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他人為什麼會變的這麼難?

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有無數的選擇,但並不是每一個選擇都輕而易舉。也許充滿著焦慮與無奈。這個世界並不需要感同身受,只需要四個簡單的字“我理解你。”

朋友小明(為保護朋友隱私隱去姓名,本文已獲得許可)那年費了不小的力氣考上了大學,全家都為之高興,在大部分家庭中,孩子考上大學是全家的一大幸事。更何況,他的表現已經超出了預期。

他興沖沖來到了高中學校,在一大堆信件中發現了他的錄取通知書,陽光透過臉頰,就像連日的陰雨綿綿結束後太陽出現的樣子。高三那年,他表現並不好,基本被宣告與本科無緣了。

他在大學表現積極,並不羞澀。他成為了他們班的班長。開始了繁忙的大學生活。得益於高中良好的培養,他在工作中很順利,無非就是有點累。他打算在這個小天地裡邊完成“蛻變”。

理解他人為什麼會變的這麼難?


他希望自己變得強大,不過他的專業卻成為了他的難題。並不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在“專業調劑”中更加顯而易見。這並不是適合他的專業。上課時他總是回想起高中那時對它的恐懼。時刻提醒著他:你學不懂。

硬著頭皮上是唯一的辦法。有時候,結果會變成一個人的評價標準。諸如某位老師習慣性的挖苦諷刺。她因為自己良好的“口才”而洋洋得意。把自己的嘴巴化作一把利劍。美其名曰:鼓勵。更有甚者,某位“居高望下”的教授用自己臭如爛溝的思維告訴你“你連這個都學不好,還想學別的?”我不禁想問:“是誰賦予你們挖苦他的權力?與他而言,你到底算什麼?

他沒有辦法,開始變成自己不喜歡的樣子。為了順利實現自己的目標,每天疲於奔波,心跳加快準備面對不同的臉色。並不是所有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都很強。他的思維悄然發生了變化。他病了。離開了那些喜愛的社團。最終離開了學校。

理解他人為什麼會變的這麼難?


多少人,還沒有學會尊重?

一個學生對於一個學校而言,不過是一粒沙。但對於學生本身而言,卻是它通往未來的驛站。不僅忘記“因材施教”,同時也忘記了尊重他人。感覺自己站在了巔峰指指點點,渾然不知自己已然掉進了令人唾棄臭水溝。不求感同身受,不求樂善好施,只希望安然接受每一個人,理解並且學會尊重。

又有多少人,敢於表達心聲?

有一天和他聊天,他給我說:“當初就應該懟回去,好歹痛快了!”當時的他,我很理解,都是第一次接觸社會,誰願意平添風險?他把事情裝在了心裡,直到裝不下。你把不好的情緒扔給你的內心,終有一天它會爆炸!我給他說“有進有出,你的心才能健康。”最後的爆裂,負面情緒噴湧而出,傷害的是自己。

還有多少人,在給別人貼標籤?

朋友曾說“院裡的領導找他談話,第一句話就是質疑他在荒廢人生。”有多少人就因為一個結果甚至是一面之交,就給他人貼上了標籤。學習不好就是差學生?猶豫不決就是沒有主見?做出這樣判斷的人,你真的瞭解過他嗎?你真的瞭解事實的真相嗎?你真的認真去了解他為什麼這麼做了嗎?再說了,你是如何通過一個方面來否定一個人的全部?“以偏概全”是專門為你定製的成語嗎?

理解他人為什麼會變的這麼難?




故事續:朋友小明選擇繼續提升自己。對他來說,這是一個漫長且艱辛的過程。船本就要靠岸了,卻被大風大浪推得更遠。在一個處處要本科學歷的時代,這場風浪無疑是具有破壞力的。

“我本來就是本科學歷啊,我上過大學的。”

一個不尊重,一個自以為是,帶給別人的麻煩並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你以為只是一時爽快,帶給別人的卻是人生的坎坷。當然,自己也不會好過。

因材施教,物盡其用。有些人永遠在裝傻。

至於我的哪位朋友:他很好,他懂得了很多,處於困境時,才是成長最快的時候。而且他會越來越好,頑劣的東西根本阻止不了他繼續前進。

作者雪緒:90後小青年一枚(堅決不承認自己老了)

愛生活愛記錄,努力讓自己活得更酷。

關注聖潔之境,用美好的方式開啟一天的生活。

掃碼關注:

理解他人為什麼會變的這麼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