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王子=幸福生活?

公主+王子=幸福生活?

4月2日是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誕辰紀念日。他是世界文學童話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譽為“世界兒童文學的太陽”。他的作品為全世界的孩子們帶來了歡樂,已經被譯為150多種語言。

在丹麥,你可以罵君王、罵首相,但如果你敢對安徒生表示不敬,那可要當心丹麥人扇你耳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安徒生的誕辰紀念日定為國際兒童圖書日,旨在讓精良的童書伴隨孩子們健康成長 。

《海的女兒》是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上百年來,丹麥聞名世界的“小美人魚”銅像始終吸引著無數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它是丹麥的象徵,人們流傳著:如果你來丹麥旅遊,卻沒有來到長堤公園欣賞“小美人魚”銅像,那你就不算到過哥本哈根。

流芳百世的童話

公主+王子=幸福生活?

遠望這個人身魚尾的美人魚,她坐在一塊巨大的花崗石上,恬靜嫻雅,悠閒自得;走近這座銅像,看到的卻是一個神情憂鬱、冥思苦想的少女。銅像是根據安徒生童話《海的女兒》鑄塑的。丹麥人民敬佩故事的主人公小人魚的犧牲精神和高尚情操,為了永恆地紀念她,精心製作了這座銅像。

這是一個悽美的童話:海王的小女兒“小美人魚”愛上了人世間的一位王子,為了能與王子相愛並結為終身伴侶,她以自己甜美的聲音為交換代價,請求女巫把自己的魚尾變成人的雙腿。

公主+王子=幸福生活?

當“小美人魚”把溺水的王子救上岸,另一個公主卻出現了。她喚醒了王子。王子以為面前的公主救了自己,便愛上了她。巫婆告訴“小美人魚”,只要用刀把王子殺死,讓王子的血滴在自己的雙腿上,雙腿就可以變為魚尾,重新回到海里,繼續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但“小美人魚”仍然深愛著王子,不忍心傷害他,最終自己投入海中化為了泡沫。

豐滿的理想 骨感的現實

公主+王子=幸福生活?

平日,孩子們聽到的大多數童話故事的結尾經常是一個套路:從此,公主和他心愛的白馬王子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於是,孩子們誤以為生活就如同童話一樣單純、美好,人們輕易就能在幸福中安度一生。

實際上,生活是複雜多樣、瞬息萬變的。而看著幸福童話長大的孩子,一旦走入社會,遇到各種挫折、困難、異己觀點,甚至是對自己的批評和否定時,心中就很難承受打擊。這是值得廣大師長和文藝創作者深思的問題。

公主+王子=幸福生活?

在中央戲劇學院就讀的學生梁譯木參加了《跨界冰雪王》的角逐,當他滿懷信心進軍決賽圈時,不慎出現了失誤,被淘汰出局。當時,梁譯木的心理落差極大,頓時失聲痛哭起來。許多現場的朋友都上來安慰,但仍無濟於事,致使比賽的冠軍得主李菲兒忍不住對他說:“別哭了,我願意把我的名額讓給你。”

後來,梁譯木在參加《跨界歌王》的比賽時,這一幕再次上演。評委戴玉強由衷地對他說:“不要把前進的道路想像得過於順利和美好,年輕人在成長道路上遇到挫折和坎坷,並不是壞事,要培養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敢於面對現實的勇氣。”

愛的真諦

安徒生筆下的小美人魚付出了巨大代價,卻沒能獲得她嚮往的愛情。這在現實生活中是真實且常見的。而作者更超凡脫俗之處在於小美人魚不僅接受了心愛的王子愛上別人的現實,而且為了自己所愛的人幸福生活,她寧願犧牲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作者所謳歌的這種高尚情操已經遠遠超出單純地給孩子們講個童話故事的意義。這種美德即使在成人世界也是彌足珍貴的。

在和平年代、優越生活條件下長大的孩子,從小就習慣了向家長要什麼,家長就給什麼的生活。久而久之,孩子就認為自己想要得到的就必須得到,如果自己得不到的,那別人也別想得到。

公主+王子=幸福生活?

著名演員張國立的兒子張默在中央戲劇學院上學時,很喜歡同院校的一個女生,但對方的心另有所屬。結果張默竟然一氣之下把該女生打傷;演員劉曉慶和前夫陳國軍離婚後,雙方各自出版自傳,指責、損諷對方。似乎不做恩愛有加的夫妻,就必是不共戴天的仇敵。

公主+王子=幸福生活?

最嚴重的要屬當代詩人顧城的行徑。顧城的妻子原本非常欣賞他的文學才華,但發現顧城有外遇後,對他的感情逐漸淡化,直到最終堅決與其離婚。顧城無法接受昔日崇拜自己的妻子堅決要離自己而去的事實,惱怒之下用斧頭砍死了妻子,而後絕望自殺。

上述種種鬧劇、悲劇的根源是出於愛嗎?顯然不是,這樣的情感只是充斥著狹隘和自私,於人於已於社會都絲毫沒有益處。

小美人魚從為了來到王子身邊而失去甜美的聲音,到為了王子幸福生活而投身大海化為泡沫,愛始終是支撐她義無反顧的強大動力。這個感人的故事告訴孩子們,世間還有比滿足自我更重要的東西——堅貞的信念、浪漫的激情、奉獻的精神和高貴的靈魂。

公主+王子=幸福生活?

願全天下的老師和家長都能把《海的女兒》講給孩子們聽。雖然這個童話的故鄉在丹麥,但我們有理由相信,世間每一顆追求真善美的心靈距離“小美人魚”都並不遙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