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上網課, 四天刷走18萬?如何用網絡學習同時有效“斷舍離”

傅大姐在一家工廠裡給人做飯,住在杭州濱江一處過渡房裡。平時工作忙碌,每天下午兩點就要上班,其女兒就只能一個人待在家裡,無暇顧及。

前兩天,她去銀行取錢,發現被女兒花掉了18萬。她正要問清楚是怎麼一回事,女兒直接衝進屋裡哭了。

原來因為傅大姐女兒要上網課,自己又趕著去上班,所以單獨把手機留給了九歲的孩子,上完網課孩子就點看各視頻,還刷起了禮物。媽媽卡里剛借的18萬沒幾天就刷掉了,只剩下78塊了。

江蘇南通,一名初一新生由於沉迷於玩一款“吃雞”遊戲時,不慎從四樓墜落身;海南12歲小學生花掉母親僅有的4萬積蓄打賞女主播;因為沉迷於暴力遊戲,湖南15歲少年殘忍殺害了女鄰居…這些相關的沉迷網絡的悲劇性新聞我們可以發現以下問題:

  • 網絡受眾低齡化
  • 網絡無孔不入
  • 網絡行為失控


女兒上網課, 四天刷走18萬?如何用網絡學習同時有效“斷舍離”


2019(第九屆)中國互聯網產業年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鄔賀銓表示,互聯網走過了50年,全球的互聯網普及率超過了55%,中國全面接入互聯網25年,互聯網普及率超過了全球平均水平。調查數據顯示,未成年人互聯網總體普及率高達98.1%。與之相伴的是,網絡成癮現象十分嚴峻


這一切顯示網絡時代已經悄悄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無論你承不承認網絡時代已經到來很久,明顯我們在接受它帶來的便利同時沒有做好對它的鑑定和監管。孩子失控背後,父母應該要認清網絡時代,除了擁抱它,還要知道如何給自己和孩子做網絡的“斷舍離”。

女兒上網課, 四天刷走18萬?如何用網絡學習同時有效“斷舍離”


為什麼未成年的孩子更容易沉迷網絡


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學家埃裡克森提出人格的社會心理發展理論,把心理的發展劃分為八個階段,指出每一階段的特殊社會心理任務;並認為每一階段都有一個特殊矛盾,矛盾的順利解決是人格健康發展的前提。


0-2歲孩子會有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衝突,這個階段需要父母無條件的關注和關愛;


2-4歲產生自主與害羞和懷疑的衝突,想要得到鼓勵和支持自主的愛;


4-7歲主動對內疚的衝突,希望體驗到自己能力感;7-12歲是勤奮對自卑的衝突,渴望有尊重和空間的愛;


12-18歲出現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衝突,渴望獨立找到方向,有引領的愛。


透過孩子各種行為表現,瞭解孩子各個年齡段的心理發展特點,明白孩子網癮背後隱含的心理訴求與渴望,透過現象看本質揭示孩子沉迷網絡背後真正的原因:


1、父母監管不力


網友陳潔有個兒子今年10歲,脾氣暴躁,經常逃課外出上網,最近聽說還迷上了直播,想要輟學做直播賺錢。陳潔回憶兒子從小自己帶大,由於年輕缺乏經驗,帶孩子沒有太大的耐性,孩子2歲不到總習慣性把他往旁邊一放,給一臺手機就去做自己的事情了,當她意識到問題時孩子已經離不開“精彩”的網絡世界。


孩子沉迷網絡的很大程度上是與父母的教育有關,當然也與孩子接觸的社會因素有關,但最終還是歸結於家長沒有給與孩子適當的愛和引導。


0-2歲的孩子希望得到更多關愛,陳潔的兒子從小隻有冷冰冰的手機,到了7-12歲孩子開始上學渴望得到尊重時候,媽媽卻開始干預自己的生活,雖然陳潔意識到問題但是從小在冷漠的環境長大孩子只有認得網絡給予的“快樂”。

