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給足了面子

故事:給足了面子

【“許昌大儒慕甲榮”連載之135】

給足了面子‖老家許昌

文‖蔣曉雲


(接上期。欲欣賞“許昌大儒慕甲榮”連載之134的精彩內容,歡迎點擊以下鏈接:我要拼一把

程煥採的父親很沒有顏面,氣呼呼的,連家也沒回,就去了他舅舅家,非要程煥採跟著舅舅去學做生意。晚上看見程煥採放學回來就挖苦他,並逼他不許再讀書,程煥採不依,今天早上看到程煥採去書院,就把他鎖進了屋裡,還大聲吼道:“還有臉去學校,我可丟不起這人!”

慕甲榮進到他們家,程煥採就聽出了他的聲音,聽到父親那樣對待慕甲榮,他一著急,撬開窗戶跳了出來,非要跟著慕甲榮回書院。

程煥採的父親沒想到兒子會有這樣的表現,用手指著程煥採的腦袋瓜說道:“你呀你呀,真不讓我省心!你去吧,我以後再也不管你的事了!”

故事:給足了面子

程煥採給父親做了個鬼臉說道:“你等著,我一定能考中秀才,我不會讓你再在別人的父親面前丟人的!”慕甲榮看到程煥採父親嘮叨這些話的時候,是面上含笑的,他也釋然地笑了。

在村裡,程煥採的父親再次碰見了那個弟子的父親,他這一次不再感到自卑了,他腰桿挺得直直的,一臉的從容說道:“我給我兒子正名啊,他們可不是挑剩下來的渣滓,慕院長說了,這叫因材施教,因材施教你懂嗎?是因為他們看我兒子是可造之才,我兒子詩詞寫得好,讓他在詩詞方面發展更好,你知道嗎?我兒子說了,他一定能考上秀才,知不知道?哼,我是秀才的父親啊!”

程煥採的父親說這話的時候塌蒙著個眼,慢條斯理,一副不屑的樣子。那個父親氣得手有些哆嗦,嘴角向下撇著說道:“喲喲喲,還因材施教,還秀才呢,秀才的父親,是吧?我等著瞧,你兒子考中了秀才,我兒子就已經考中進士呢!哈哈——哈哈——笑話!”

故事:給足了面子

程煥採的父親看著他的背影,傻愣了一會兒,對著圍觀的那群人說道:“呵呵,呵呵,告訴你們呀,瀟湘書院的慕院長我是真服氣,他對不同的弟子進行因材施教,這個因材施教好啊,我兒子說了他能考中秀才,這我相信!”

圍觀的群眾看著他,在默唸著“因材施教”,雖然不懂,但他們聽出了瀟湘書院的慕院長厲害,他們就告訴自己的鄰居、自己的親戚,還有自己的孩子,三天時間書院裡增加了三十多個弟子。

慕甲榮看到短短几天時間弟子增加這麼多,極為高興。他在想:一個書院能不能辦起來,靠的是什麼?是弟子。沒有弟子哪來的書院?有了書院沒有弟子,那就成了空殼。憑著多年的教學治學經驗,師資力量固然重要,但對一個由衰敗到興盛這個過程,那是極其不容易的,其實更不容易的是在短時間內能夠興盛起來,這要的不僅僅是經驗,更是一種手段和策略。這種手段和策略,是他在無心插柳柳成蔭中悟到的,那就是——家訪。

故事:給足了面子

一次家訪,三天時間帶來那麼多生源,這不能不引起重視和思考。家訪是教師與家長的一種溝通,是一種不宣傳的宣傳。家訪是一種對弟子重視和關愛的表現,但也不排除是讓一些家長的虛榮心得到滿足。說它是溝通,是宣傳,是因為這樣做可以消除人們的很多誤解,趁此可以宣揚出書院的教學理念。

在這個長幼有序,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封建禮教薰染下的人們,認為老師能親自家訪,那可是一種屈尊,是給足面子的一種表現。面子有時候比金錢,甚至比生命都重要。

弟子程煥採的父親就是這樣的人。他可能沒想這麼深刻,但他覺得一個堂堂院長能親自到他家去,就是種驕傲和榮耀,不然他不會那麼理直氣壯地到處宣揚,兒子將來一定能考中秀才。之所以斷定能考中秀才,是因為書院對他兒子進行了“因材施教”這樣的特殊關照。雖不是特殊關照,但他可能就是這麼想的。

故事:給足了面子

他能這麼想,所有的家長也會這麼想,無形中,他成為書院的代言人、播種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所以說,書院這麼快就招來了這麼多的弟子。可見家訪是如此的重要。

當慕甲榮意識到家訪重要性的時候,他立即召開書院的骨幹老師會議,把自己的想法宣讀下去,並且對這個問題再次進行深入探討,最後決定書院的老師分包弟子,利用閒暇和假期對每個弟子一個不漏地進行家訪,特別是對經濟困難的弟子,給予幫助或免除學費。就這一項決定,就在當地方圓百里引起了震動。

家訪中,梧桐書院的老師禹發達很有感觸。楊松林上課經常遲到,禹發達找他多次談話仍然不改,禹發達對他很不滿,他家訪的第一個對象就是楊松林。

(自己是文曲星轉世,一定能夠考取進士,他就為這一天的到來拼命地學習,他曾經一度他把這看成是他人生唯一的目標……精彩故事,明天繼續。)

故事:給足了面子

【作者簡介】蔣曉雲,女,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2006年在起點中文網發表長篇歷史小說《褒姒傳奇》;長篇歷史小說《窯變》入選《中原實力派文叢》,2014年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後,被評選為“中國鈞瓷優秀圖書”,許昌市、縣“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2018年在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長篇人物傳記《許昌大儒慕甲榮》,被評為“建安區第一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近年來小小說創作成績突出,在《百花園》、《小小說出版》、《參花》、《奔流》、《鄭州日報》、《河南科技報》等報刊發表作品多篇,小小說《心中有盞燈》入選《2015河南小小說年選》,中篇小說《伐桂》獲得首屆師陀小說獎新人佳作獎等。

1、本文由作者授權發表,文責作者自負,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場。

2、文圖無關。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攝影者或原製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本文所用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本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

3、“老家許昌”版權作品,轉載或投稿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