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管理師考試中,對於考生而言,基礎知識第十章中醫養生學的知識點比較陌生、且需要記憶、背誦的內容和知識點比較多。所以在這裡給大家將中醫養生學所涉及的知識點內容進行了如下總結,方便大家複習備考。
1.中醫理論的主要學說:精氣學說,陰陽學說,五行學說,藏象學說,氣血精津學說,經絡學說,中醫病因學說。
2..陰陽學說的主要內容:陰陽是宇宙中相互關聯的事物或現象對立雙方屬性的概括。陰陽學說的主要內容:陰陽交感互藏、對立制約、互根互用,消長平衡、相互轉化。
3.五行學說的主要內容:五行學說認為,世間萬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行構成,而事物和現象的發展變化,都是這五種不斷運動和相互作用的結果,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現象也都可以按照木、火、土、金、水的性質和特點歸納為五個系統或類別。五行的交互作用包括:相生、相剋、制化、相侮、相乘、母子相及。
5.經絡學說的主要內容: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包括經脈(十二經脈、十二經別、奇經八脈)、絡脈(即十五別絡、浮絡、孫絡),及其連屬組織(十二經筋、十皮部)。
6.中醫病因學說的主要內容:正氣不足是疾病發生的內在原因。正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氣是發病的重要條件。邪氣,即“病因”,大致可分四類,即外感病因、內傷病因、病理產物及其他。①外感病因:(六淫——風、寒、暑、溼、燥、火;癘氣)②內傷病因: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飲食失宜、勞逸失度。③病理產物:痰飲、淤血。④其他病因:外傷、寄生蟲、胎傳諸毒。
7.中醫診斷的方法:望診、聞診、問診、切診。
8.辯證施治的主要內容:所謂辯證,就是根據望、聞、問、切四診所收集的資料,通過分析、綜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質、部位,以及邪正之間的關係,概括、判斷為某種性質的病證。論治又稱施治,是根據辯證的結果確定相應的治療方法。
9.中醫的主要治療方法種類:中藥,針灸,推拿按摩,拔罐,氣功,食療。
10.食療的概念:食療又稱食洽即利用食物來影響機體各方面的功能,從而達到保健、愈疾、防病的一種方法。
11.飲食養生要點:①“和五味”,即食不可偏,要合理配膳,全 面營養;②“有節制”,即不可過飽,亦不可過飢,食量適中,方能收到養生的效果;③注意飲食衛生,防止病從口入;④因時因人而宜。
12.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協調臟腑,暢通經絡,清靜養神,節慾葆精,調息養氣,持之以恆。
13.協調臟腑的內容:從養生角度而言,協調臟腑是通過一系列養生手段和措施來實現的。協調的含義有二,一是強化臟腑的協同作用,增強機體新陳代謝的活力。二是糾偏,當臟腑間偶有失和,及時予以調整,以糾正其偏差。這兩方面的內容,作為養生的指導原則之一,貫徹在各種養生方法之中。如:四時養生中強調春養肝、夏養心、長夏養脾、秋養肺、冬養腎等都是遵循協調臟腑這一指導原則而具體實施的。
14.暢通經絡的內容:①活動筋骨,以求氣血通暢。②開通任督二脈,營運大、小周天。
15.清靜養神的內容:清靜養神是以養神為目的,以清靜為大法。①以清靜為本,無 憂無慮,靜神而不用,即所謂“恬淡虛無”之態,其氣即可綿綿而生;②少思少慮,用神而有度,不過分勞耗心神,使神不過用;③常樂觀,和喜怒,無邪念妄想,用神而不躁動,專一而不雜、可安神定氣。
16.節慾葆精的內容:節慾,即對於男女間性慾要有節制。葆精,通過養五臟以不使其過傷,調情志以不使其過極,忌勞傷以不使其過耗,來達到養精葆精的目的。
17.調息養氣的內容:養氣主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養元氣,一是調暢氣機。中醫有吐納、胎息、氣功諸法,重調息以養氣。在調息的基礎上,還有導引、按摩。健身術以及針灸諸法。
18.中醫養生的常用方法:精神養生,起居作息養生,飲食養生,房事養生,運動養生,娛樂養生按摩保健養生,藥物養生。
19.精神養生的主要內容:清靜養神,立志養德,修身養性、開朗樂觀,調攝情緒。
20.起居作息養生的主要內容:和諧自然,起居有常,勞逸適度。
21.房事養生的主要內容: 中醫養生更強調節制房事、行房有度。
22.針灸按摩保健養生的主要內容:針刺保健,保健灸法,推拿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