女兒上網課, 四天刷走18萬?如何用網絡學習同時有效“斷舍離”


2、網絡多元化


豐富的資訊,新穎的形式,虛擬的世界,四海八荒,各路人才,無所不包,精彩絕倫,網絡世界精彩紛呈;網絡還是多元化的,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求,只要搜一搜,找一找,看一看,翻一翻,逛一逛,玩一玩,就能讓人忘記現實的煩惱。


網絡科技如此發達,現實中很多事情通過網絡就能解決,足不出戶都能走遍世界,無需實驗和作業就能得出結果,不學習也能得到相應的結論,“速食時代”大家不再在意過程,只注重得失,不願意花費太多的精力、時間、成本去專研問題、磨練技能,活在網絡時代卻越來越焦慮。


孩子年齡小沒有太多的經歷和體驗,因為沒有太多的沉澱也就不懂得控制,走向迷失貌似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


3、心理上的時間壓縮效應(短暫的歡愉)

著名神經心理學家帕特里克•哈格德(Patrick Haggard)在《神經科學》上發表的一篇論文,首次提出了人們對主動行動及相應的行為後果之間的時間感受會產生時間縮短的現象。


他在實驗上要求參與者按壓一個會延遲發出聲音的按鍵,並對按下按鍵的時刻與聽到聲音的時刻之間的時長進行估計。研究者發現,當被試主動按壓按鍵的時候,被試對按鍵時間與所引發聲音之間的時長感受,比非主動按鍵時感受到的時長要短很多。


實驗表示:當我們主動去做某件事情的時候,我們感受到的時間就會縮短。這就好像我們看喜歡的電視時間會過的很快,當孩子上網的時候他們就會一直沉迷不知道時間流逝,因為快樂的時間總是過的很快的。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多少金錢都彌補不了愛的缺失,在網絡無孔不入的今天我們除了接受它的便利和利用其發達的資訊,孩子更應該知道與它保持安全的距離,這樣才能發現生活中更多的美好。


如何在孩子接觸網絡的前後做好相應的準備?好的生活習慣,必要的約束,關鍵的“斷舍離”一個都不能少。

女兒上網課, 四天刷走18萬?如何用網絡學習同時有效“斷舍離”


如何用網絡學習同時有效“斷舍離”


1、興趣培養,習慣養成

鄰居帶著她的兒子你牛牛來我家玩,沒坐多久就說最近太煩惱,自己兒子已經一年級了,既不喜歡看書也不喜歡寫作業,整天抱著手機看視頻玩遊戲,還必須要給他玩手機才答應吃頓飯。自己是實在沒辦法了問我有沒有什麼辦法讓孩子戒掉玩手機的壞習慣。

“既然你都說是習慣了,那肯定是要時間去改變的,不然你給他買些故事書試試看”,我提出自己的意見。牛牛媽立刻搖搖頭“還是算了吧,他啊,從小不看書的”,“你得先給他講講,讓他知道故事書是很精彩的”我試圖解釋,“可是每天晚上他都睡得很晚,大人都累了,天天講故事不實際”。好吧,我也沒有繼續說什麼,以一句“你有空就嘗試一下吧”結束這個話題。


中國有句老話“三歲看老”,都說三歲看出一個孩子的品性,國外也有一個比較流行的概念叫“terrible two”,其實指的是兒童在兩歲左右開始的第一個自我意識形成期,所以2-3歲的孩子被人稱之為兒童的第一個叛逆期。


隨著自我意識的萌芽,孩子開始建立獨立人格,學習自理能力,建立思考能力和形成良好行為習慣,家長應該做的就是提供孩子優質的學習環境。例如,希望孩子愛看書,家裡的書應該隨手可及,父母有看書的習慣,孩子自然會模仿,據悉孩子的行為方式大多從模仿親密關係人開始,想要孩子愛學習,大人先學習。


