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孩子,因材施教

你有沒有發現,孩子之間的個體差異非常大?

有的孩子就喜歡動手做事,而有的則更喜歡讀書和表達。

見到陌生人,有的孩子很“自來熟”,像是一團熱情的小火苗,天生的小外交家。而有的孩子,就表現得比較害羞。

有的孩子做事情比較果斷,而有的孩子,就會比較猶豫不決。

有的孩子特別好相處,別人提個建議,TA基本都會同意說“行”。

有的孩子,玩遊戲一定是由TA來制定規則,是“孩子王”。

如果家裡有兩個以上的孩子,就會更加深有體會。怎麼老大性格平和,老二卻那麼急躁?怎麼老大做事那麼慢,老二卻從小做事情又快又好?

認識孩子,因材施教

天生氣質與性格

要想帶好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認識孩子的天生氣質就非常重要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賦,如果用會不會爬樹去衡量一條魚,那這條魚會認為自己特別愚笨。

我們先區分兩個概念:氣質和性格。

這裡說的氣質,和我們通常意義上說的“這個人氣質真好”時候用的“氣質”不太一樣。這裡講的氣質,描述的是孩子探索和回應世界的方式,大致相當於我們平時說的脾氣、秉性。它有三個分析維度,一是外向性,二是自我控制,三是消極情感。氣質是先天形成的,也不太容易改變。就像我們的相貌、皮膚,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遺傳因素,基本上一生都很難有大的變化。氣質本身沒有好壞之分。

而性格,它與氣質有關,孩子小的時候,性格大多基於先天氣質影響,但是隨著孩子成長,孩子與周圍的環境相互作用,形成性格。性格則有相對更好的和相對不理想的分別,並且,性格是可以修正的。

注意事項

明白了這些,我要和你說兩點:

第一,千萬不要就此給孩子貼標籤。因為人的性格是由“天生氣質”和“後天學習”兩個部分造就的。現在瞭解天生氣質,是為了讓你更加寬容的對待孩子成長中一切獨特的東西,也是為了讓後天學習有更加清晰的目標。絕對不要因為研究了天生氣質,就認為他“天生這樣,永遠這樣”,停止了後天的學習引導,早早就把孩子“框”住了。別忘了,孩子展現出的性格是可以培養和修正的,而且在這個問題上,家庭的因素非常重要。

認識孩子,因材施教

第二,天生氣質沒有好壞之分。我當老師,這麼多年,經常會有學生很困擾地找到我說:“老師,我該怎麼改掉內向的毛病?”我第一個就告訴他,內向不是毛病。每個人的天生氣質,都只是我們的特點,而不是優點或者缺點。在這個前提下,更好的認識自己,接受自己,才能更有明確的目標去培養自己、塑造自己。

認識孩子,因材施教

怎樣根據天生氣質因材施教

1、接納包容,揚長補短

不管孩子屬於哪種天生氣質,他的氣質沒有好壞之分,它表現出來的特質裡都必定伴隨著優點和缺點這兩個方面,人人都有短板,人人都有長項。

父母認識到自己孩子天生的氣質是什麼後,首先要接納包容。不要帶著先入為主的評判去衡量自己的孩子。先去除你心裡的“應該”,再客觀地認識你的孩子——這個獨立的生命個體。

父母發現了孩子的優點,要儘可能地為孩子提供機會去發展。而當孩子展現出缺點那一面,父母首先要想,他同時還有一個與此相反的優點。一個孩子,如果很不擅長數學,他可能在語言和藝術方面有過人的天分。其次,天生有短板意味著,我們需要在這方面給孩子更多的耐心與空間。

認識了孩子的短板,還要知道:在這個領域上,孩子即便花費了更多時間,但也很有可能依然沒有表現得很出色。但是,我們瞭解了孩子的先天特質,就可以把心放平,努力讓孩子達到基本水平就好。

認識孩子,因材施教

我們打個比方,你讓一條魚去學爬樹,肯定是不如小貓學得快啊。所以,你要認識它是一條魚,首先要給他到水中的機會,要知道,很多魚最大的悲哀,就是一生都被逼著爬樹,沒有機會到水裡。

其次,它爬樹竟然也能達到一般水平,你想想,這已經是一條很棒的魚了。你不能在游泳的時候要求它是魚,爬樹的時候又要求它是貓,還要求它是老鷹,會翱翔天空。如果這樣想的話,那它不是你的孩子,它是孫悟空。

2、天生氣質中的短板不是任性和放棄的藉口。

比如,樂天型的孩子花錢比較不小心,激進型的孩子容易暴躁,但這並不表示,他們就可以隨便花錢且不加節制,更不表示他們可以隨意去攻擊別人。我們認識孩子的先天氣質,是為了對孩子少些超乎他們能力的苛求,更好地幫助孩子完善自己。

3、根據孩子的氣質類型,給他最需要的關愛。

就如同一個人愛吃香蕉,而你傾盡所能給他買了最好的蘋果,他可能從道義上感謝你,但是從內心上來講,這並不是他最需要的。我們瞭解孩子的不同類型,就好像瞭解他吃東西的胃口,可以給予他最需要的支持。

認識孩子,因材施教

認識孩子,因材施教

作者: 琴韻怡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