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戒菸戒酒,適當鍛鍊,認真服藥,為何還植入一枚又一枚支架?專家:治冠心病,體質改善必不可少

為什麼有的冠心病患者容易反覆堵塞血管?既往西醫提到有易損人群、易損斑塊,這樣的患者可能已經戒菸戒酒、適當鍛鍊、認真服藥,但是仍然植入一枚又一枚支架,似乎很難讓人理解和接受。


上海中醫藥大學王大英教授表示,這很可能是體質因素在作怪。因為冠心病的發生往往和氣虛、血瘀、痰濁相關,她在臨床實踐中發現這樣體質的人容易發生冠脈病變、支架後再狹窄、斑塊不穩定從而發生心梗。因此,冠心病的診治,改善體質也必不可少。


如何瞭解自己是哪種體質呢?


王大英教授介紹了不同體質的特點。氣虛:動則出汗,精神萎頓,少氣懶言,舌頭顏色淡胖,脈比較弱。冠心病和中醫所說的胸痺類似,是本虛標實之證,本虛多為氣虛;


血瘀:通俗地講,血流瘀滯,不通則痛,血瘀的三個主要表現是疼痛、腫塊和出血。舌頭上可以看到舌質暗甚至有瘀點瘀斑,舌下靜脈迂曲增粗。往往有胸痛,刺痛,固定不移,晚上加重(晚上血流緩慢更容易瘀阻)。血瘀引起出血可能不好理解,假設河流被淤泥堵住,河水就會漫過河床,離開河道,中醫講“離經之血”就是瘀血,比如跌打損傷,離開血管的血就是瘀血。血瘀造成的出血,需要活血才能止血。很多心血管患者皮膚容易出現烏青塊,如果舌象明顯有血瘀,就需加用活血藥物;


痰濁:冠心病和血脂高關係最為密切,痰濁類似於血脂高,古時候叫“血濁”,此處的痰是無形之痰,患者往往有胸悶、頭昏、噁心、身體困重等,舌苔厚膩是非常直觀的表現。痰濁粘膩,容易阻塞血管,痰溼纏綿,治療需要較長的時間;


瞭解自己的體質後如何處理呢?


王大英教授表示,服用湯藥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氣虛、血瘀、痰濁的治療對應的是益氣、活血、化痰治療,益氣多采用人參、黃芪等,活血多采用丹參、桃仁、紅花、川芎、三七、水蛭等,化痰多采用瓜蔞、半夏、薏苡仁、澤瀉、蒼朮等,需要經過專業的醫生辨證論治後進行。日常生活需要注意的是,氣虛避免過度運動、大量出汗、多語、勞心;血瘀避免不活動、受寒、脫水、情緒問題;痰濁避免油膩、生冷、潮溼環境。適當運動、曬太陽,對於改善血瘀、痰濁也很有幫助。


從日常養生加強調理


冠心病和體質密切相關,需要引起重視,中西醫結合,療效才好。在日常的養生中,也可加強這方面的調理。“養生無非是吃飯、喝水、睡覺、活動”,王大英教授說。


吃飯:食物要豐富多樣,“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不可偏廢。吃飯八分飽,過飽會影響脾胃運化,還會使大量血液流向消化道從而減少心腦血管血供,造成“飯飽癱”甚至誘發心血管疾病。古人講過午不食,是指太陽落山後不要進食,因此,吃夜宵的習慣萬萬要不得,中醫角度會損傷脾胃並造成失眠多夢,西醫角度會攝入過多能量造成肥胖、血脂高。有患者說自從發現得了心臟病,就吃素了;有的患者血脂高,就拒絕了“葷菜”。事實上,患者混淆了蛋白質和脂肪,蛋白質是人體必須的營養,減少脂肪攝入不等同於減少蛋白質攝入,蛋白質匱乏會引起血管病變,和中風也有直接的關係。


喝水:每天要喝八杯水深入人心,但是不見得科學。心力衰竭患者不宜多喝水,會加重心臟負擔。心血管疾病患者適合小口品酌,不宜大口牛飲。喝水不宜喝冷的,冷水損傷陽氣,會傷脾胃、生痰溼,飲冷水會造成肥胖,“喝涼水也會胖”是有道理的。


睡覺:國醫大師伍炳彩教授講養生千萬條,睡眠第一條。睡眠障礙會造成高血壓、心律失常、冠心病等,中醫角度,睡眠障礙會造成肝血不足、心失所養、魂不守舍,出現煩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等。睡眠講究“天人合一”,遵循“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自然規律。熬夜對身體有極大的傷害,同樣,睡懶覺的傷害不亞於熬夜。熬夜陽不能入陰,睡懶覺陽不能出陰。現代社會緊張的生活節奏造成很多人睡眠不足,如不能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可以合理安排睡眠的時辰,至少保證子時、丑時(晚11點至凌晨3點)的睡眠。


活動:生命在於運動。傳統功法易筋經、五禽戲、太極拳、八段錦,多講究筋骨、關節的活動,講究和呼吸的配合,和天地的融合,不追求肌肉鍛鍊。如最佳的運動時機是春天,冬天不建議劇烈運動。“日西而陽氣已虛......無擾筋骨”,因此夜跑對人體無益。大量出汗容易耗氣傷陰,並不提倡,微汗為度。心血管疾病養生貫穿於日常生活中,並不難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