好比講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行為習慣,故事內容經過挑選,能形成孩子積極的三觀,手指點讀,能讓孩子對文字有初步的理解,故事能增加孩子大腦的活躍度,想象力和創造力。家長可以反覆講述,直到孩子稍長可以角色互換,讓孩子講,脫書講,自己編,這樣想象力和創造力都有了。


其實如果家裡只擺著書,孩子難免會不自覺的去看,隨著長大她就理解到書本的魅力,大千世界,書本也能找到。喜歡上故事就會喜歡上閱讀,喜歡了閱讀就能成就更多可能。


當然讀書,運動,旅遊等這些興趣的培養都能夠讓孩子走出網絡,愛上現實的生活。一切的開始都需要家長花更多的時間去陪伴和學習。牛牛9歲錯過最佳的年齡是不是就沒辦法扭轉了呢?不是的,一切興趣的培養都不會玩,前提是年齡越大孩子越需要更多的時間去接受和喜歡。


2、恰當的給予放縱(邊際效用遞減)


我們都知道只要家裡擺著一堆的零食孩子基本就不會怎麼吃的,可是如果你整天不讓孩子吃零食甚至偷偷的藏起來,孩子伊迪娜看到準給你鬧,這就奇怪了,難道這就是人性“物以稀為貴”,其實這種行為可以用邊際遞減效應做解釋。


邊際遞減效應是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如果一種投入要素連續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產值後,所提供的產品的增量就會下降,即可變要素的邊際產量會遞減。


如果孩子一旦有機會上網,大多都會沉迷不能自拔,大多越壓抑越反彈得厲害。相比較而言和孩子約定上網的時間和離網後的安排,孩子的興趣暫時得到滿足,反而能收起心思去幹其他更重要的事情。當孩子上網的時間多了,根據邊際遞減效應沉迷網絡的興致會慢慢遞減。


壓抑孩子的樂趣不如選擇相信並監督。只要家長監督到位,和孩子約定好上網的方式,遵守約定進入下一步學習會更顯效果。


3、倒U形假說”給予適當的壓力


在職場會發現工作中如果壓力太小,就會沒有動力;相反壓力太大,又成為阻力;顯然只有壓力適中,才能成為激勵人的動力,這個狀態的人工作效率會很高。這種情形其實可以用倒u形假說來解釋。


倒U形假說,亦稱“貝克爾境界”,說明成績與喚醒水平之間關係的理論假設,認為每項任務都有一個最佳的喚醒水平,未達到或超過這個最佳點,活動效率(成績)即會下降。

女兒上網課, 四天刷走18萬?如何用網絡學習同時有效“斷舍離”


閨蜜美美初中時候成績名列前茅,有一個考重點中學的夢,一直默默努力最終願望實現了。然而進入重點學校後由於壓力過大得不到緩解,常常失魂落魄,失去學習的樂趣,成績大不如前,最後因為分到了理想的學科找到了平衡點而得到提高。


英國經濟學家貝佛裡奇說過:人們最出色的工作往往在處於逆境的情況下做出。思想上的壓力,甚至肉體上的痛苦都可能成為精神上的興奮劑。有時候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過大的壓力又像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適當的壓力才是孩子成長必須的養分。


正面告訴孩子需要面對的壓力:


  • 學校的壓力,例如:老師喜歡學習好的學生,學習好會得到的優待,學習好對將來的影響等。


  • 家裡的壓力,例如:孩子學不好,需要補習,經濟負擔加重,父母需要花更多時間在工作上,陪伴減少等。


  • 社會的壓力,例如:升學的壓力,成績的優劣定位人生,涉及選擇工作的權利,被人選擇而不是自主選擇工作和人生等。


和孩子一起討論學習、討論社會,討論人生,一起制定學習計劃。適當放鬆一下,上網沖沖浪還是可以的。


我是小魚兒與小王子,關注我,一起做成長型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