們認為姚明在重點中學太累太苦,甚至不能堅持興趣愛好。該怎麼辦?他們選擇放棄重點中學,轉向以體育為特色的普通中學。從那時起,姚明一直學習順利,籃球技術也變得越來越複雜。幾年後,他被城市青年隊錄取,然後加入上海隊,然後被國家隊錄取,最後去了美國火箭隊,成為世界級的籃球明星。正是因為父母認識到了姚明的個性特徵,因材施教,姚明才成為著名的籃球明星。


三、範文剖析

因材施教,發展自我

“因材施教”,這是一個大家普遍接受的思想。成功需要汗水,需要付出,但更需要對學習主體客觀的分析與瞭解,揚長補短,發揮自己的優勢,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發展自我,實現人生價值。(提出論點,與標題呼應)

兔子是短跑冠軍不會游泳,這是由它先天條件決定的。而鴨子教練卻逼著兔子、松鼠學游泳,功夫費了不少,但成效卻不大!自己卻還不明原因地嚷嚷“成功的90%來自汗水。加油!加油!”這是一個多麼可悲的例子。試想,如果那隻兔子不但沒有學會游泳,反而把跑步的本領也給忘了,那又該怎麼辦呢?(反面事例)

有一篇文章曾寫道:“不是任何竹子都能做成笛子,太嫩的竹子質地過於鬆軟,無法吹出悠揚的笛聲來。但他們不是沒有用了,它們還可以發揮自己柔性強的特點,還用做編竹蓆的材料!”(舉例論證)倘若非要嫩竹做笛子,那想必是費力不討好,別說像“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那樣勾起客居者的思鄉之情,恐怕是自己自娛自樂也嫌它聲音太艱澀難聽了吧!(假設論證)發揮自己的優勢,彌補自己的不足,因材施教,辯證客觀地看待人和物,而不是一個模板育人辦事,這樣才能突出每個人的個性,使其成為自己領域中的“愛因斯坦”“畢加索”,而不是一個碌碌無為的庸人!(分析事例,總結迴歸論點)

“因材施教”,發展個性才能更好地實現自己的價值。(再次重申論點)客觀地分析我們的潛能,我們才能實現飛躍!最近一段時間,人們關注的焦點之一就是是否文理分科。我想:作為一個學生,當然要德、智、體全面發展,這是我們美好的願望。但實際上我們每個人的先天條件不同,個人愛好不同,目標和願望不同,因此很難實行一個模板的教育方式。(從自身角度出發)讓熱愛文學、醉心於詩詞歌賦的文學少年整天沉浸在物理、化學艱澀難懂的公式中,讓精於嚴密推理的明日科學家整天哼吟散發著發散性思維氣息的散文長詩,這是多麼難以想象!就像非得讓陳景潤寫抒情詩,讓李白研究數學公式一樣,最後只能一心期望,終歸要破滅!(假設論證)

發揮自己的優勢,展現自己的個性。“因材施教”,讓每一個人的潛能都得到充分發揮,揚長避短,讓我們都成為自己世界的“愛因斯坦”。(重申論點,首尾呼應)


圖圖評析:

1.文章第二段,雖用了“兔子”的反面事例,但卻沒有對事例進行分析總結,反面論證力度稍顯欠缺。而在第三段中,既有“嫩竹”的舉例,又有假設論證,最後分析總結,迴歸論點,值得各位學習。

2.本文標題旗幟鮮明,中心突出,內容充實,善於聯繫實際,從頭到尾,論點在一次有一次的舉例中得到強化,這是其優點。稍顯美中不足的是,未進行分論點劃分,顯得結構不夠整齊,對於一些缺乏素材的考生來說,操作起來可能稍顯困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