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古人學育兒,孩子犯錯家長應該怎麼做?

視頻加載中...

對於家長們來說,孩子犯錯是一個常態,而孩子犯錯後,家長的態度則是影響孩子未來發展的關鍵所在。


孩子犯錯後,家長應該批評指正,但批評孩子也要講究方式、方法,對孩子的教育也要有技巧可循,不正確的批評方式,反而會引起孩子的自卑或者叛逆心理,那麼孩子犯了錯,什麼時間、什麼情況不應該責備呢?明代思想家呂坤在《呻吟語》中提出“七不責”:


跟著古人學育兒,孩子犯錯家長應該怎麼做?


跟著古人學育兒,孩子犯錯家長應該怎麼做?

一.對眾不責


在大庭廣眾之下,不要責備孩子,孩子童年時期的心靈是極度敞開的。在眾人面前,家長的一些指責,尤其是一些負面的話語,這樣會損傷孩子的自尊心,可能會對孩子內心造成打擊,導致孩子不自信甚至不再相信父母!


跟著古人學育兒,孩子犯錯家長應該怎麼做?

二.愧悔不責


從健康的角度出發,晚上臨睡前不要去責備孩子,孩子帶著沮喪或者是失望的情緒入睡,會睡不踏實或者是做噩夢不利於睡眠健康,如果孩子經常以這樣的狀態入睡,還會影響第二天的身心狀態,長此以往還會形成沉重的心理負擔。


跟著古人學育兒,孩子犯錯家長應該怎麼做?


跟著古人學育兒,孩子犯錯家長應該怎麼做?

三.暮夜不責


這句話的意思是,當孩子對自己的錯誤有了清楚的認知,並且心生懊悔的時候,家長就不要再去責備孩子了。

自責就意味著自我反省,說明孩子已經有了改錯誤的想法,這個時候家長再糾著錯誤不放,反而會讓孩子的壓力倍增、自信缺失,從而也疏遠了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距離。


跟著古人學育兒,孩子犯錯家長應該怎麼做?

四.飲食不責


正在吃飯的時候家長不要去責備孩子,吃飯的時候責備孩子容易導致孩子脾胃虛弱,而且心理學家早就有研究證實,人的消化系統和情緒有著很大的關係,孩子吃飯時被責備,很容易出現消化不良的現象


跟著古人學育兒,孩子犯錯家長應該怎麼做?


跟著古人學育兒,孩子犯錯家長應該怎麼做?

五.歡慶不責


孩子興高采烈的時候不要去責備孩子,當孩子興奮的時候,大腦中樞神經比較活躍,父母的批評會讓孩子的好心情瞬間被破壞,容易造成心理傷害。


此時如果孩子犯了錯誤,家長可以先制止孩子的錯誤行為,等孩子的心情平靜後,跟孩子一起分析孩子的錯誤所在,儘量不要讓孩子的情緒大起大落。


跟著古人學育兒,孩子犯錯家長應該怎麼做?

六.悲憂不責


孩子之所以會哭,可能是因為他們感到害怕或者是恐懼,而父母們在面對孩子哭泣時,最不應該做的就是責備孩子。因為這種方式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雙重打擊,不僅不能讓他們更好的發洩負面情緒,還會對他們造成二次傷害。


跟著古人學育兒,孩子犯錯家長應該怎麼做?


跟著古人學育兒,孩子犯錯家長應該怎麼做?

七.疾病不責


孩子生病的時候不要再去責備他,孩子在生病時身心都處於最虛弱的狀態,需要家長的關心和安慰。如果此時孩子提出了什麼不合理要求或是犯了錯誤,家長可以先去抱一抱孩子,並且安慰孩子“爸爸媽媽知道你現在的行為是因為身體不舒服導致的,媽媽也很心疼你,但是這樣做事是不對的”。


家長要表現出對孩子的理解,並且讓孩子清晰自己的錯誤所在,避免下次再犯,切忌嚴厲的批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