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市白銀區:鄉村旅遊成為脫貧攻堅“綠色引擎”

吳世鈺

發展鄉村旅遊,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途徑和有效載體。近年來,白銀區充分挖掘區位優勢、自然資源和人文風情,搶抓鄉村旅遊興起大好時機,積極探索脫貧攻堅與鄉村旅遊有機融合的新途徑、新方式,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啟動新引擎。

傾力打造一條綠色生態“經濟帶”

白銀區把旅遊產業作為支柱產業來培育,立足“加快培育新動能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旅遊強區”研究出臺實施意見,提出“一區兩帶四融合六金花”旅遊產業發展思路,進一步明確推動綠色發展的實踐路徑、空間佈局、著力重點。全力推進“沿黃生態旅遊經濟帶”開發,溼地二期、康養小鎮、大坪田園綜合體、鄉村旅遊“六朵金花”加快建設和提質升級,金溝河生態治理加速推進。實施白榆公路、靖白公路等鄉村交通幹道拓寬改造,開通市區直達“六朵金花”鄉村旅遊點公交車,今年新改建旅遊廁所16座,建設大川渡顧家善旅遊環線,開通大峽—烏金峽航運線路,進一步提升全域旅遊發展的承載力。

美麗經濟已成為白銀區“新名片”

近年來,白銀區堅持美麗鄉村建設與鄉村旅遊發展相融合、相促進,積極創建“一鄉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特”鄉村旅遊品牌,一個個鄉村煥發新的生命力。

圍繞“全域旅遊”發展空間佈局,融入“吃、住、行、遊、購、娛”等元素,挖掘“老手藝”、擺好“老物件”、蒐集“老照片”、講好“老故事”,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充實景區文化內涵。2018年以來,持續打造花村·顧家善、古韻·大川渡、桃園·羅家灣、石村·萱帽塔、鄉坊·強灣村、大坪·農業園等鄉村旅遊精品景點,引領白銀區全域村村如畫、處處可遊、步步有景。

連續三年成功舉辦荷花美食節暨鄉村旅遊節,人氣連年爆棚,在知名度、美譽度不斷提升的同時,也讓周邊群眾從“美麗經濟”中獲得了增收渠道。2019年,全區鄉村旅遊接待遊客達到145萬人,旅遊收入超過3億元,同比增長24%和29%。

好風景帶來了脫貧致富“好前景”

“在家門口就能找到工作,而且工資待遇不比在外打工少,離家近,還能照顧家裡老人小孩,確實一舉兩得。”對於這份家門口的工作,在白銀金通文化旅遊公司“扶貧車間”務工的水川精準扶貧戶曾林珍很滿意,“最近合作社在擴建廠房,每天鏟水泥、抱磚、打掃衛生,能掙80塊錢,感覺還可以,靠我自己的雙手把我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近年來,白銀區以鄉村旅遊景區為依託,一方面,引導文化旅遊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吸納就業、貧困戶入股分紅等方式助農增收;另一方面,積極發展“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買賣、小作坊”等“五小產業”,延伸“吃、住、行、遊、購、娛”旅遊鏈條,鼓勵農戶開辦農家樂或從事旅遊經營相關服務,形成“景區+貧困村+農戶”扶貧模式。一系列作坊、花卉、農家樂、特色民宿等新業態在白銀區多點開花,吸引許多外出務工人員返鄉、致富能人回鄉、城鎮居民下鄉就業發展,為推動鄉村振興注入了新活力。

128戶精準扶貧戶以產業扶貧資金入股多家旅遊公司和合作社,實現了旅遊發展和脫貧增收雙促進。大川渡西遇部落、強灣花田人家等一批民宿客棧帶動農民就業和從事相關經營200多人;大坪農業園入駐企業、合作社20家,帶動160戶貧困戶520人從業,輻射周邊農民1.2萬人;發展農家樂171戶,帶動就業410人。全區實現旅遊脫貧225人。

村融入景,景融入村。如今,鄉村旅遊正在白銀區這片熱土上升溫“變現”,好風景變成了好“錢景”,瞄準鄉村振興,一座座美麗鄉村正在提檔升級中逐夢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